端午节,去宜昌吟诗吧【9】
2014年05月30日11:04 手机看新闻
之八 迁客骚人宜昌寻幽吊古
宜昌是楚文化的地望,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汉代王昭君的家乡。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不少,这也是历来迁客骚人凭吊吟唱之所在。唐代擅写咏史诗的胡曾。就写了秦将白起烧夷陵事:”夷陵城阙依朝云,战败秦帅纵火焚。何事珠履三千客,不能西御武安君。”而另—位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犹为深沉。
秭归传有宋玉宅.兴山也有昭君村,杜甫在《咏怀古迹》诗中都有吟诵:“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对于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宋代诗人陆游、王十朋过秭归屈原庙,也都有诗吊屈原。陆游的《楚城》诗“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王十朋《题屈原庙》诗有句“自古皆有死,先生死忠清,故宅秭归江.前人熊绎城。”都表现了诗人对屈原伟大人格的景仰与怀念。
相传晋代文学家郭璞曾客寓夷陵注《尔雅》,并筑有尔雅台。现在能见到最早吟诵这一古迹的,是南宋王十朋的《尔雅台》诗:”隐迹江山郭景纯,学兼儒技术通神。虫鱼草木归笺注.何害其为磊落人。”又相传汉代孝子姜诗曾客寓夷陵,南岸孝子岩曾建有祭祀他的甘泉寺(也叫孝子祠),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王泮等都有题咏。苏轼吟咏道:“轻舟横江来,吊古悲纯孝。逶迤寻远迹,婉娈见遗貌。”欧阳修则持怀疑态度“丛林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陆游的诗“江上甘泉寺,登临擅—州。山亭喜无恙,老子得重游。”倒是有几分豁达、诙谐。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元稹、白行简在下牢溪口北岸,意外地发现并游览了一个奇洞。在洞中通宵达旦,饮酒赋诗。三位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三游洞由此得名。但可惜他们赋的古凋诗早巳不存,只有白居易《赠元微之》一诗有“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的记述。到宋以后更多的迁客骚人相继来夷陵游览了三游洞,并写了很多诗篇,大都幸运地保留下来。
还有至喜亭、楚塞楼等古迹,诗人们也都有题咏。范成大的《峡州至喜亭》诗”断崖卧水口,连岗抱城楼,下有吴蜀客,樯竿立沦洲。”王十朋的《楚塞楼》诗“江山如故名尚存,形势虽强国何在,水流三峡无古今,日照孤城几兴废。”都写出了宋代所见的胜景风貌与变迁,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慨。这两处古建筑。近年已在三游洞景区恢复重建,自然是别具风采。
当阳玉泉寺,历史悠久、规模恢宏,隋唐以来,香火不断,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誉、历来为许多名人雅士游览之所,也往往留下诗篇。唐代张九龄的《冬至玉泉山》诗“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元稹的《玉泉道中》诗”遐思云外寺,峰峦渺相望。松门接官路,泉脉连僧房。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谷深烟霭静,山虚钟磬长。”
描绘了玉泉寺环境清幽-空灵静寂的禅院境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