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去宜昌吟诗吧【11】
2014年05月30日11:04 手机看新闻
之十 宜昌本土作家放歌诗坛
明、清时期是宜昌本土作家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
明代,宜昌诗作家有王篆、刘一儒、无迹、雷思霈、刘戡之、郭维藩、文安之等。刘一儒,夷陵人,官至刑部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其写夷陵山水诗较多。曾多次造访当阳玉泉寺,写有《春日约吴侍御游玉泉》、《秋日游玉泉》等诗。无迹,当阳人,当阳玉泉寺住持,明代高僧。勤读儒书,著有《八识格庄子注》书及大量诗文。清代《当阳县志》、《当阳玉泉寺志》存录其诗30余首,是古刹玉泉寺留下诗作最多的和尚。其诗长于抒怀、写景。雷思霈,夷陵人,官至翰林检讨。晚明公安派重要成员。于夷陵作有《九日宿东山寺》(4首)、《春兴》、《峡口》等诗。著有诗集《岁星堂集》,袁宏道为其作《雷太史诗序》。郭维藩,夷陵人,明正德六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江西九江兵备道道台。著有诗文集《杏东集》10卷传世。刘戡之(字元定),夷陵人,官至户部郎中。奉使陕西,修《华山志》。后辞官归里,于夷陵作有不少诗文。著有诗集《刘元定诗集》,袁宏道为其作序。文安之,夷陵人,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宜昌府志》存录其诗20首;著有诗文集《铁庵稿》、《略园集》。
清代,宜昌当地有影响的诗作家有罗宏备、郭相业、何毓秀、刘家麟、顾嘉蘅、杨毓秀、王定安等以及田舜年、彭秋潭、田泰斗等一批容美土家少数民族诗人。罗宏备,清初夷陵人。工诗,著有诗集《习静堂集》。民国年间《宜昌县志稿》存录其诗20余首。郭相业,夷陵人,“肆力诗古文词”,颇有诗才,著有诗集《梅溪诗略》、《三唐雅萃》等多种。《宜昌府志》、《宜昌县志》存录其诗《明月峡观瀑布》、《大峰山行》、《雨泊南津关》、《重游白岩洞》、《九日登葛道山》、《三游洞》等10余首。道光年间恩贡、夷陵人顾槐,擅诗文书法。“诗颇秀”。《宜昌府志》存录其诗《出峡泊石门》、《东山寺》、《尔雅台》3首。其子顾嘉蘅,方志家、楹联作家,于宜昌作有诗作《虎牙滩》、《龙王洞》、《黄牛峡》、《六一书院》等。田舜年是清康熙年间鄂西容美土司最高军政长官——宣慰使。其家族有作诗著文的深远传统。田舜年“尤善文艺”,是这个家族中诗文、著述成就最高者。诗文作品多,著述颇丰。其中著有诗文集《白鹿堂诗文集》等。《宜昌府志》存录其诗《奉和严守升原韵》、《山居五首》等10余首。彭秋潭,晚清长阳土家族诗人。著有诗集《秋潭诗集》、《秋潭败帚》、《蟾芝集》等。其对传承、弘扬峡江、清江地区传统民歌《竹枝词》贡献尤著。今人已整理出版有他的诗集《彭秋潭诗注》一部。田泰斗,一位扎根于土家民间的晚清五峰土家族诗人、教谕。他“无三日粟仍留客,有半时闲便作诗”。《湖北通志》、《宜昌府志》选录其诗多首。有《望鹤楼诗抄》行世;现存诗421首。王安定,夷陵人,长期任曾国藩幕僚。其著述“逾千万言”,尤长史志。著及编辑出版有诗集《三十家诗抄》、《空舲诗抄》等多部。
民国时期的宜昌诗作家有王步点、张剑秋、王慕陶、全敬存、冷善远等,而王慕陶、全敬存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成就最高者。王慕陶著有诗文集《碧梧楼诗文集》,全敬存著有诗集《闲园诗存》。
新中国成立后,宜昌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宜昌当代诗歌继承和发扬了宜昌历史上优秀的诗歌传统,从形式到内容均有着鲜明的三峡宜昌民歌风特点。宜昌当代诗歌,有新诗、新民歌及旧体诗词,是一个取得了辉煌成就的文学门类。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宜昌有著名诗人黄声笑、习久兰、刘不朽;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宜昌崛起了刘小平、姚永标、南野、肖国松、徐原等较有成就和影响的诗人及一批诗歌新人。宜昌当代出版的新诗集有《山寨水乡集》、《搭肩一抖春风来》、《三峡之恋》、《山之韵》、《习久兰诗选》、《鄂西侧影》、《陌生的城》、《透骨的美人》、《大江寻源》等计20余部;出版有长篇叙事诗《站起来了的长江主人》(第一部、第二部)、《金翅鸟》、《格桑花》等多部。在旧体诗词创作上,产生了谭光沛、姜祚正等在全国均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出版有当代创作的旧体诗词集《趣诗指墨集》、《晚晴集》、《滤渣诗钞》、《自然风》、《竹庐诗词》等20余部。
(地方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