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实事:养老便民上“楼口”
12349便民服务平台帮97岁陈婆婆找了个暖心“闺女”
“陈婆婆,最近黄梅天,地上潮湿你走路要当心点的哦。”周三下午2点多,陈爱金刚睡完午觉起来,就听见了熟悉的声音。原本坐在藤椅上的老人稳稳地起身,招呼来人坐下。“天热的,快点先坐坐,陪我聊聊天,事情待会做。”
陈婆婆今年97岁,耳聪目明,身体还算硬朗,从去年开始,她每个星期都能见到仇琴华——打了一个电话,通过12349便民服务平台,这个手脚利落又热心肠的“闺女”成了她居家养老的服务员,每周都会上门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每次忙下来,仇琴华都是一身汗
老人足不出户,一个电话找到了暖心人
陈婆婆住在民丰窖,这还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高低错层的老平房。因为年纪大了,老人一般都住在外间,约10平方米的地方,要放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简易的灶台,逼仄得很。仇琴华每次来,都会把里外打扫一遍,完了之后帮老人助浴,一通忙下来往往满身是汗。
“做居家养老和做钟点工感受很不一样,要更有耐心、爱心。”以前做钟点工,仇琴华基本到点就走;而居家养老,服务的都是老人,他们却舍不得你走。“上了年纪的人,总会有点寂寞,所以每次进门,要关心一下这一个礼拜过得怎么样;出门,得等老人把心里话掏完了再起身。”仇琴华记得,有一次,陈婆婆为了多让她留一会儿,从灶台上盛了一碗粥硬是叫她喝,那一碗粥,仇琴华足足喝了半个多小时。
“做居家养老服务,不只是简简单单一个电话的事儿。更重要的是,是让老人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仇琴华说,老人平时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也会打电话给她。
12349平台已成为我市为老便民服务的优秀品牌
一批服务项目即将上线,“智慧养老”正成为现实
仇琴华所在的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是12349下属企业之一,去年,平台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巾帼率先参与,和陈婆婆一样的70多位老人成为首批受惠服务对象。费用,也不用老人们出,而是由平台和企业进行结算。“我们坚持公益化和普惠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60周岁以上的老人,采取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平台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
经过4年多的发展,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为老助老重点项目的12349平台,早已成为了为老便民服务的优秀品牌。去年,常州实施“一键通”项目,为全市50661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安装了“一键通”固定电话,并接入12349平台,为日常生活所需和紧急求助提供方便。
今年4月,12349转型签约本土电商,打造生活服务的“淘宝网”——楼口12349,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养老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在全省首创O2O模式。开通以来,这里累计接电55万多个,提供服务和咨询37万多人次,其中70%以上为老年人。“目前微信公众平台、APP客户端等正在研发阶段,预计7月中旬就能上线。”王磊说,初步确定首批上线的项目为12个服务项目和2个品牌项目,以家政类居多。“‘智慧养老’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74.64万人。常州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信息化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已基本建成。
吴燕翎 王磊 文 夏晨希 摄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