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地方要闻

昆明五华:主题教育唱响为民服务“好声音”

符皓
2020年01月08日13:4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五华区武成小学开设的课后3点半国际象棋课程。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供图

“农贸市场配套不足,买菜不方便,卫生环境有待提升。”

“小学三点半放学,上班父母不能及时到校接孩子。”

“在外地突发疾病住院,如何使用医保卡?”

“年关将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如何讨要?”

……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坚持边学边改、立行立改,着力破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焦点问题,用看得见的成效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昆明唱响了为民服务的五华“好声音”。

提升改造后的五华区春之城农贸市场新貌。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供图

民生保障解民忧

民以食为天。作为城市居民采购粮油果蔬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的配套情况及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城市农贸市场配套不足,部分农贸市场亟待扩容”问题,五华区将其列入区委常委班子问题整改清单,并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倒排整改时限,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购物方便、食品安全、群众满意的原则,于2019年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2个,提升改造6个,有效满足了片区居民的采购需求。

以春之城农贸市场为例,作为五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典范,改造后的春之城农贸市场占地面积超过了4000平方米,比之前扩大了一倍,消防、装修、照明等工程均重新进行了改造提升,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小学生下午3点半放学后,大多家长还在上班,无法及时到校接孩子怎么办?

对此,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率先在昆明市启动了“课后3点半工程”,鼓励全区34所公办小学在3点半放学后,以校内师资为主、校外优质师资为辅,开设艺术、科技、国学文化、劳动实践、拓展训练等免费兴趣课程。

目前,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先后开设课程数逾700余门,共有28948名小学生自愿申请参加了课后服务课程,覆盖率达76%,有效解决了不能及时接送孩子的大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外地突发疾病住院,刷不了医保卡怎么办?”

“城乡居民医保能不能在微信上缴费?”

针对参保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地就医备案往返跑、医保缴费渠道少、对医保办事流程不了解等操心事、烦心事,五华区医疗保障局积极优化办事服务流程,于2019年10月推出了“昆明五华医保”微信服务平台,群众足不出户,点开公众号即可实时查询医保政策,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网上参保缴费、个人报销费查询等医保事项,实现了“手机扫一扫,办事‘码’上跑”。

“网上异地就医备案功能的开通,进一步减轻了参保人员因病就医跑腿垫资负担,住院医疗费用出院即报,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在体验到“昆明五华医保”微信服务平台的便利后,五华区内的一家企业参保人如是说道。

据统计,自“昆明五华医保”微信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平台关注量达10777人,后台咨询量达500余人次,有100余人通过该平台成功办理了异地备案。

五华区水务局实施的“双层河道”现场景观。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供图

“环境”提升纾民困

五华区姚家冲村、麻园河、七亩沟片区的排水沟渠,一直是昆明二环内重要的雨污排水通道,雨污混流,恶臭连连,一度让沿岸居民不敢开窗、散步的居民不敢靠近。

环境问题无小事。对此,五华区水务局经过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治水经验,吸收海绵城市蓄排结合的理念,投资8200万元,在上述片区建设了3个双层河道项目,项目全长约1734米。该项目上层为清水通道,清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中还种植了具有净水兼景观美化功能的水草;下层为封闭的污水通道,污水收集后进入新建调蓄池,再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净化达标后再排入上层河道。项目还同步在河道旁边建设了人行通道,满足周边居民散步健身需求。

双层河道破解了老旧城区的河道综合治理难题,既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满足行洪、蓄水要求,又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特性,从源头上改善了河道流域水质,美化了环境。

臭水变清水,开窗见美景,双层河道让昔日“臭水沟”变“生态河”,河道两岸也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散步锻炼的好去处。

为民服务解难题,五华区在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瞄准省会城市核心区的区位特征和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目标定位,还通过对标学习首都北京的工作经验,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将“环境”提升改造扩展到了治安、消防、食品安全、营商环境、社区服务等涉及城市综合治理“大环境”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通过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以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确保群众关心关注的难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为目标,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涉及城市综合治理的相关工作划分为“应急哨”“重点哨”“常规哨”“协调哨”四大类共92项工作。街道发现问题或需要解决相关问题时,及时上报(吹哨),由区网格中心研判,联系对应部门上门(报到)解决,实现“吹哨”与“报到”之间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人员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治理渠道不宽、治理机制不畅的工作困局。

截至2019年底,五华区10个街道办共吹响“常规哨”838件,“重点哨”103件,“应急哨”2件,参与“报到”部门34家共1196次,受益群众40余万人。

五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供图

权益维护暖民心

近日,在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6楼会议室,在五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督下,一家施工单位向50余名农民工发放了拖欠的150余万元工资。

这只不过是五华区常态化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一个缩影。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创新实施了“1234”根治欠薪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农民工群体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

“1”即建立1个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指挥部”,成立由区长任组长、3名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2”即由人社部门牵头,充分调动劳动监察、街道办、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公司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筑牢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维权前沿防线”和“调解前沿防线”。“3”即在全省率先实施“一册一书两账”宣传告知书机制,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3类工程建筑领域参与对象的“主体责任”。“4”即组建4支“五华人社志愿服务队”,畅通线上投诉举报渠道、探索“第三方”担保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为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驾护航。

通过“1234”工作机制,2019年五华区共为3964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7000余万元。

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五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要求,以已建立运行的“军人之家”办公场地为支撑,把“服务退役”和“服务现役”有机结合,把“退役军人工作”与“拥军优属工作”有机结合,整合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和“军人之家”融合发展的综合服务保障平台。

目前,已组建完成1个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军人之家)、10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军人之家)、102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军人之家),在区、街道、社区实现了“家站合一”,建立了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帮扶解困、信访接待、权益保障“五位一体”的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保障体系,尊崇军人军属的氛围日益浓厚。

残健融合、圆梦小康。关爱残疾人,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及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五华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重点工作。

对此,五华区残联通过深挖资源,在残联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占地33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出了党建文化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及“逐梦空间”“文化空间”“求索空间”“凌云空间”“红色空间”。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残疾人便民服务、救助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就业服务、康复训练指导服务、文化体育共享服务和残疾人用品用具咨询转介服务等纳入其中。

截至目前,“一厅一中心五空间”共为1550名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发放了价值40.3万元的爱心超市粮油券,为130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3.38万元,对17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4.975万元的临时生活救助,为305名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审核发放助学金53.36万元,累计为230名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帮助216名残疾人推荐工作岗位并成功上岗。 

(责编:高丽、杨高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