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从滩区搬出来,老村发展按下快进键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王伟健 季觉苏
2019年12月04日09: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从河南省开封市区往北,沿连霍高速公路,转大广高速公路,过了开封黄河大桥,下了高速匝口便是封丘县李庄镇,往右转沿着平整的黄河大堤向东行驶,车的右侧是大片的开阔地,上面建有一幢幢农舍小楼和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地。这里就是黄河滩区。

1855年的铜瓦厢决口,把黄河“几”字形走势的最后一横笔提了起来,李庄镇便在最后一道大拐弯处,也正是这个大拐弯,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黄河滩区,李庄镇大部分区域便位于滩区内。封丘县委常委、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介绍,22个行政村、人口4.6万的小镇,有滩区村18个、人口4万余人,滩地面积6.8万亩、耕地面积仅占其一半。

平缓的黄河和严阵以待的石碓形成对比。这是黄河的控导工程,为了防止黄河横流。“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摄

离开黄河大堤向右拐进一条小路,便可来到前辛庄。这个村庄就在滩区里,原来叫前新庄,是黄河泛滥时逃难的灾民回来所建,一个村竟有38个不同的姓氏。

走到黄河边,眼前的黄河正是枯水期,水面已远离了堤坝,远远望去,波澜不惊。堤坝旁堆满了石碓,一到汛期,干部们就沿着黄河边查看水情,出现险情,便要用着石头去压堤。“不要看现在这条黄河乖得很,它是面善心恶。”陈明说,这一段黄河貌不惊人,其实暗流涌动,暗流裹挟着泥沙冲向岸堤根处,不停地把底部泥土掏空,导致岸堤塌方。

最近一次塌方发生在2005年的夏天。当时前辛庄村民李孟贤正在家里,突然听到村干部来敲门要求他撤离滩区。“怕啥嘞?”李孟贤嘟哝了一句,没当回事。在黄河边生活的人,对于黄河的脾性摸得很清,就是河水漫进滩区,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等水退了再回来”。

历史上,封丘县曾经经历过30多次较大的黄河泛滥。正是因为常常遭遇家园被淹,也养成了黄河边人民豪迈的性格,“吃干挏净,河里一蹦,淹不死,出来再挣”。

但这次大水显然有些猛烈,没过多久,李孟贤家的房子因为岸堤塌方而倒塌,与他一同受灾的还有22户。之后,李孟贤一家就住在亲戚家里。他说,滩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收成不高,这次房子倒了,他想着不要再回到滩区去了。新乡市政协副主席、封丘县委书记李晖说,针对滩区的实际情况,县里也在规划着如何把滩区村民搬迁出来。

沿黄河大堤而行,到处能看到已拆除或待拆除的房屋。“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摄

据悉,整个黄河滩区共生活了190万人。平时,温顺的黄河静静地流过,但汛期时黄河也会性情大变,漫过护坡,泛滥滩区,淹没房子和农田。为了让滩区百姓告别这种随时会被淹水的状况,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开展了滩区迁建工程。2014年11月,河南省启动“三山一滩”扶贫重大战略,其中就有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实施,而李庄镇的张庄、姚庄等10个村庄5973户21519人被列入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户数和人数均接近全省试点的一半。

2015年初,在基层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陈明被任命为李庄镇党委书记。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陈明第一次走到滩区农民家了解情况时,还是吃了个闭门羹。“不要再来我家,再来我家我不愿意。”有农民这样对他吼。

曹大姐夫妇俩已经从旧村搬走,但是田地还在滩区,平时还会回来忙活地里的事。“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摄

“其实农民不吃亏。”陈明给村民们算一笔搬迁账——新村住宅成本价是1180元每平米,个人需要自筹20%,其余来自政府补贴。按照一户四口人居住130平米的房子来计算,一套房子村民自家只需要掏3万多元。

显然不是钱的问题。通过调研,陈明了解到农民的心思。“公开公正公平是农民们最期盼的。”那如何做到这一点?“让大家参与进来。”他对李庄镇的干部们这样说。

于是,每户签名选出“十联户”代表,“十联户”代表推举产生“百联户”代表和迁建理事会,党小组建在“十联户”或“百联户”上,每个“十联户”中有一名党员,党支部、村委会、党小组、党员、理事会、百联户代表、十联户代表组成大联动网络。这种把民意层层上达的机制,不仅解决了滩区迁建难题,更是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率,“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程参与、管理、监督迁建工作,滩区迁建真正实现了群众自己当家、群众自己做主。”陈明自豪地说,李庄镇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迁建道路。

正是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新家建设得有模有样。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排排庭院各具特色。道路干净整洁,环路相连,医院、银行、学校、幼儿园、活动广场、商业中心等生活设施一应齐全。占地30亩的河安公园、2公里长的景观渠绿化带,早已成为群众早晚散步游玩的好去处。

从老村到新村,仿佛一下子从80年代穿越到现在。空地上依旧摆放着刚收的玉米,与现代的城市住宅显得格格不入。据陈明介绍,新村里的农机大棚正在建,再加上土地流转承包,五年内这种景象可能会消失。“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摄

记者走进李庄新区,眼前的小区看不出是内陆地区的农村,分明是现代化的城市社区。陈明说,李庄新村起步晚,但先进的城市生活方式一个没落下:雨污水分离、强弱电入地、垃圾分类……“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李孟贤憨厚地笑着。

李孟贤老伴儿正在新家包饺子。“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摄

李孟贤的家在李庄新村一期,分了两套房,大儿子一套,小儿子一套,自己和老伴租住在附近的公租房里,每月大约只需付96元租金。而他在滩区的房子所在的地方已经复垦成耕地,作为集体经济被统一承包,种上了小麦。即使远离了那片土地,李孟贤还是关心着自家的那块地。陈明介绍,李庄镇4万村民目前已经全部搬离滩区,新建的李庄新村可容纳5万人,目前已经搬进去2.3万人。

第一批搬迁的地点已经复垦种上了小麦,路边还有来不及运走的房屋砖头。“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摄

在新村西南角,占地1500亩的李庄农民经济特色园区里,目前30栋1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河南亿德隆、车易捷等汽车后市场产业及新星制衣、爱贝服饰加工等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安置就业3000余人。

订单太多,海梦亚都需要边吃饭边回复。一间屋子里还坐着其他四五个客服女孩。“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摄

河南亿德隆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的电商做得风生水起,负责人朱容秀说,“双十一”当天就卖出了7万多件汽车扶手箱。家住在李庄镇竹岗村的海梦亚是亿德隆的售后客服。来自买家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从屏幕上跳出来,她都要一个个回复处理。和出门打工的同龄人们不一样,她就在家附近上班,做的还是“互联网”行业,一个月能到手三四千元。

搬新家,有工作,一幅安居乐业的图景正在黄河边的封丘县描绘出来。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曾帆、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