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扛起文化自信大旗 打造西安靓丽名片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吴超、曲源
2019年11月29日09:5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黄河在陕西绕开了一个“几”字形的弯,环绕着毛乌素沙漠,在黄土高原奔腾流淌,演绎着“九曲十八弯”波澜壮阔的人文风光,孕育了两岸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

绵延广袤的黄土,源远流长的黄河,黄河流域历史悠久,璀璨文明的中国文化在这里发祥。11月25日,“2019行走黄河”采访组走进西安,感受千年古都的历史人文。

初冬时节,行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街道上,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特色的古建筑,到处闪烁着盛唐时代的绚丽色彩。

如果说中国哪座城市能让你有“穿越”的感觉,那么非西安莫属。

文化,是西安的根与魂,是城市建设的特色与魅力,也是西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所在。

点亮“夜经济”打造“不夜城”

大唐不夜城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局资料图

11月25日晚,大唐不夜城灯。

“不倒翁小姐姐”身着唐装,身形优美、舞姿蹁跹,伴随着音乐站在不倒翁支架上进行表演,四周被数百名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有不少游客都是从外地赶来,只为跟她来一次“神仙牵手”。表演区的隔离栏都抵挡不住游客们的热情,在表演的这段时间里挤坏了好几根。

这一表演被送上了各大互动平台的热门,仅抖音平台上关于#不倒翁小姐姐#的话题播放量已经超过10亿次,并有近3万个视频参与此次话题。

这是大唐不夜城继“石头哥”“悬浮兵马俑”等行为表演艺术后,又一火遍各大网络互动平台的表演艺术。

在大唐不夜城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很多怀着打卡“网红地”心态的年轻人。为适应年轻人的节奏,不夜城打造了很多供游客拍照、拍小视频的元素。

大唐不夜城是近年来西安“网红”旅游休闲景区,该景区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消费场所。当然,这里也是西安夜间经济目前比较“火”的示范点。

2018年春节期间,西安首次推出的“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文旅活动将中国传统节日打造成文旅“超级IP”,为西安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案例,更为城市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作出了表率和示范。

“西安年·最中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国际化的叙事手法有机结合,强化了朝气蓬勃、古今交融、时尚大气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同时也增加了西安古朴优雅的个性。

如何通过对外推广和IP打造,吸引各地游客对城市的关注?如何为文旅IP长期保鲜,让游客总能在城市中发现游玩的乐趣,每次都能有新鲜感和参与感?西安一直在创新和探索,大唐不夜城的IP是亮点也是热点,同样也是示范点。

西安曲江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李如意向记者介绍,“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为重点,以文化消费为特色,从城市家具、音响监控、旅游标识、文创小店、氛围营造、灯光外摆演出舞台等方面着手,改造提升街区业态,加装了电脑激光灯、LED灯、投影、特效等声光机械设备,设立常态性舞台,将高科技手段与舞台等设备相结合,打造浸入式体验。”

在实际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大唐不夜城附近汇聚了大剧院、音乐厅、电影院等文化场馆群,威斯汀、温德姆等酒店群,新乐汇、海港城等酒吧餐厅聚集区,大悦城、银泰、曼蒂广场等大型商综,皮影、柴窑、曲艺博等博物馆群落,形成了集文化、节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科技“互联网+”为一体的城市时尚新空间。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传统旅游留不住游客。如何既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留住游客、产生价值?

《再回长安》演出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局资料图

西安市推出不少夜间旅游演出,丰富了夜间旅游的新业态。《梦长安 大唐迎宾盛礼》、《长恨歌》、《驼铃传奇》等多部旅游演出,形成了“文化+演艺+夜景”的旅游消费新模式。

2018年以来,西安市以发展“夜游经济”为突破口,延长城市旅游产业链,重点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5大夜游经济产业,通过采取打造特色夜游街区、实施夜景亮化提升工程、开展多主题夜间文化演艺活动、鼓励商户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满足广大游客和市民的需求,使“夜游西安”成为古都旅游的新亮点。

用文化产业提升西安文化竞争力 展示国际范

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享誉世界的大唐文化、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这两大世界级文化旅游标志,千年历史的馈赠,为西安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基础实力。

在西安可说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各具特色,但要论能独享那份宁静则非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馆莫属了。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2014年6月,小雁塔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城西安又一处珍贵的丝绸之路遗迹。

资料图:唐代密檐式砖塔小雁塔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的小雁塔片区,缺乏统一规划,周边建筑物私搭乱建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生活设施匮乏,优势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整片区域落后的面貌与现代化的城市人文气质形成了强烈反差,广大群众要求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实施改造刻不容缓。

记者从西安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为全面推进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提升民生福祉,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在2018年开始启动,项目是西安皇城复兴及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尊重历史、不留遗憾”的理念和“保护、再生、创新”的思路,以传承和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为切入点,全面整合历史、文化、旅游、文物资源,建设包含小雁塔古建筑群、唐文化风貌展示区、生态遗址公园和商业服务设施的城市公共空间新格局。

经过一年的系统化改造,小雁塔片区面貌焕然一新,行走在小雁塔和荐福寺中,能更深切的感受到文化的深沉和宁静,感受时间和艺术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改造工程进一步让西安的历史文化色彩别具特色,徜徉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沉、静静流淌着的文化底色。

敕赐荐福寺 “行走黄河”采访组 曲源摄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发表的重要指示。去年以来,西安加速打造“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博物馆之城”等更多城市新名片,民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西安建设“一带一路”,构筑丝路文化高地中,随着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不断加强,西安逐步走上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不断的向世界展现着大西安的国际范儿!不仅小雁塔片区,包括曲江大唐芙蓉园在内的一系列历史文化景区,也更多的被世界熟知,成为西安追赶超越的文化名片。

资料图片:大唐芙蓉园

据了解,西安市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补短板加快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市场主体、聚集专业人才等9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夯实工作责任,提高办事效能,制定了该政策的《实施细则》,方便企业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制定了该政策的《服务手册》;出台《大西安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西安市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西安市书香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1)》《西安市建设“音乐之城”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8年,西安提出着力打造“3+1”万亿级大产业,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就是宏伟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文化IP与城市旅游IP和谐共融、相携发展、力求共赢,逐渐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艺之城,阐释千年古城的古朴韵味

如今在西安,全城各个角落都能轻松实现这些文艺之旅。底气来源于优质硬件设施的飞跃式发展——截至2019年年初,全城已拥有百家博物馆、千座书城、千家咖啡馆、数十家剧场剧院;软件环境更加优越,国内外一流交响乐、户外公演、音乐节、音乐剧、话剧、民乐、惠民演出、综艺晚会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

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博物馆之城、中国旅游演艺之都,这一个个响亮的名片是西安在文化领域的雄心与壮志。目前,极具西安特色的文化品牌效应与口碑已经在游客心目中初步树立了起来。

西安市在《建设“书香之城”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以“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之城”为主题,将西安建设成“阅读之城,书香之城”。西安各大商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各业态占比进行重新调整,保证文化产业占比。24小时书店、文创书店、主题书店、社区书店等别具特色的书店相继在西安出现,各大购物中心也借此刮起了一股以打造特色书店为导向的文创文化风。短短一年时间,西安的书店发展到了1927家,跃居全国第5。

如今的西安拥有125座博物馆,包括34座国有博物馆、45座行业博物馆、46座非国有博物馆。今年《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之后,提出“两轴一带、四心六区”的规划布局理念,从周秦汉唐到红色记忆再到工业遗产,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自信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彰显,真正搭建起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空间构架,使西安真正成为一座“随时可闻、随地可见、随机可讲”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有人说:“在西安,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下的土地全是历史。”西安,本身就是一座超大博物馆。讲好西安故事,坚定文化自信,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对于西安来说未来可期。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将拥有更多可能性、更多新名片。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于新怡、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