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之洛阳保护遗迹:不让文物变库房,今人犹拍古人肩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2019年11月28日15:3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采访组在黄土高原盘桓多日,眼看着就要驶出中国三级台阶的第二级,在黄河南岸遇到了两股支流——伊河和洛河。二河横贯龙门山和香山,最后携手汇入黄河。两条河流在丘陵地带造就出了一块平原——伊洛平原,这一站,采访组来到平原上的古城——洛阳。

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活得久了,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二里头遗址、东周王朝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沿着河流依次分布开来。这里是“历史宅”的福地,想看什么时期的遗址,任君挑选。

洛阳作为一个盆地,城市发展空间有限,遗址太多竟然也会成为“甜蜜的负荷”。其他城市都恨不得这类“历史的包袱”能够再重些,但是洛阳市有些发愁。

“洛阳3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区,汉魏故城遗址就有90多平方公里,隋唐洛阳城遗址有40多平方公里……”洛阳文保集团副总经理王丽娟掰着指头给我们算出了结果,“洛阳一大半都是遗址区!”

洛阳是中国鼎盛时期物证的聚集区,承载着民族的根和魂。这些头衔安在洛阳身上,城市建设的每一步都变得谨慎。打开地图,大部分地方成了禁建区和限建区。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以隋唐洛阳城为例,2017年重新规划修建之前,还存在家电市场和玄武门相隔一条街、玻璃厂和王公贵族住宅“共处一室”的景象。

王丽娟告诉记者,今年元月就开始了应天门广场前的违章建筑拆除,现在的广场空旷开阔,应天门前可遥看明堂和天堂。而应天门、九州池周边的违章建筑也都清理得差不多了。

修整后的明堂周边布局清晰。清理了建筑、种上植被。“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保护遗迹不是让文物变成库房,今人的活动和古人的痕迹是相得益彰的有机体。因此,古城改造,交通的问题令人头疼。王丽娟说,很多交通项目规划要经过多方考量,“如果架天桥,影响古城整体韵味;如果挖隧道,古城的地底下就更不能动了。只好用土办法——画斑马线。”王丽娟无奈地笑道。

隋唐洛阳城——天堂。天堂与明堂共同构成了宫城区的核心建筑群。“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洛阳是老工业区,一五计划有很多重点项目在此。根据2019年洛阳市政府报告,去年洛阳已提前完成30万吨煤炭产能退出任务。

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也是一条人文河。在黄土高原采访的这几天,除了采访县城、村庄治理黄河的情况,采访组也曾到访西安、韩城等古城感受黄河边厚重的历史气息。

在西安,也存在过人类活动过多而让历史遗迹蒙上灰尘的时候。西安古城墙外的一圈护城河,在二十多年前充满了生活倾倒物,不见河,只见坑、沟。之后西安通过截污、清淤、退水等措施,护城河又重现生机,河水全部来自城市中水,还有野鸭栖息在此。

古城和遗迹的恢复是一场漫长的等待。除了等待考古学家们用小刷子一点点地刷开厚重的历史,还要等待人类活动和历史遗迹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对于洛阳来说,这个过程不太容易。王丽娟告诉记者,在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有一片村落,叫洛南里坊区,大约有20多个村子,现在也是禁建区。这个村落人口多,人类活动密集,居民的基础生活保障成个问题。又是一个厚重的历史责任与一个小村落狭路相逢的故事。

手握几千年历史,从前重工业的名片与古城的气息确实有些格格不入。好消息是,当重工业或退出,或迁往新城区后,洛阳计划未来在数字产业领域大施拳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次机遇,洛阳如今打造的这张“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符合古都的气质。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于新怡、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