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吉县人祖山 有幸埋忠骨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
2019年11月26日10:1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在山西吉县县城北部45公里,黄河壶口瀑布之东,有一座古老的大山——人祖山。

山西遍地是山,但人祖山有点儿不一样。这座203平方公里的大山里,众多的神话传说,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多种多样的生物,赋予了人祖山更多神秘色彩、文化底蕴和无限生命力。

神秘人祖山 女娲从传说中走来

吉县流传着一句民谣:人根之祖,出在吉州。人祖在吉县人心目中就是女娲娘娘和伏羲爷爷。相传,伏羲、女娲在此始制婚姻之礼,名为人祖山,山中有与女娲、伏羲向天问婚相关的滚磨沟、穿针梁、合烟崖和伏羲岩等摩崖石刻。

人祖庙院内修复后的伏羲殿。“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摄

人祖山上有座人祖庙,建在海拔1742米的人祖山主峰之巅,明清时期已经存在。院内有娲皇宫、伏羲殿、地藏阁等。据景区工作人员宋增艳介绍,在娲皇宫女娲塑像下,曾经发现过两个装有骨头、裹以黄金的木盒,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骨头样本进行C14检测,人头骨距今6280年,牛羊骨距今2100—900年,当地遂有人认为,人祖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祭祀女娲、伏羲的场所遗址。

女娲石。“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摄

关于人骨的来源扑溯迷离,娲皇宫门前的一块天生巨石,也颇费猜详。巨石有上下两层,均有方圆石窝一组,有学者认为这是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天圆地方”观念的表达,当然这些还有待考证。

血色人祖山 有幸埋忠骨

人祖庙抗战工事墙。“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摄

采访组登上人祖山主峰,来到人祖庙的时候已接近傍晚。就在81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傍晚,人祖山狙击战在这里打响。如果说女娲和伏羲的传说为人祖山披上神秘色彩,那么这场保卫战则为其注入血色灵魂。

1938年初,临汾、运城相继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此时,阎锡山率部撤至吉县一带。日军105师团进犯吉县,妄图从吉县进军壶口,渡过黄河,迂回潼关,控制关中及洛阳、郑州等中原地区。

晋绥军66师206旅第431团三月初进入吉县境内,接受了第二战区部署的人祖山阻击主力军的任务。

地藏殿外墙,仿佛仍在诉说不屈的抗战往事。“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摄

“抗战指挥所当时就设在这里,有些指挥官也住在里面。” 人祖山景区工作人员闫腾飞指着地藏殿说。据说,地藏殿为明代僧人所建,原是佛事活动场所,抗战时期成为防御工事。这个殿外面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大有玄机。整个地藏殿有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两层,两层之间有木梯连接。二层是露天的,地面由一根根圆木头拼接而成,看起来单薄,走在上面却非常结实。殿的出入口都很窄,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

左图为地藏殿出口,右图为地藏殿地下入口。“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摄

设在地藏殿的抗战指挥中心,打了一场硬仗。1938年3月18日,日军的步骑炮联队5000余人向人祖山发起猛烈进攻,一场保卫战在1742米高地打响。431团各营死守阵地,坚持酣战两昼夜,彻底击退日军。“据说,战后敌人焚尸留下的铜扣就有几升。”闫腾飞告诉记者。这段抗战历史,后来还拍成了电影《保卫人祖山》。

地藏殿外墙上的枪眼。“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摄

“这个就是架机枪的位置,”闫腾飞说,“人祖庙外墙在1938年被第二战区阎锡山的晋绥军全部改建为抗战防御工事,抗战工事保存都比较完整,包括不少大型碉堡。”

青山有幸埋忠骨,127名烈士守住了人祖山,让日寇强渡黄河攻占陕西的企图彻底破灭。81年后,登上人祖山顶,站在当时的抗日军事工事中,听当地人讲起这段以少胜多的顽强抗战史,心怀无限敬意。

绿色人祖山 山西省的省鸟在此飞翔

傍晚的人祖山。“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付明丽摄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森林郁郁葱葱,秋天看红叶,再过阵子下场雪,一年四季都美着哩。”宋增艳对这片大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11月末的人祖山,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落叶,落叶归根,让山上的沃土养料充足,附近的人都喜欢用这种土养花。

“这些栎树的树根,雨季时,连续下上7天雨,就能长出木耳来。”

“山上有400多种植物,132种动物,小型昆虫就有几十万种。褐马鸡、黄羊、山猪、金钱豹在此出没,其中要数褐马鸡的来头大,它是山西省的省鸟,也是中国鸟类协会的会徽主图……”

在下山路上,宋增艳如数家珍。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森林里,人祖山送走了它今天的客人……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于新怡、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