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石"破天惊,这里深藏华夏源头谜团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2019年11月22日14:0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黄河边都是宝藏,尤其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是华夏文明发源地。在陕西榆林,沿黄公路,时不时冒出秦长城、明长城等的路标,仿佛和厚重的历史擦肩而过。

更远的历史藏在神木市高家堡镇的黄河支流秃尾河畔,有一座沉寂了4000多年的超大型史前遗址——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坐落在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坡上,远看像一座废弃的石头城。貌不惊人,却大有来头:始建于距今4300年,废弃于至今约3800年。光是这“年岁”,就让人进入它的领地时,不由自主屏住了呼吸——都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这些散落的碎石,就藏着华夏文明源头的密码呢!

古城内的一处庭院。 “行走黄河采访组” 姜峰 摄

走在石峁遗址城墙间,仿佛能感受到4000年前的热闹和井然有序。

石头城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构成,石砌城垣总长度约10公里,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目前开放的仅有外城东门这一区域。外城东门居于古城制高点,布局严谨、结构复杂,占地2500多平方米,是古城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

虽然现已看不到完整城垣的恢弘气势,但从保存下来的墙壁一角可以看出,上古时期的居民似乎也是“处女座强迫症患者”:大小均等的石块砌得整整齐齐,连城墙的边角都被精确地打磨成90度……据介绍,这些石头都是就地取材,再以草和泥垒起。

排布整齐的一处城墙。 “行走黄河采访组” 姜峰 摄

4000年前没有“豆腐渣工程”,古城很“耐用”,使用了500年之久。这些石头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城墙墙体上,我们看到有多处凹陷,据介绍,这些洞里原先穿插着纴木,用来联结和拉扯分散的石头。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筑城时,城每高五尺,横用纴木一排。而比宋代要“老”得太多的石峁古城,城墙中的纴木竟与这记载相似,体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超建造技术和成熟的城建理念。

外城东门的制高点。 “行走黄河采访组”姜峰 摄

外城东门还发现了集中埋藏人头骨的遗迹,数量达百余具之多,都是年轻女性,年龄在16至24岁之间,多有明显砍伐和烧灼痕迹。看来,石峁先民曾举行过复杂的祭祀礼仪活动,这些女性或悲催地成了殉葬者。

石峁古城依山而建,随山起伏。

穿过外城东门,才算进入古城内城区。内城区内,设有皇城台。根据考古发现,从外城东门通往内城东门,有一条连接皇城台的大道,连接宫城,这也首开了中轴建筑之先河——皇城台依托山势层层筑起,内外城环套布局。看来,中国历代君王对“中轴线”“对称美”的执著,源头在此。皇城台等处还未开放,考古工作者正系统进行考古发掘。

石峁遗址已发掘出众多玉器、石器、骨器、彩绘陶等。玉器数量约有万件。城门建造时,为了祈求城墙安全永固,上古先人有意放入玉器,藏玉于墙。这或许印证了古文献中“玉门瑶台”的存在。

古城内还发现了数千块镶嵌在城墙内的石雕。这些石雕,以前是人们严肃正经的精神信仰,现在,非常有潜力成为新的文物表情包。

一大波文物表情包正向你袭来。 资料图片

石峁的发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石”破天惊,有学者认为,石峁或许是黄帝部族的都邑。这里曾经生活着庞大的智慧族群,拥有众多发明和艺术创造,被誉为本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史前考古之一。

如今,它是一座业已消失的上古都邑,是史前时代最为宏伟的城池。其设计者、建造者是谁,因何而废弃,石峁先民去了哪里……有太多的谜团值得追问。

据悉,要将这400万平方米面积的大型遗址细细发掘整理,可能需要100年!

我们慢慢等……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曾帆、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