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地方专题>>2019行走黄河

“2019行走黄河”:天下红枣第一村 沧桑古韵焕新颜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张凡
2019年11月21日15:0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陕北的枣子出名,佳县枣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此次行走黄河,我们沿着黄河公路蜿蜒前行,来到了有着“天下红枣第一村”之誉的佳县泥河沟村。

一到村子,村口矗立的大石上“中华枣源”四个大字就先声夺人,似乎是要告诉每一位来访者,这是一个和枣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佳县种枣,气候土壤条件得天独厚,种枣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据了解,历史上泥河沟村连年发生灾害,粮食歉收,而红枣却年年丰产,村民们把枣树作为“铁杆庄稼”,把红枣视为“救命粮”,也因此和枣结下了千年之缘。

泥河沟村的“名片”,正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千年古枣林。村里的讲解员刘美玲带我们走进古枣林,放眼望去,老树虬枝,苍劲挺拔,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刘美玲介绍,“古枣林里有不同树龄的枣树1110余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有360株,上千年枣树有30余株,在正常年份,这些枣树的产枣量仍能达到上百余斤。”而据她介绍,枣林里最古老的一棵枣树,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树高8.3米,相当于4个姚明”。沧桑古韵,奇丽多姿,也让佳县千年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树龄超过1400年的枣树。“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张凡 摄

历史上红枣是“救命粮”,现在仍然是“脱贫粮”“致富粮”。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介绍,“红枣是我们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比如,在典型的贫困村泥河沟村,红枣就为村民们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扇大门。以刘美玲为例,她和丈夫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个毕业于北京,一个毕业于西安。但丈夫不幸患病,光手术费就花了80多万,他们也因病致贫。后来,依托千年古枣园等特色旅游,她在村里办起了民宿,做起了兼职解说员,而丈夫通过互联网把村子里的枣卖到了国外。“现在日子好起来了”,一颗颗枣子,不仅帮助他们度过了生活上的难关,也让他们的创业梦想有了支点。

古枣树虬枝苍劲。“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黄伟 摄

“目前,佳县红枣栽培面积已经达到82万亩,有机红枣认证面积达到30万亩,正常年景,红枣产量能达到20万吨”,刘生胜说起佳县的红枣种植,也是分外激动。如何让这82万亩红枣丰产又丰收,让村民们尝到更多“甜头”?刘生胜为我们介绍了当前佳县红枣产业的发力点,“一是基地建设,二是加工转化,三是市场营销,四是品牌建设”。

佳县红枣产业不断发展,但“成长的烦恼”也不是没有。

近年来,西北地区“暖湿化”问题引发人们关注。温度变暖,降水增加,有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但对于红枣来说,却并不是好事。刘生胜介绍,过去佳县的降雨量在300-400mm之间,最近几年的平均降雨量都在500mm以上了。那么,多降的这水对红枣有什么影响呢?曾任佳县红枣产业办公室主任、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进行古枣树保护的高峰告诉我们,如果在红枣成熟期下雨,红枣就非常容易裂开,而裂枣就卖不上价钱,降水增多,就会让红枣的优果率降低,“一般的枣子1-2块钱一斤,优果都在10块钱以上,掉落在地上裂开变霉的枣子就只能卖几毛钱一斤了”。

高峰为记者展示掉落地上发霉裂开的红枣。“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张凡 摄

那么,我们有没有应对的方法呢?高峰是名副其实的红枣专家,24岁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回到佳县,和枣树打起了交道,一干就是42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对于克服红枣成长的不利因素,提高红枣品质,他为我们指出了一些技术上的探索。比如,降高塑形技术,把枣树的高度剪低,让更多营养集中到枣上,提高其抵抗力,提升优果率;再比如,他口中的“枣树基因库”。

离泥河沟村不远处,有一块枣树栽培示范园,也就是高峰口中的“基因库”。我们到达示范园,看到冬日的枣树,都已脱落了绿叶,挂在枝头的果实也寥寥几颗,从外观看,似乎看不出这些枣树有什么区别。不过高峰对于这些枣树,可是如数家珍,“这是蜂蜜罐枣,这是梨枣,这是牙枣,那是核桃枣,我们把各个地方的枣树品种都引进过来,让它们在相同的环境下生长,然后进行对比,看看哪种产量最高,再推广种植。现在我们引进的品种已经有50多种了。”

在我们为繁多的枣树品种惊叹时,高峰又指引我们去看林下,原来红枣林下还种了其他作物。“这是款冬花,是非常好的中药材,把它们种在枣树林下,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高峰介绍。

而我们在采访时,刚好有几位村民正在地里劳作,他们是枣田的管护员,正在采收款冬花。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指着其中一位介绍,“他们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像他就是脚不方便,在这里做管护员,一天可以有80块钱收入”。而这名村民听到我们的谈话,也插上话来,“要靠自己劳动,不能等着救济”,他话音刚落,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会心笑了起来。

在田里采收款冬花的村民。“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张凡 摄

采访即将结束时,高峰对记者说道,“我常说红枣是穷人家的孩子,生长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下,它的发展也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不过,现在国家提出了保护黄河的战略,我相信黄河沿岸的红枣,也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肖鑫、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