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之准能集团:挖走了"黑金",留下了"绿金"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李栋
2019年11月19日12:3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极目远眺,山体如墨,那是正在开掘的采煤现场;视线回收,数台大型机械正在修复刚挖掘完的矿坑,一片繁忙;眼前,一片植物正在生长;回头望去,一年前撒下的草种已茁壮及膝,400多只羊正享受着牧草的芬芳……

采煤、矿山修复同步进行。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李栋 摄

一年前撒下的草种已成羊群佳肴。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李栋 摄

这是记者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一隅看到的场景。

作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煤矿金三角”区域的重要企业,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的准能集团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0.98亿吨,旗下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年生产能力达69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炭生产企业,原煤日产量最高纪录达到14.35万吨。

但集团所处的准格尔矿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既有效开采“黑金”又保护乃至改善当地生态,是煤田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课题之一。

而这,也是黄河流域不少地方矿产开采所需解决的问题。

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仅鄂尔多斯市煤炭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就分别占全国的1/6和1/3。《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划定的162个国家煤矿规划矿区中,就有58个位于黄土高原。这一区域,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黄委会数据显示,1950—2015年,内蒙古头道拐水文站的年输沙量多年均值为1亿吨,而潼关水文站1952—2015年的均值,却高达9.78亿吨。

黄土高原矿区环境治理,直接影响着黄河生态,关系到黄河水沙关系。

如何既保护生态,又实现高质量发展,准能集团在探索。

“这里的自然地貌是中间高、四周低”,集团环保部王瑜告诉记者,一遇下雨就易产生水土流失,而降水无法蓄积,植被也难以生长。

近年来,准能集团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了生态建设课题攻关。

如今,边开采、边复垦的模式已经成熟。“就是把要开采区域的岩层、黄土等,转移到已经开采完成的区域,就像翻书一样”,王瑜说,“修复还注重尊重原始的地质结构,最大限度减少挖煤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利于生态修复,开采后的矿区还被刻意修复成了中间低、四周高的模样,“周围用堤坝拦截,这样下雨时雨水一是可以聚集,便于作物生长,二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准能集团还对多年前开采后留下的露天矿区进行了复垦。截止2018年,共完成复垦总面积2739.28公顷,种植各种乔灌木6504.3万株,地被植物17.13平方公里,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80%以上。

经过多年的生态重建,露天矿区已改变了原有地貌一片荒芜的生态景观,原本沟壑纵横的丘陵地貌已趋平缓,不少地方看以来已和草原没多大区别。

生态改善,不仅美了曾经的“鸡爪子”地貌,也让企业找到了“采—复—牧—园”多元协同发展的方向,即对开采后的矿区进行修复后,发展现代农牧业。2017年,准能集团与准格尔旗政府联合申报了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已经获批。

指着眼前的牛群,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玉正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了1100多头,而去年时才600多头。照这个速度下去,明年能达到一千六七。”

牛群已初具规模。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李栋 摄

“制约牛群扩大的重要因素是草场有限”,王瑜告诉记者,准能集团总计120平方公里的开采区域,现在已经开采了20多平方公里。按照现有开采速度,预计还能开采30多年。“随着矿区开采和不断复垦,养殖规模肯定能不断扩大。30年后,准能集团想必是另一番模样!”

准能集团一角。 资料图片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曾帆、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