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青海省省长刘宁接受“2019行走黄河”采访组专访

2019年10月31日16:3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青海:承担好“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

——“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人民网大型融媒体报道采访组专访青海省省长刘宁

人民网记者 李泓冰 刘成友 姜峰 李栋

记者:刘省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人民网大型融媒体报道采访组的采访。前不久,党中央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能否就此谈谈您的认识和看法?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

刘宁:首先,感谢人民日报社长期以来对青海的关心关注!青海是黄河的源头区、干流区,希望通过与你们的交流交谈,让更多人了解青海的“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

今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亲切的关怀与鼓舞,更是巨大的鞭策和动力。对此我有三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总体思路和战略任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对更好治理保护黄河、让黄河造福人民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使命。青海黄河流域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干流长度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49.4%,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自觉担负起黄河源头生态保护治理的重大责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使命,我们必须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找对方向、找准定位、找到作为,进一步深化对黄河域情的认识,深化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对我们肩负重大责任使命的认识,切实承担好源头责任、干流责任,举全省之力维护好母亲河健康,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第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青海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未来,黄河流域将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并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些都为新时代新青海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视野,增强机遇意识,找准国家战略与青海发展的结合点,切实增强河在省内、省在域中的自信自觉,从战术上融入国家战略、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加快自身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一方面,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切实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另一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以赴做好重大问题的论证、重大工程的推进、重大关系的协调、重大空间的衔接、重大体系的完善,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青海新贡献。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青海作为黄河源头和干流区,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实践和探索?

刘宁: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三大河流多年平均出省水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这是源头活水、水中钻石,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区域内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原始的大面积高寒生态系统,尤其是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原草甸,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之称。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在国家重视支持下,我们研究部署“中华水塔”保护工作,启动“中华水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中华水塔”保护的目标任务、工程项目和支持政策。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湖泊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二期工程,已累计下达投资135.4亿元。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提速行动,2012年以来,在黄河流域完成国土绿化1297万亩。黄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雪豹、白唇鹿、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全省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二是加大源头管护力度。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一户一岗”设立3042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网络监测体系,治理水土流失7017.46平方公里,水源涵养和河川径流量稳定性增强,黄河上游来水量持续偏丰,省内黄河流域2005-2018年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225.6亿立方米,较1956-2000年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增幅8.2%,出省干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天下黄河青海清”已成为水质改善的生动写照,黄河源头水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

三是科学建管水利工程。我们科学运用流域内历年建成的以龙羊峡水电站为龙头的12座大中型梯级水库水电站,将生态调度、防洪调度置于首要位置,有效减轻了中下游防洪防凌压力,为保障流域水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引大济湟石头峡水库、调水总干渠、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干渠投入运行,西干渠、北干渠二期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实施,黄河干流防洪、沿黄四大水库灌区主体工程建成。事关青海可持续发展的引黄济宁、共和盆地及其外围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和中小型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四是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我们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2018年全省用水总量26.1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87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21.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4.3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28.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986,从2013年以来连续6年全面完成“三条红线”年度目标。我们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严格用水总量控制,2018年我省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水量7.27亿立方米,低于国务院分配的指标,有力支援了黄河中下游省区的发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问青海在这方面作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刘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省情特殊、责任特殊、生态地位特殊,肩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让自然生态承载力与社会发展生产力相适应,不断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以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农牧业为架构的绿色发展方式,初步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要素与效率共同驱动、效率与创新联合发力转变。

一是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作为全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我们围绕走在前端、打造高端的理念,开创性地启动与国家林草局共建国家公园示范省,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发布首份国家公园公报,着手整合优化全省217处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优化功能布局、构建管理体制、强化资金保障、实行科学管护、实现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先行探索。特别是成功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形成“西宁共识”,习近平主席为论坛发来贺信,为我们建好国家公园示范省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87%,新能源装机超过水电装机,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首位,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居全国第一,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绿电15日”再次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组建枸杞、牦牛等产业联盟,全国首张有机枸杞认证证书落户青海。着力构建“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

三是着力推动绿色惠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生态功能区的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业、林业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全面探索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共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2.6万个,农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项目,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6.4%下降到去年底的2.5%,今年将实现绝对贫困人口“清零”。积极推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加快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深入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城乡近三分之一人口改善了住房条件,广大牧民告别“逐水草而居”,过上了稳定幸福美满的城镇化生活。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

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试点与保护建设,没有妨碍发展,而更有利于保护。这对于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国江河源头区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也必将对更好治理保护三江源、“中华水塔”,让黄河造福人民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将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公园论坛贺信精神,客观选择、善于扬弃,以“有所为”的果敢和“有所不为”的智慧,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富有青海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一是担当“两个责任”。切实担负起源头责任、干流责任,认真履行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落实好国家战略,解析好国家命题。二是发展“四个经济”。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数字、飞地“四个经济”,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单元和人类社会管理单元、自然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发展生产力“两个协同”。三是推动“五省共建”。抓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打造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青海模式”;抓好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抓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打响“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农畜产品品牌;抓好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塑造大美青海的城镇化建设亮丽名片;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曾帆、肖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