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之甘肃景泰篇:守着黄河奔小康

“行走黄河”采访组 王文嘉
2019年10月28日17:1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黄河石林大景区。“行走黄河”采访组 王文嘉摄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黄河石林,感觉比第一次更震撼,让人对甘肃这个地方有了不一样的印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黄河和石林融为一体,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山东青岛的游客张可心在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石林大景区内感叹道。

初入黄河石林景区,站在观景台上俯瞰,黄河拐了个大弯,出现了河水由东向西“倒流”的奇特景象,孕育了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奇观,而紧邻黄河石林景区的景泰县龙湾村被黄河裹在“怀抱”中,这里的人们也因为黄河的哺育而脱离贫困,奔向小康。

“驴的”载着游客穿行在景区内。“行走黄河”采访组 牟健摄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黄河景泰段全长110公里,灌溉土地40多万亩,受益人口达20多万人。

“以前我们用黄河水种地,收入微薄,自从我在景区里经营‘驴的’后,依靠黄河有了旅游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在黄河石林景区内经营着“驴的”的龙湾村村民卢桂芳说。“近两年来景区的游客明显增多,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每天能载客4-5次,收入越来越多了。”

“驴的”穿行在黄河石林景区内。“行走黄河”采访组 王文嘉摄

随着黄河石林景区的发展,“驴的”成为当地一项旅游特色产业。龙湾村村民以前用于耕作的毛驴,套上板车成了接送游客的“驴的”,现今已经成为了村里增收致富的“快车”,全村人几乎全部参与到了旅游业发展中,人均年经济收入达1.8万元。

110公里的黄河河道,在景泰县境内让古老的游牧文化和传统的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灿烂的远古文明和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浓郁景泰地域特色的黄河文明。景泰黄河文明拥有着沿黄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这里记录了地球百万年沧桑巨变的黄河石林,连接丝绸之路的古老渡口索桥古渡,神秘的石头城索桥堡,还有建造于北魏的五佛寺石窟,都是黄河母亲馈赠于景泰县的巨大财富。

黄河石林景区内的“驴的”。“行走黄河”采访组 王文嘉摄

景泰川紧依黄河,川高河低。曾经,生活在景泰川黄河高地上的人们,尝尽缺水的辛酸,只能“望河兴叹”。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工程建成后,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米粮川”,灌区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景电一期工程,首开我国大型电力提灌工程建设之先河,创造了跨省区、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被誉为人间奇迹。

经过黄河水50年的滋养,如今的景泰川,百万亩灌区与十余万亩三北防护林带连成一片,形成了一道美丽风景,大量的灌区生态植被得到了恢复,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南侵。

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向“行走黄河”采访组介绍情况。“行走黄河”采访组 牟健摄

据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介绍,近年来,景泰县立足境内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实施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全县乡村旅游驶入了快车道。

去年以来,景泰县已在黄河石林大景区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越野滑雪夏季轮滑积分赛、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暨国际马拉松赛、万人国际徒步大赛、国际自行车越野赛等重大赛事,形成了“以节促旅,以会兴旅”的旅游宣传新模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至9月份,景泰县累计接待游客345.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72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6.85%、44.29%。

李作璧表示,景泰县将坚持从实际出发,用足用活黄河母亲馈赠给我们的110公里资源,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于新怡、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