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地方专题>>2019行走黄河

"2019行走黄河":从水车到水电,黄河开发利民利国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
2019年10月26日09:4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463年前,第一架黄河大水车,在兰州“横空出世”。

16米直径、30根双排辐条、整车400余个木质部件、60多名工匠制作安装三个月……这是农耕时代民间兴修水利的“超级工程”。

兰州市水车博览园仿制复原的黄河大水车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工程总设计师,是一位告老还乡的官员:段续。曾在湖广从政,“退休”后深感黄河两岸父老乡亲担水灌溉之苦,他受南方筒车的启发,历时15年艰辛“研发”,终于成功创制了兰州黄河大水车。

一架大水车,灌溉良田四百亩。“水车之父”的创举,造福沿岸四百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兰州仍有大水车252架,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的8倍。

市民在兰州市水车博览园参观体验。“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今天的兰州市水车博览园,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仿制展示用的12架大水车仍在吱呀的斑驳声中唱着古老的东流水。沉舟侧畔千帆过,令它们淡出历史舞台的,是上游“串成珠”的十余座黄河干流河段梯级水电站。

“黄河第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盐锅峡水电站的“黄河第一转轮”。“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从兰州上溯70公里,是有着“黄河第一颗明珠”美誉的盐锅峡水电站。作为黄河干流最早发电的大型电站,这位服役了58年的“老人”已经创造工业产值接近百亿元,并且正在进行全新一轮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花甲”正青春,遥望新甲子。

刘家峡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刘家峡水电站的控制室。“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从这里再上溯33公里,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容量的刘家峡水电站巍然矗立。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的相继开工建设,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移民,总人数达4.4万余人。“黄河三峡”大移民,他们的名字不像长江三峡库区群众那样醒目,但没有这些先人的牺牲与付出,就没有今人的水清安澜、水利惠民。

从大坝俯瞰龙羊峡水电站。“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同样不应被历史遗忘的,还有在“一穷二白”年代里创造了一个个“超级工程”奇迹的水利建设者们。作为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力枢纽,龙羊峡水电站代表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水电工程的最高水平,其大坝之高、库容之多、水轮机容量之大曾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今天的我们可能想象,从1976年到1987年,在青海黄河上游荒无人烟的高原峡谷,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从全国各地将十万建设大军集结于此,靠着人拉肩扛,历时11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将水电站建成,成为承担发电及下游沿黄八个省区灌溉、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任务的“领头羊”。

兰州黄河。“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姜峰摄

大河滔滔,源远流长。如今,黄河干流最大、单机发电机组可与长江三峡比肩的青海拉西瓦水电站,已令过去的一个个纪录作古。但历史不会忘记,今天的黄河沿岸人民也不应忘记,那些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造福于民的先驱者们。

饮水思源,长河如歌。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冉旭、韩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