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2019行走黄河"之黄河上游水电侠:"我这辈子就撂在这儿了"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2019年10月25日12:5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你这帽子戴得不行!”黄河水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冶海廷,一把抓住急忙要冲进盐锅峡水电站进行采访的记者,“帽檐下方要收紧、固定住。”冶海廷一个一个地检查采访人员的安全帽,并亲手将它们戴好。对于冶海廷来说,“帽子就是生命线”。

戴上安全帽、穿上防护衣,采访团一行进入盐锅峡水电站厂房。 “行走黄河”采访组 赵建宇 摄

盐锅峡水电站是黄河干流上最早投产发电的一座大Ⅱ型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距离上游刘家峡水电站33公里,下游八盘峡水电站17公里。

黄河奔流到此,拐了个弯儿,形成落差,为水力发电提供了条件。盐锅峡水电站1958年9月开工建设,1961年11月投产发电,至今已经发电58年了。

虽然来盐锅峡工作才4年,但冶海廷已经在水电站工作了30年,黄河上游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水电站,他有大半都工作过,是个名副其实的“水电侠”,“我这辈子就撂在这儿了。”冶海廷笑着说。

进入盐锅峡水电厂房,一两个工人进行着巡视,机组运作声音轰鸣,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冶海廷讲起话来也是洪亮简洁:“你们快摸摸这个机组,它快60岁了,马上就要退休了。”在冶海廷的眼中,盐锅峡水电站的这10台机组就像他的老哥们的一样。

盐锅峡水电站机组。 “行走黄河”采访组 李前磊 摄

“这台机器是1961年11月18日开始发电的。”冶海廷指着机组上一块牌子说,生怕我们错过任何细节。

每台机器上都固定着一块牌子,清楚地记着机器的编号、水轮机型号、额定流量和绝缘等级等信息。这10台机组被刷着明亮的橙黄色油漆,运转的声音轰鸣有力,基本信息时常更新,虽然对于机器来说,它们有着58岁的“高龄”,但看得出来,日常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盐锅峡这1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50.96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22.80亿千瓦时。黄河去年和今年水量较大,从今年3月20号开始,这十台机组就运转到现在。“虽然有效益,但安全压力也很大。”冶海廷说。

冶海廷在给记者做讲解。 “行走黄河”采访组 赵建宇摄

中控室的墙上记录着机组已安全运转了6765天,相当于18年。这都是无数个像冶海廷一样的水电工作人员坚守的成果。

冶海廷1989年从武汉水电学院毕业后就到李家峡水电站工作。“建设盐锅峡的时候,钢筋、设备都是人驮肩扛,职工住的房子也都是土坯房,条件艰苦。现在,我们的职工都住在兰州的商品房,一个小时就到厂里来上班了。要先安排好人的生活,再来搞建设!”

冶海廷在黄河上游来回打转了三十多年,各种样子的黄河都领略过。“我刚工作那会儿,从黄河取来的水,要静置一夜才能洗脸刷牙,不然泥沙太多。尤其是春汛开始,要吃大半年的泥浆水。现在水库会把沙子都沉淀了,我们现在都是从黄河取水。”

对于冶海廷来说,最大的变化是现在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盐锅峡两侧的山坡上种满了植被,提灌设备辛劳地在浇水。“山坡上的植被恢复、厂区绿化、生活污水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油废污都要科学处理。”

“这个电站当时设计得很紧凑,没有考虑环保设施的事情。现在我们厂房都安装了排污设备。”冶海廷透露,2017年开始,盐锅峡水电站便开始进行工业废水改造,上个月已经全部改造完成。充分利用水能清洁能源的同时,不再污染这条河流。

从厂房坐电梯直接上大坝,奔涌的黄河撞击着大坝,激起白色的水浪,站在大坝上,明显感受机组在脚下轰鸣运转。

“盐锅峡水电站设计的通过发电机组流量最大值是1500立方米每秒。超过1500就要开门泄水了。”冶海廷站在大坝上往下看了一眼说,“现在泄水的流量估计已经达到300立方米每秒了。”

黄河上游近几年进入了丰水期,冶海廷有些忧心忡忡,“水量大,下游水位抬起来,落差变小了。”盐锅峡水电站在设计之初,总库容是2.7亿立方米,由于电站没有底孔排沙设施,水库容易淤积泥沙,库容损失较大,“今年我们库容量估计只有五六千万立方米。”冶海廷说。

大坝上,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泄洪门。“未来一个半月之内,泄洪门就要实现中控室操作。”冶海廷告诉记者,“之后我们的新机组,容量不仅比现在大,而且还可以实现控制自动化,并且自带分析故障能力。”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曾帆、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