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联调:小平台解决老大难--地方--人民网
人民网

警民联调:小平台解决老大难

2014年12月05日15:06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调解员现场调解
调解员现场调解

鼓楼街派出所地处湖北宜昌市中心城区,辖区3.3平方公里,每日流动人口量数以万计。目前,该所共有民警32人。辖区面积大、管辖主体多,使警力配备矛盾逐渐凸显。去年8月,鼓楼街派出所率先在全市成立人民调解室,创新实行“警民联调”工作机制。通过一年多探索与实践,效果明显,成功调解调处各类纠纷362起,调解纠纷涉及金额38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100%,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及信访案件21起。一度被湖北省公安厅誉为“小平台解决老大难”。

“两室”建立,请来婆婆、爹爹当“专家”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民调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民调员主动调解”。民调员是调解工作的核心。

2013年8月,鼓楼街派出所率先在全市设立“警民联调”指导协调会,下设治安调解室和人民调解室。治安调解室由派出所当日带班领导和片区民警充任调解员;人民调解室则吸纳辖区刚刚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愿望,继续发挥余热。“两室” 在派出所统一设置工作场所,合署办公。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每起纠纷情况不尽相同。也要因人施策、因事置宜,分析纠纷当事人的表情、言语和行为,弄清楚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

受邀担任调解员的大爷大妈们,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近80岁,人生阅历丰富。在调解中,他们拿出真心关心矛盾纠纷当事人的家庭、生活情况,对当事人在纠纷中遇到的困惑和不满表示理解,一张笑脸、一杯温水和一句宽心话,用和自家人说话的口气与当事人交谈,拉近了彼此间距离。同时,启发双方当事人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循循善诱,逐渐使他们打消顾虑,敞开心扉,促使纠纷调解成功。

便民、利民,腾出警力破大案

在派出所设立的人民调解室,使治安案件不受时间、场所、人员等要素影响,第一时间接访、第一时间调处、第一时间化解,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为群众提供了全时、全方位的治安调处服务。

今年3月5日下午,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宋某在公交车上不小心将市民许女士鞋子上的装饰花损坏,许不顾对方诚心道歉的态度,非要宋买一双同样的鞋赔给她,宋某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到派出所调解室后,许很不耐烦地表示:耽误了她半天的时间,不赔鞋就赔偿200元钱。调解员张婆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对许进行了耐心劝说:“宋某是学生,吃穿还得靠父母供给。你也是做家长的人,假如是你的孩子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你又如何想呢?在听了张婆婆的劝说后,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主动和宋拉起了家常并最终握手言和。

鼓楼街派出所所长吴凤勇说,人民调解室的高效运转,将派出所警力从繁琐的治安案件调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公安警力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打击防范、要案侦办、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等关键警务上来,今年,该所成功打击、破获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案件。

“小平台解决老大难”,这种警民联调的创新新模式,将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大调解”工作机制运行后,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司法援助为行政调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群众能够详细了解自身得失,从而转变态度,配合民警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实现双赢局面,呈现社区调解“到访一杯水、有话请坐下、小事不扩大、矛盾不激化、情况多分析、于群计策拿、工作多耐心、说理代替罚、问题源头化、平安基础实”的和谐场面。

(古军 李陈震)

调解员陈婆婆
调解员陈婆婆
(责编:乐意、秦晶)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