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制度化平台让31.5万农民工开“薪”不已

聚焦建筑业实名制的深圳模式【2】

2018年09月06日10:16 |
小字号

“码农”编写农民工心声

国企扛起社会责任

《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9%。然而,伴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长,日益凸显的欠薪等问题上升至国家层面,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6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首次提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时隔10年,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

那么,如何让中央政策落地、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治理格局?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目标。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农民工从业的大数据平台,涵盖农民工权益保障、教育培训、工会组织、电子履历等模块,同时打通政府和企业等相关部门的数据通道,记录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分包关系,防堵欠薪诱因,为政府提供明确治理对象,从而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开辟路径。”深圳市“两制”平台总体方案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顾明向调研组一行阐释,长期以来,欠薪问题之所以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农民工的牛皮癣,关键是缺乏一个政策落地的有效载体。

2016年9月,中国中车集团的一级子公司——中车信息公司为了不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勇挑国企的社会担当,发挥自身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势,组建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14人研发团队,承担起研发、推广管理平台的重任。

平台的研发从零开始。这群被社会昵称为“码农”的年轻人,怀揣着学以致用、为民解难的梦想,白天奔波在深圳各大工地上,一张张白皙文静的脸颊正对着一张张黝黑辛劳的面庞,一双双聚精会神的眼睛注视着一双双充满渴望与期待的眼神,一声声清脆的键盘敲打声记录下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民工诉求;晚上聚集在一起头脑风暴写代码,从欠薪顽疾开始逐一破解民工痛点……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常常映衬着夜幕笼罩下的民工宿舍。从夜晚到黎明,正值民工酣睡之时恰是“码农”奋战之期,多少个不眠之夜浇铸着管理平台的诞生。

为了确保农民工按月足额领工资,“码农”们开发了实名制和分帐制两大模块。产品经理郭爽带领年轻的“码农”们研发了适用于工地环境的人脸识别技术,在烈日下、在雨水中、在午夜里,反复做着算法和设备的测试和优化,针对封闭式工地和开放式工地分别通过闸机和移动考勤设备实现了人脸识别过闸时间不超过1.5秒、错误率不高于1%的技术指标,准确记录劳动考勤。同时,为了保障工资分账制度地有效实施,通过在平台建立专用账户,收集农民工工资表、银行发放工资的流水证明、工资专户监管的三方协议等关键数据,以此监管分账的全过程。

为了防止工程违规转包挂靠引发欠薪问题,“码农”们专门增加了项目关键管理人员履职管理模块。通过监管参建单位管理人员的出勤情况,分析转包挂靠风险,从而防止欠薪等行为的发生。

为了保障民工的人身安全,“码农”们开发了安全教育培训模块。借助实名制平台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测评,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的分析结果,阻止未经过培训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为了方便农民工在新的工地求职,“码农”们开发了人员信息档案管理模块。档案内容包括身份信息、职业履历、技能证书、评价信息、安全培训经历等。“这些信息便成为一个非常客观、真实的民工电子履历,当他们到下一个工地求职时,很容易获取相关信息获取,从而为求职就业带来便利。” 郭爽表示。

“这五大模块既是对农民工权益的有效保护,又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顾明阐释到。

为了实现政府对实名制落实情况的监管,“码农”们开发了政策落实情况分析模块。“从地区(全市各区)、项目、企业等不同维度分析实名制与分账制政策落实情况,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郭爽说,这为政府监控“两制”政策落实情况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

为了提升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水平,“码农”开发了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从多种维度对劳务人员工作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针对全市的企业、项目、人员的专项分析,各项目、区域落实政策的进度,项目间人员流动情况等),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为政府决策、企业劳务管理提供帮助,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助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此外,为了加强政府、企业与农民工三方的互动与交流,“码农”们开发了政务互动沟通模块,农民工遇到的问题和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促进政企民三方实现良性互动。

“现代治理需要打破长期以来单一依赖政府的惯性思维,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真正归位。“码农”们开发的管理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过程中主体分散、参与不足与信息非对称等问题。”周斌指出。

为了让“两制”尽快通过管理平台在深圳落地,服务农民工,“码农”们不遗余力。

齐小松是研发团队第一个正式成员,入职之初身兼两职,既当项目经理又负责软件需求的调研和梳理。2016年底,当系统在深圳五个项目开展试点时,他又担任了实施经理。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不到一年,齐小松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资深人士。

产品经理郭爽,承受着异地女友想要分手的压力,坚守岗位,执着地率先在国内推出人脸识别移动考勤,解决了开放式工地无法利用闸机精确考勤的难题,迅速占领了开放式工地的市场。

需求工程师孟立红,承担了大量需求梳理、内部研发推进、平台运维、平台用户沟通等工作,责任心极强。虽然是女孩,却对连续三个月每天晚上10点以后下班,没有周末、没有休息的工作节奏毫无怨言。

顾明表示,整个团队都在忘我地拼命工作。

“管理平台的创建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平台乃至一种模式。这一过程中,全体团队成员克服了资源、资金、办公场地等各种困难。”郭爽对此深有感触。最终,团队成功解决了平台面临的三大技术难题,即:大规模数据实时分析处理的难题、防止数据造假的难题和来自项目的DDOS攻击难题。

2017年4月,中车信息公司在经过半年多的艰辛研发后,终于推出了管理平台首个版本,在深圳全市范围内迅速推广,为建筑业的“两制”落地和农民工权益保障带来了信息化的曙光和福音。

在接下来的推广中,负责深圳“两制”项目的齐小松忙得不亦乐乎,协助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推进“两制”政策在全市的落实,拟定相关政策通知公告、组织政策和管理平台培训,同时还要兼顾管理平台日常数据运营统计分析、电话解答用户疑问等工作内容。“在管理平台投入应用的初始期,电话响个不停,基本每分钟都有电话,周末也一样,但我都会对每通电话耐心地解答。” 齐小松表示,每次沟通都能带来成就感,这是为农民工提供贴心的服务。

同年5月,深圳市多个工地已经完成了软件系统、进出识别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379个参建单位完成了系统注册,各项目近10万人次记录了考勤,管理平台获得了有效推广。

顾明表示们,管理平台是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主推人脸识别技术的实名制平台,在解决数据真实性方面开创了先河,解决了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现场人员、进场企业行为数据无法实时采集并精确监管等问题。

同时,顾明还指出,平台也是第一个在政府投资工程领域将实名制管理应用在消除违法转包挂靠风险、有效监管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以及降低公职人员廉政风险上的典范。

 

(责编:李璐颖、乐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