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微观察之二:用心用情用力护好“一老一小”
【编者按】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自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各地通过渐次落地的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以聚焦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老一小、帮扶生活困难群众、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办实事工作的重点方向,推进得怎样?人民网特开展“各地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实地观察各地大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举措和实效。
在民生问题中,“一老一小”之所以突出,是因为它关系到千家万户。
“家政服务员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整治规范”“居家养老,一日三餐是个难题,希望社区能推出相应的便民服务措施”“家周围没有公立幼儿园,普惠幼儿园极少,孩子入园太难了”“现在国家鼓励生育,建议建设广泛性的公益托幼机构,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带娃难题”……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征集专区,关于“托幼”“养老”等方面的留言占比较大,“一老一小”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面临的两大难题。
民生的痛点、难点,就是政策发力的出发点、落脚点。在今年9月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中,服务“一老一小”成为聚焦重点之一。在各地今年的办实事清单上,有关“一老一小”的项目也是施政重点,各地区各部门用一个个暖心措施,回应群众“托幼”“养老”的民生需求。
“养老”到“享老” 多地打造家门口“幸福圈”
江苏南京江宁区。六年前,老伴儿离世。儿女们各自成家后,身体还算硬朗的周祚云开始独居生活。“我今年84岁了,心脏不好,孩子们老是不放心,每天晚上都得打个电话。”周祚云说。
周祚云老人介绍“小江家护”红外探测器。人民网 顾姝姝摄
今年9月中旬,周祚云家中多了一个“守护者”——无线红外探测器。据了解,该探测器具有看护监测(无人报警)功能。看护模式启动后,设备如监测到老人16个小时不在家,就会向当地的智慧养老平台“小江家护”和老人家属手机推送警情,同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和就近护理员及时上门查看。
“我们在适老化改造中引入智能设备和技术,就是为了让老人在生活中少点磕绊和阻碍,多些便利和从容。”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津东说,未来,红外设备安装计划将覆盖当地3000户老人家庭。
“除了这个,家里还有烟雾报警器和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我还24小时随身带着智能手环。”周祚云说,有了它们,心里踏实多了,儿女们在外也放心。
2.6亿,这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揭晓的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18.70%,较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相关调查显示,居家养老仍是中国老年人的首选。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何让和周祚云一样的老人居家养老吃不愁、病不忧、乐有伴,成了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今年,围绕老年人的“养”“食”“居”等问题,上海将“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等内容列入办实事项目清单,并出台一系列措施让老年生活温暖幸福。
在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们。人民网 董志雯摄
10月11日,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龙镇路的长者食堂正式运营。260平方米的空间,设有55个餐位。上午10时,已有十余位老人入座等待开餐。
记者在打菜区看到,午、晚餐除了15和20元套餐外,还有单点区域,价格分别为9元、12元、19元,米饭和例汤免费,65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85折优惠。
和朋友一起就餐的月浦八村居民沈阿姨告诉记者:“一个人在家做饭实在不容易,量也不好控制。现在来食堂不仅方便,还能和老朋友一起吃饭聊天,特开心。”
“从总体形势上看,各地的养老产业发展尚存难点与短板,其中‘居家社区养老社会意识有待提升’和‘有效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等问题相对集中。”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法律研究所所长任际教授多年来从事居家养老方面研究。她认为,现代居家养老不是简单传统“家庭养老”,是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生活,并得到专业部门社会化服务,“建议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人才、管理等治理体系;改善政府、社会、家庭多元结构的老龄化治理能力,促进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有育”到“优育” 全力守护孩子们的“成长路”
渝中区蒙正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搭积木。渝中区教委供图
今年3月,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重庆市渝中区蒙正幼儿园建成,成为渝中区教委在化龙桥片区新建的第一所公办幼儿园。
“由于历史原因,渝中区的公办园分布‘东多西少’。”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解决优质公益普惠学位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当地以优化园点布局、治理小区配套园为着力点,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比如,渝中区教育系统明确全区布局幼儿园校点105个,计661班,通过新建、回购、迁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在西部片区新增4所公办园,10所普惠民办园,充实普惠学位3100个,以实现优化园点布局。
“我女儿读的渝中区阳光春苗幼儿园是普惠民办园,现在每月的学费900元。”一名孩子家长告诉记者,“学校刚开始转为普惠性幼儿园时,家长们还担心过费用和教师资源等问题,事实证明是我们多虑了。”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在发布会上介绍,全国现有0~3岁的婴幼儿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的婴幼儿家庭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实际供给仅为5.5%左右。在国家鼓励生育的当下,让年轻夫妻育儿没有后顾之忧正成为各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同月,深圳出台全国首个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地方指导性意见,提出:将加强儿童活动场地建设,拓展儿童服务阵地和活动平台;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诊断治疗,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等。
山东青岛在初步构建为0~1岁婴儿家庭提供“以养为主”的家庭指导、为1~2岁幼儿家庭提供“养教结合”的家庭托育混合服务和为2~3岁幼儿家庭提供多元化可选择的托育服务工作模式。此外还提出,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托育机构用地、房租、水、气、热、人才培养、税费减免、信息保障等享受优惠政策。
四川成都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按照托育服务规范开办托班,招收2~3岁幼儿;支持产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专业机构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等。
“多方参与” 合力托起群众“幸福梦”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如何聚焦服务“一老一小”,让民生实事办得更有温度和力度?相关专家表示,城乡养老机构设施不均衡、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度不够高、观念比较滞后等问题是制约当前“一老一小”服务提升的短板。
云南省安宁市昆钢养生敬老中心房间。税显荣摄
提升服务水平,人才队伍培养至关重要。云南省安宁市民政局副局长张锐表示,自2021年8月起,云南省安宁市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将从1809元/人/月提升至2300元/人/月;老人用餐补助标准在执行现在每人每月200元的基础上,对城乡低收入老年人再增加每月200元的补助标准。“2021年,安宁市民政局制定了安宁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单位星级评定实施细则,10月起,对行政区域内建成投入使用的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托养型养老服务机构等养老服务单位开展‘星级’评定,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好坏、营业资质、卫生环境等多个方面。”张锐说,“希望通过开展星级评定,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单位规范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充分激发各养老服务单位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热情。”
完善服务体系,监管护航亦不可或缺。北京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互通,通过推进京津冀养老机构资质互认、标准互通、监管协同的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资源供给和养老服务需求双向交流的基础信息平台和监管机制。
“一老一小”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既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也是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举措。想把服务“一老一小”各项好政策扎实落地,单靠一方力量远远不够,只有积极调动政府、社会、市场、家庭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才能把“普惠”二字落到实处,让“小家”安、“大家”稳。(曾帆 董兆瑞 汤龙 顾姝姝 王继亮 王文娟 董志雯 葛俊俊 符皓 胡虹 姚於 李申)
系列报道:
“我为群众办实事”微观察之一:助力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金色未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