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寻找花园口:历史不会忘记(1999年“行走黄河”日记)

2019年10月16日10:5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

黄河宁则天下宁,黄河不靖则天下忧心。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1999年5月10日至6月13日,人民日报社“行走黄河”采访组,逆黄河而上,就黄河流域的防汛、断流、污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文化承续等课题进行采访活动,刊发了上百篇、十余万字的文字和约200幅图片。

20年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日报社重启“行走黄河”大型融媒体报道,在“2019行走黄河”活动启动之际,人民网将“行走黄河”系列报道重新整理发布,以帮助网友更好了解黄河以及黄河治理情况。

1999年5月19日 星期三 多云 29-11摄氏度 郑州-老蟒河 行程150公里

下午去著名的花园口——它的著名是因为1938年蒋政权为了阻截日军西进,扒开花园口,以水代兵。结果淹死了80多万老百姓、一千多万灾民,黄淮一带,尽成赤地。花园口各立着两通碑,分别是国共双方所立,各自报道花园口破口前后之事。国民党的碑,一句也没提人为扒口一事,只含糊着说:倭冠侵我之翌年,河防工程停顿,河决于郑县(今郑州)之花园口……

这里也是黄河南岸大堤零公里处,自此往上是邙山山脉,黄河就不再需要大堤的约束了。

再驱车五六十公里,到了黄河北岸,为的是看望一条入黄的小支流——老蟒河。远远地,还没看见这条河,就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味,令人不敢走近。那是蟒河上游那些小造纸厂作的孽。持续很久了,没有办法。就在这条河的入黄处不远,是人民胜利渠的引黄闸口,这条渠是解放后开凿的第一条引黄渠道,当时非常著名,保证了新乡市的饮用水源。陪我们前往的水资源保护局办公室的王任翔说,还有一条新蟒河也和这条老蟒河的水质差不多。注意:蟒河已成黑河

来到邙山脚下,在一片荒寂的大堤上挺进大山深处,远远地,关闭门窗的车厢就还是闯进来一股浓浓臭味。待得下车之后,便唯有捂鼻前行。来到河前,忍不住惊讶与愤怒:这竟然成了一条黑河。

黄河的干、支流水污染情况正越来越加剧。蟒河正是污染最重的几条支流之一。造成它严重受污的原因,是周围有相当数量的造纸厂、淀粉厂等,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环保措施采取。图中这位嘉庄观乡秦厂村的姓李的牧羊人告诉记者:这条河一年四季几乎都这样,就没见过它有清亮的时候。

历史不会忘记

──寻找花园口

花园口,一个美丽的名字,却有着一个最悲惨的故事。三年两决口的黄河,心腹之患的黄河,却没有哪一次灾难能比花园口更刻骨铭心,更惨绝人寰。

这是矗立在黄河花园口、黄河公路大桥旁的西界碑。

从这里至东1460米处的这段口门,正是令人心酸的1938年“花园口”人为掘堤放水的口门。那汹涌无情的黄涛,那饱含沧桑的老人的脸,似乎在叙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1938年。1938年,抗日战争的烟火正迷漫大江南北。为阻击日军南下,保卫郑州,国民党竟酝酿出一个荒唐之极的战略──“以水代兵”。6月9日晨6时,用炸药炸毁了离郑州城10余公里处的花园口堤内斜面石基,9时放水。至此,一场灭绝人性的人祸产生。被淹面积达到2.9万平方公里,受淹群众达到600余万。一时死伤惨重,人们背井离乡。

花园口新修的记事碑上,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它提醒着人们:不要做历史的罪人。

千里之堤始于足下

你知道横亘近千公里的黄河大堤的南岸起点在哪里吗?

我们今天找到了。

此处,是邙山脚下。黄河从这儿上去,将有邙山作天然“大堤”,而无需人工筑堤。而从这里往下,大堤将蜿蜒直至河口。不过,在1976年以前,南岸大堤的起始处并非在这里,而是向下1700多米处的地方。

这本是清朝以前屡次修筑的大堤,从1976年开始,不断地向西延伸,经过3次大建,足足把“零公里”处延长了1700多米。

主管此大堤的邙山金水区黄河河务局局长李老虎,这个名字极其独特的全河劳动模范笑称:由于黄河河床的不断抬高,过几年,大堤还将继续往邙山上延伸,到时,“始于足下”的石碑又不知该竖在哪里了。

顽皮黄河

黄河像个淘气顽皮的“坏”小孩。

你看它,走路也不好好走,经常游来摆去。

不是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两个牧羊人在河北岸放羊,当日黄河发水,人羊不见踪影。家人、政府心急如焚,出动大量人员沿岸寻找,均未找到。就在大家都以为寻找无望之际,却见这两位牧人赶着一群羊回来了。一问,原来黄河的游荡,把他们带到了河南岸,找不着回家的路,可不是费了好大劲?

不仅如此,它还能变着花样走路哩。本来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吧,它是怪招迭出,横走、斜走甚至滚着走,哪招不会?我们在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上行走时,本应从桥下穿过的黄河,很长时间竟是与我们、与公路“并肩前行”。也难为了它,跑着跑着,还能记着“回家的路”,又回去了。 这张照片上,你可领略到了黄河的“调皮”?

(责编:于新怡、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