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悬河之“悬”,铁犀何时“安澜”(1999年“行走黄河”报道)

2019年10月16日10:4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

黄河宁则天下宁,黄河不靖则天下忧心。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1999年5月10日至6月13日,人民日报社“行走黄河”采访组,逆黄河而上,就黄河流域的防汛、断流、污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文化承续等课题进行采访活动,刊发了上百篇、十余万字的文字和约200幅图片。

20年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日报社重启“行走黄河”大型融媒体报道,在“2019行走黄河”活动启动之际,人民网将“行走黄河”系列报道重新整理发布,以帮助网友更好了解黄河以及黄河治理情况。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河口到开封,行程千里,已经听了无数遍的毛主席老人家这句“圣旨”,今天,终于在开封柳园口——毛主席1952年视察黄河处得以一睹。就是这句话,黄河岸边无数的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悬河”“悬”在何处?

想象中,悬河如一条玉带,高高地挂在天际间,人们只能远远地仰视着它。带着这个主观意念,我们一路行来,一路找“带子”,却寻寻觅觅寻不到,甚至还常常闹出把蜿蜒绵长的黄河大堤误认作悬河的大笑话。直到这里——开封,才终于知道了“悬河”的概念。 你瞧,开封城,城摞城,底下埋着几座城。从脚底下埋藏的城有多深,你大概就能想象出河“悬”在哪里了。

你再瞧,这座清朝建造时的12米高城墙,由于历年河沙淤积,层层堆积,现在你只要轻轻一抬腿,便能扛着车子上城墙。

再给你看一张示意图:开封有座铁塔寺,寺里有座黝黑的铁塔,高耸入云。而铁塔底部今已被泥沙淤积,1996年8月黄河发大水时,黑岗口的水位在已经在铁塔的两层高位置,相当于这个城市里另一处风景地——龙亭的72级台阶处。够高吧?

行驶在这张鸟瞰照片中的柳园口大堤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悬”河悬在何处──中间为黄河大堤,左边为漫漫河面,右为堤外。左边河面明显高出右边房屋田地十余米,有时候,一栋3层高的楼房,与大堤齐高,真不敢想象,倘若黄河发水,漫过大堤,岂不是“天上来水”吗?难怪当地有句诗,叫:“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尽是天上涛”。

铁犀镇河祈安澜

开封曾多次遭受洪水袭击。水逼城下、黄沙没顶、离乡背井、抗击洪魔,这样的情景对于开封人来说,还记忆犹新。

而开封城内矗立了500多年的铁犀,也是开封河患的见证。出开封城北门东北3公里,到达铁牛村。村东北隅黄河故道旁,便见蹲着一只高2米许的浑铁怪兽,从南向北,独角朝天,双目圆睁。这是当年于谦作巡抚大臣时所修。当年,开封多次黄河出现决口,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认为河患是水怪作祟,遂于公元1446年在城北堤下建回龙庙,铸铁犀以镇水怪。铁犀曾多次因河决而掩埋于落沙蔓草之中,直到1948年开封解放,铁犀重见天日。此刻,站在这苍茫暮色中,铁犀又见证着黄河50年安澜不惊,而它一定还期待着百年安澜!

亦喜亦忧黑岗口

黑岗口,是黄河开封段五道险工险段中的“险中之险”。去年以来,国家对开封的防汛专项资金至今已下拨7000万元左右。其中已新修黑岗口下延控导工程3处,据了解,还将修3处。去年年底,这些新工程已经历了“大水的洗礼”,出现了一些崩岸,所以进行了抢险。图中所示的正是黄河流域上特有的一种抢险手段──柳石枕,桩上系绳,捆住柳条夹紧的石块,扔往河中,固住堤部,防止泥沙被冲走。

有关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这种抢险在黄河流域上非常正常,有些险工险段正常年份也要抢两三百次险。正是每一次的抢险,可以使控导工程、坝头等经受考验,愈加坚固。 不过,黄河大堤究竟能不能“固若金汤”?我们始终打一个“?”。一路行来,既忧且喜。忧的是,由于年久失修、长期投资不足,仍有不少隐患存在。喜的是,各有关部门已经提前行动起来,在做着各种汛前准备。

这是穿堤涵管,目的是引堤对面的黄河水用。开封河务局的同志告诉我们:这样的建筑属于违章,它会影响到大堤的质量。

黄河河务局的同志们正在开封段最出名的黑岗口险工一带为大堤作“体检”。这种通过电流监测的方法今年还是首次采用。他们已进行了一个星期,共测量了4#1公里,防汛办的段立学告诉我们:这段大堤情况基本良好,有一两处异常,需要作进一步测量分析,再采取解决方法。他们将在6月中旬前把所有险工险段“体检”完毕。  

(责编:于新怡、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