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梁山:名山名水两杳然(1999年“行走黄河”日记)

2019年10月16日09:5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

黄河宁则天下宁,黄河不靖则天下忧心。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1999年5月10日至6月13日,人民日报社“行走黄河”采访组,逆黄河而上,就黄河流域的防汛、断流、污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文化承续等课题进行采访活动,刊发了上百篇、十余万字的文字和约200幅图片。

20年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日报社重启“行走黄河”大型融媒体报道,在“2019行走黄河”活动启动之际,人民网将“行走黄河采访日记”重新整理发布,以帮助网友更好了解黄河以及黄河治理情况。

1999年5月15日 星期六 多云 31-19摄氏度 山东梁山-河南濮阳 行程180公里

●进了梁山,有一种抱拳相敬、大声猜拳、大碗喝酒的冲动

去水泊梁山。

住“水泊宾馆”,进“聚义楼”,端大土碗,喝“好汉酒”……让人生生添了些悍气和豪气,有了一种抱拳相敬、抡起袖子、大声猜拳的冲动。

因为《水浒》,因为八百里水泊,因为"聚兄弟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的108条好汉,让这个因古运河的没落而寂寞的地方,还时时能引人一来。

这是一个"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的所在。一直以为梁山是八百里水泊环绕着的高山深谷,才可能让草莽英雄们结营于此,演出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绿林故事。沧海桑田,而今华夏大湖纷纷萎缩,明知所谓八百里水泊会打极多的折扣,却以为藏龙卧虎的梁山还会残存一些蓊郁之气。但是,从济南一路逶迤行来,一直走进梁山县城,非但没瞧见水泊的影子,连山也不孚人意。

在济宁地区,梁山是比较穷的县。梁山人委屈地说,这与行政区划被划来划去有关系,原先梁山划在淄博,感觉还不错,90年代才划进济宁。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时,梁山正在两造之间进退失据,两边都不愿把大项目放在梁山,梁山眼睁睁地“错过了发展机遇”。

●往东平湖里扔块石头,像是击中了一碗粥

尧舜时代,此有巨野泽,水面之巨,几乎并吞今天的山东。到了宋代水浒故事发生时,巨泽萎缩成了梁山泊,水面号称八百里。到了今天的东平湖,湖面仅存150余平方公里了。

宋代文豪苏辙曾在水泊中吟出:“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浆歌,行到平湖竟自宽,繁花仍得就船看”,让人悠然神往。可是,昨天开着车子沿着东平湖湖堤转悠了一下午,竟未见一丝水影儿!今天,再度驱车寻觅,终于看到了东平湖模糊的身形:近岸处衰草萋萋,笼住一湖止水,仿佛也笼住了它的生机,水面上没有一丝涟漪,只有腐草发酵后泛起的浮沫四处荡漾。扔一块石头进去,“嗵”的一声,便没了影儿,声音极是沉浊,像是击中了一碗粥。极目望去,也不是想象中的水波浩渺,时不时被横插进来的村庄或土地遮住视线……

这就是黄河下游第一大湖?

东平湖管理局的同志抱歉似地说:湖面是在萎缩,但再过两个月,到了汛期,东平湖还是很浩荡的。

●梁山只是一座小山包

看上去梁山只是个小小的山包,海拔只有150多米。而山上那座新修的忠义堂,也就是一二百平方米,怎容得百十来人一起畅饮议事?

不过,真的往上爬时,那连绵山路还是颇累人的。林木森森,鸟鸣啾啾,山风徐来,浊汗顿消,颇觉神清气爽。只是环山四望,四下里均是秃山穷顶,几丛灌木勉强立于峰巅,望去如阿Q癞痢之头。此皆拜数十年来开山取石所赐。70年代兴办社队企业之际,这一带石灰窑最多时有400多孔。脚下这座号为正宗的梁山,本也被炸得光秃秃的(据说先是被历代围剿“草寇”的官军烧为白地),因为得《水浒》之济,80年代始封山育林,渐成气象,又重修了忠义堂之类。总算可以勉强向游人交代了。

●五十年未遇之旱,如果没有黄河,农民将颗粒无收

带着对梁山的失望,我们从浮桥上渡过黄河孙口渡──解放战争时刘邓大军就是在这里强渡黄河──直奔濮阳。过了这个渡口,对岸便是河南。

河南的路况大不如山东。

这一带正遇50年不遇之大旱,黄河正在尽最后的努力,输出自己仅存的鲜血。

骄阳似火,土地龟裂。黄河大堤上时见粗若成人手臂的塑料引水管,疲软地越堤而过,直伸进潺潺的黄河,吸出它浊黄的血液,去滋润堤外哀哀待哺的麦田。农民眼巴巴地盯住黄河──快到收获季节了,如果没有黄河,他们将颗粒无收。

(责编:于新怡、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