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当纳兰性德遇见蒲松龄”主题文化嘉年华在海淀举行

2018年06月11日16:32 |
小字号

50后、60后一直到00后、10后,这样的一个民间的文艺小舞台,如何汇聚了从垂髫稚子到古稀老人?普通百姓、民间艺人到专家学者、诗书画家,这样一个民间的文艺小舞台,如何把这些生活工作中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因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阅读,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

纳兰文化研究中心刘子菲与蒲松龄纪念馆朱月宁反串登台亮相

2018年6月10日下午,由纳兰文化研究中心、蒲松龄纪念馆和海淀区档案局共同主办的“当纳兰性德遇见蒲松龄”主题文化嘉年华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共享大厅欢喜开演。纳兰文化研究中心、蒲松龄纪念馆、海淀区档案局、海淀区文联和文促中心领导以及各地兰迷、蒲迷和文学爱好者纷纷来到现场,国艺新时代网络社群的艺术家以及北京曲水兰亭诗社的诗人朋友们也到此助兴。北京诗词学会监事、北京曲水兰亭诗社副社长商瑶应邀为活动主持。

商瑶主持嘉年华

“纳兰遇见蒲松龄”,这是一场今人为古人举办的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活动一开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和蒲松龄纪念馆代表朱月宁便反串登台,新鲜而又和谐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范京广女士演唱《独上西楼》

来自国艺新时代的艺术家,同时也是环球旅行家范京广女士带来了歌曲《独上西楼》。范京广女士因其独特的嗓音和长相,被戏称为纳兰家族的邓丽君。今天范京广特意准备了邓丽君的经典曲目,并把李煜和纳兰性德所填两首《相见欢》词,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用同一个曲调进行演唱。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梁启超所言:“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竹笛小朋友写“独上西楼”

最令人惊艳的是,《相见欢》舞台上还有一位书卷气浓浓的小朋友,专注地写了一幅字——“独上西楼”。这个小书画家名叫竹迪,今年只有6岁,他是著名写意国画大师关永起的外孙、青年女画家关亚宁的儿子。他们一家三代执着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着实让观众大为赞叹。

青年女画家关亚宁向活动赠画

随后,来自山东淄博的非遗俚曲传承人邹锜为大家展现了由淄博民歌改编的《聊斋俚曲》,用独特的地方戏形式带领观众神游齐鲁大地,体验到一种别样的乡间味道,仿佛回到蒲松龄的时代。

邹錡演唱非遗俚曲

清朝是距离当今时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他的统治者是满蒙后裔,入主中原后深为汉文化所折服,但也从未放弃自己的骑射传统。而纳兰性德便是在这两种文化的交融中催生的奇才,他也在民族文化融合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四位来自民族体协骑射分会的满族、蒙古族艺术家额尔德克、途吉讷们、欲君、王羽格格,为大家现场展演了满族骑射,并讲解了满族文化知识,令观众深感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多样。

满族骑射文化展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家族与纳兰性德家族有着深厚渊源,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同朝为官,且是挚友。而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在坊间传抄,流入皇宫后,乾隆皇帝也曾评价其写的是明珠家事。可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当日,来自海淀区鹍鹏农工商公司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同时也是兰迷粉丝的刘宙,现场用有着七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乐器埙,为大家吹奏一曲《枉凝眉》,把大家带入清朝贵族深宅大院那爱恨情仇当中。

兰迷刘庙吹奏《枉凝眉》

活动现场,除了吹拉弹唱,还有来自京西皮影非遗园的朋友们。他们为大家带来了皮影戏《纳兰词·影话》表演。皮影艺术传承人林中华现场讲述这一有着9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清代的影响,并展示出专门为本次活动所作的一组纳兰性德皮影人造像。令人叹为观止。

京西皮影表演

纳兰性德姓叶赫那拉氏,他的祖上是蒙古族人,那么纳兰的诗词中也有专门描写他祖先生活地方风貌人情的作品。当日,来自副中心通州的10岁小兰迷郭锦泽不但为大家现场朗诵了纳兰词《浣溪沙·小兀喇》,还带来了二胡独奏《赛马》,带着观众追随纳兰的脚步去体味东北少数民族的淳朴风情。博得了阵阵掌声。

小兰迷郭锦泽演奏二胡曲《赛马》

嘉年华的舞台上也不乏青年代表。90后在校大学生蓝江为大家带来了京剧《采桑子》。这段戏曲意义独特,是中国当代女作家叶广芩根据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一词创作的长篇小说,后被拍成电视剧的主题曲,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传统文化的嬗变。蓝江说:“之所以表演这个节目,就是感觉到纳兰文化深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希望让更多的人去关注。”

蓝江演唱京剧《采桑子》

纳兰文化研究中心自创建之初,便秉承着面相全社会、面向所有人的理念,几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兰迷粉丝,遍布世界各地,涵盖各个年龄层。有很多铁杆粉丝一直追随,不但每天跟随群主刘子菲诵读纳兰词,还积极参加兰研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当日,就有七位兰粉来到现场,他们是徐军、潘文生、邓宝增、王冬梅、周丽英、芝蘭,上台深情演绎纳兰性德经典诗词作品,该节目的导演润心老师也在台下欣慰地观看。

纳兰词合诵

为助力本次嘉年华活动,主持人商瑶特邀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力夫先生为蒲松龄创作诗歌,偶然得知张先生17年前路过山东淄博就曾专门去拜祭过蒲松龄墓,并创作诗歌 “古木寒郊草暗生,聊斋旧梦惹幽情。浮沉我亦归黄土,是鬼是人终不明。”张力夫先生认为,17年后再次得邀,实为缘分深厚,并重新创作一首绝句《蒲松龄石像》“擅写华胥第一人,谈狐说鬼骇心神。翛然寄世栖村野,笃定千年不老身。”特邀著名书法家刘先德及篆刻大师赵增幅先生书写,现场赠与蒲松龄纪念馆。传统文化让当代诗人与300年前的文学家一再结缘,实乃令人称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又一脉相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一起。本次嘉年华舞台更是一台集曲词礼乐、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化盛会,北京篆刻大师赵增幅先生兴致盎然,现场挥毫写下“纳兰文化”四字篆书赠予纳兰文化研究中心。

最后,在刘子菲一曲《若只如初见》的优美歌声中,“当纳兰性德遇见蒲松龄”嘉年华缓缓落下帷幕。结缘纳兰,邂逅蒲松龄,当代的人用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为中国清代历史上两位文学大家呈上一份厚礼,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必将被重新点燃。

表演嘉宾和小兰迷与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和蒲松龄纪念馆朱月宁合影

来源:地方供稿

(责编:高丽、吴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