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简洁主义与小康社会建设

孙希有
2017年11月24日09:4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小康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全体人民身心健康有绿色要素,生活幸福有绿色存在。十九大报告对此提出了具有落实针对点的要求,比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报告中还继续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要求中具体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指示,本人认真学习,产生了“简洁主义”理论概念和“小康社会建设”实践操作观点。

一、简洁主义概念的生成

按照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本人认为,社会管理治理、做人做事都必须要以小康社会建设为标准。小康社会就是人民身心健康的社会。本人的体会是:人的身心要想健康受几个因素影响:一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方法要以健康为中心;第二个是生态环境要有利于人的健康;第三是社会生产的供给物不能存在有毒的产品;第四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治理,要以人民健康为主线,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幸福为标准。小康社会的建成,无疑将使人民群众的身心无比的健康,生活无比的幸福。本文提出的简洁主义此概念,就是倡导社会各界人员能真正做到生活方式简约适度。生产要清洁,生态要文明,做人做事要简洁干净,一切都是针对“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

处于千变万化的的人间,做人做事要拥有简单、干净、有限度的思想意识与行动,才能使人间万事万物顺畅自然,人类存在才能拥有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存在。综合、凝炼、归纳在一起就是简洁,化成通用、惯用的特定型概念,就形成了简洁主义思想理论。所谓简洁主义,是指人类的一切行为动向、行为方式、思想意识,要以人类的本质性生活存在为依旧;人类的生产活动、要以不单一为了经济发展、财富壮大为追求;人类的生活方式,要以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可持续存在为标准;人类的社会管理治理,要以为民服务、以人为本为取舍;人类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要以不谋私利、追求公利、社会共存共荣为准绳,从而形成人与社会的存在简单、干净、利落、自然、顺畅、健康、无瑕,最后达到人人身心健康幸福的状态。

简洁主义追求的落实点主要有五个:

第一点是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要素要简洁。从社会环境来讲,人的生活环境的“简”,主要是体现在行政机构的社会管理、治理,要让民众生活更方便,办事不难办,即为民众的生活服务流程设计要短、要顺,要无障碍。对于民众的一些生活内容获取需要行政机构审批的事项,行政机构要主动服务,减少程序;从自然环境来讲,人的生活环境的“简”,不要以生活需要的名义占用更多的土地和自然生态物;人的生活环境的“洁”,首先是指空气、水等自然生态环境不要有污染,还有就是作为行政机构,为民众生活办事的服务不能收取好处,不能做贪官坏官,不能做不作为的官,否则,也相当于弄脏了民众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生活要素的“简”,在此主要是指不要超量饮食,不要为了欲望感觉的需要而不断多量、多品种的饮食,只要身体营养要素够了就好;人的生活要素的“洁”,是指保障人身体健康的饮食品的供给,要供给不会对人身体有毒有害的饮食。

第二点是人的生活行为要简洁,人的生活行为的“简”,在此是指少购物、少享受现代化的生活用品,不过奢侈性的生活,杜绝对人身心不健康的吃喝玩乐行为等;人的生活行为的“洁”,在此是指人的生活享用品从购买到使用,都要经过自己的行为认证才能进行,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良生活行为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比如,少上网,少看电脑,少购交通工具,掌握休闲娱乐的分寸,不能过度进行身体运动等。

第三点是人的做人做事的行为要简洁。做人做事的“简”,在此是指人的一切行为不要复杂化,尽可能以行为的根本点为主体,与根本点无关的行为不要做;做人做事的“洁”,在此是指人的行为要讲伦理道德的规则,不能做不干净的人和做不干净的事。

第四点是人的生产活动的简洁。人生产活动的“简”,是指工业生产的生产品,不要仅从量的增多上下功夫,要以生产产品的质量为目标,产品有好的质量就是产品的消费和使用有利于民众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去的产能一定要去,该去的库存一定要去,该改变的政策一定要改变,该降低的成本一定要降低,对有利于民众生活健康的短项一定要补上。还有的现象是,有的工业产品生产必须要使用自然资源,产品生产过多、超量了,就会增加自然资源的使用量,最后是浪费的,甚至被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如此说来,生产活动要“简”,“简”要少。人的生产活动的“洁”,是指不能生产害人身体的有毒产品,不能生产害自然环境的污染产品,不能因为超量生产、超量使用,而更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最后害了人身体。这就是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因生产活动要使得自然资源使用尽可能变少,污染尽可能的变小,“少”也必定会有自然资源的使用,“小”也必定会有污染存在,这种情况,按照通俗的话讲叫“白璧微瑕”。“白璧微瑕” 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第五点是人际交往的简洁。人际交往的“简”,是指交往的对象要有思想立场一致性,不求交往的人多,也不为交往的人少,而要为了社会的共同利益进行社交,交往中不要复杂化、矛盾化;人际交往的“洁”,是指交往要有原则性,要讲公利,不求私利,交往的对象要是具有伦理道德意识,干净正派的人。

就工业生产产品的简洁情况看,从生产到使用,都要有标准和分寸的把握。有的产品出厂后,因使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也算是有毒的产品。虽然这样的产品在生产和使用当中,会形成浪费自然资源及泄毒的状况,但有些这样的产品,又是人的生活必须有的产品。如何解决和看待某项工业产品的生产既需要使用自然资源,使用当中又可能会出现有毒排泄物,而又是人们生活需要存在的产品呢?这对于人类的社会来讲,必须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辩证统一的解决这个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问题。在生产限量范围内,这样的产品算是利大于弊。利大于弊是可以存在的,如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样的道理一样。人都会有小毛病,但也不能不让他存在。然而,如果工业生产品过多生产了,超量使用了,就会变成有毒物品增多了。这样,物品的超量生产、超量使用,就会形成弊大于利。汽车产业的存在,是典型的案例之一。汽车的生产,或者是利大于弊,或者是弊大于利。社会生产汽车肯定是需要的,也肯定是需要使用自然资源的,汽车使用中的尾气排放也是空气的污染源之一。在汽车生产使用“简”的范围内,汽车生产与使用这样的负向效应与人生活出行方便相比,则是利大于弊。然而,如果汽车产品过度生产了,超量使用了,由简变繁了,这就既会过多的浪费自然资源,又会使社会的空气污染源增多,还会使城市的交通由拥有少量汽车出行的顺畅,变成拥有大量汽车存在使得人们出行不顺畅,由此就使得汽车生产变成了弊大于利了。但如果保持汽车生产的“简”,就会使汽车的生产使用形成简洁状况。

行为简洁在先,环境、要素简洁在后。为此,社会发展必须要从万事万物简洁存在的角度,从主体行为人做人做事要以守规矩、讲原则,讲伦理、有道德为节点,来减少人做人做事的复杂性、风险性、残害性、浪费性,实现以短超长、以少胜多、以窄代宽、以轻压重、以小替大、以薄遮厚、以简抑繁、以净驱脏,以此实现人类发展和存在当中的远近均衡、高低一致、上下和谐、左右逢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存在的目的。

简洁主义就是舍去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保留满足、保障人生命生活存在的基本要素,营造有利于人生活健康幸福的外部生活环境。为了社会上人的健康幸福生活存在,不能把生活要素生产内容及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添加更多的环节,添加无用的要素。发展当中简单干净的体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因发展而让干净的自然环境被肮脏所损害。自然环境被损害之后,就会使人的生活要素、生活环境不简洁了。生活环境不简洁,生活要素不简洁,也是人做人做事的行为不简洁造成的。因此,要达到人生活要素简洁、生活环境简洁,首先要从人做人做事简洁上开始。

二、简洁主义与现有的节约性文化的异同

本文的简洁主义与目前西方已存在的极简主义、简单主义等有所异同,同少异多。简洁主义是既讲人生活环境的简洁,又讲人生活要素的简洁;既讲社会的生产行为简洁,又讲生产成果的简洁;既讲人工生产品简洁,又讲人生活消费的简洁;既讲人思想意识的简洁,又讲人行为的简洁;既讲做人要简洁,又讲做事要简洁。本文的简洁主义倡导的最终思想目的就是让人人身心都保持健康幸福。落实的点包括人与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内容,全覆盖。

简洁主义也是一种节约性文化。节约性文化就是让一切事物的呈现和存在尽可能少,能少则少,不要多。西方社会从20世纪开始,在人类物资财富由少变多,生活文化由朴素变奢侈多年之后,产生了极简主义、简单主义等诸多的思想理论概念。这些思想理论概念形成后,一度风行全球,到了21世纪初,在美国,又流行了一个新的理论名词,叫新简单主义。近期又有了现代性的极简主义概念等。

西方的这些节约性思想理论,并非只是西方特有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也早有所存在和倡导。其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当中对此也都有所体现。以孔子的思想为例,孔子有一句话叫:“少则得,多则惑”。中国古老的传统节约类文化是主张人的生活不求奢侈,而求简朴、求恬静、求淡然,这其中与西方此类文化具有很多相近之处。类似这些中西方文化理念综合起来,就是在社会发展与生活存在当中,主张尽可能少付出、少享用、少享受一些人工物品,让一些现象、形象工程少配置、少设计组成现象的要素。

到了近现代社会,国外又有了现代性的极简主义、新简单主义等理论观点的产生,内容也有所增加和改变。比如增加了电子网络和电子设备的内容,增加了让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增加了人际交往的内容等。

归纳起来,简洁主义从其思想意识的主张上看,与西方社会形成的极简主义、新简单主义,以及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类似文化具有相同相近性,也有差异不同性。

1、 相同相近性。简洁主义与西方的极简主义、新简单主义等文化观念具有相同性,与中华古代的儒家、道家文化观念也同样具有相同性。相同性的核心点是各方都讲究减少简化,都是节约性的思想。节约性思想的点各方都认为要减少简化事物的设计施工,减少人与物的装饰装修,减少物品使用的数量,不要追求奢侈性的生活,讲求生活朴素性。相近性就是只要减少简化事物存在的内容,但不影响事物存在的功能和形象等,各方就都认为可以减少简化,也认为必须减少简化。

2、 差异不同性。简洁主义与西方及中华古代的儒家、道家文化虽然同样都是具有节约性文化特征,但也具有差异性。当然,现代简洁主义与已存在的节约性文化的差异,并不是否定和排斥对方。从理论研究探讨角度讲,理论的差异性,是为了让理论变成更科学的现代化引领概念。具体的差异性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观念的规范和标准有差异。简洁主义新理论虽然与已生成的极简主义、简单主义理论都主张“减少”“简化”,但其一般只讲究外表的极简、简单,并不讲究根本性的简。还有不同的是简也要有标准,不是越少就越好,要有极限。做一个事情之前,要先思考和研究一下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的效果是什么?是想达到什么效果?新简单主义、极简主义,就是主张越少越好,甚至少到不要、不用,没有的程度,这是缺失了标准的维度,丧失了度与量的平衡。多要有极限,少也要有极限。任何人和事都要有极限的标准度。比如极简主义、新简单主义主张不看电视、不上网、不驾车等,这就不是简单,是放弃。极简主义、有些观点也存在类似减少而没有标准的问题。但简洁主义主张任何事情的存在和使用都要有极限性,也不是越少越好,不是放弃就好。社会没有交通工具肯定也是不利于人的生活出行的,但在社会上居多存在了,也不利于人的生活,城市居民出行反而不便。空气有污染等,也就是交通工具过多、过度存在造成的。

二是观念的目的性有差异。理论指导实践必须是有目的性、着眼性的。在物质缺乏的状态下,节约性文化倡导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物质缺乏的压力,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已存在的极简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费用支付的压力,这是丧失了人本质性生活幸福健康的目的。主张建筑物的设计内容简单,施工装修简单,购买生活物品少量,衣食住行少量、小量,现代化的设备可以不使用等,其着眼点也是为了少付出成本费用,并不是为了人的本质性生活幸福健康。现代极简主义主张不看电视、断掉互联网等,是想让人腾出时间去进行人际交往或做其他事情,并不是为了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过度看蓝光设备,肯定对人的健康不利。但简洁主义提出的思想理论引导的目的,就并不是仅仅为了做其他事情,不是为了减少付出的成本费用,也不是为了减轻经济的压力,而是为了人本质性生活的幸福健康。因为,由于减少建筑物及简化装修而节约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费用支出而为,应当是为了减少自然资源的损失浪费而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人生活健康存在的前提要素,没有生态环境,没有自然资源,人将无法生活存在。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就是为了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态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基础要素,减少人的服饰和交通工具的拥有量和设计内容,也是如此道理。而且交通工具的减少不仅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浪费,交通工具减少存在量,还可以使得空气污染源减少,这是有利于人生活健康环境存在的。饮食减少也并不应当是为了节省费用支出,应当是为了避免人因为过度饮食而出现不健康的状况,避免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等。

还有现代极简主义讲人的社交极简的问题,并不是讲人际交往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是从宏观文化上考虑,而是从自我利益上考虑的。极简主义的人际交往认定,不是讲交往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好坏,也没有讲交往的伦理道德规则,又只意味着讲“简”,而未讲“洁”。人际交往也是有标准的,有极限的。主张简洁主义,并不是人际交往越少越好,而是要简洁交往,“简”应当是为了“洁”,简洁交往就是不能合伙做不讲社会伦理道德的事情,不能合伙做肮脏的事情。与人交往前,如果是你主动与人交往,你要把握交往的目的。如果是对方主动与你交往,你要思考和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认证一下对方与你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交往不能以私心、私利为目的,要出于公心、公利,出于众心,共存共荣,这就是简洁主义倡导之目的。

三是概念内容涵盖的差异。已存在的、极简主义、新简单主义内容没有涵盖人类生产性活动的内容,没有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也要简单、极简。人工创造物是人类不断现代化的生活存在当中最大的生活要素。人工创造物的产生应当是以人类的身心健康幸福为主导、为主题。生产品不能为了经济发展与存在而生产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产品,不能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但简洁主义的内容就包含了人的生产活动及活动的思想意识。主张人类社会不能仅仅为了经济增长、为了财富增加而促进生产活动的进行,大规模地开展生产活动。生产活动要更简洁,简洁的内涵要生产人的本质性生活必需的产品;要使人本质性生活需要的产品够了就好,不要超量;不能让产品存在有毒要素;要尽可能避免进行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

四是理论定义性质的差异。极简主义从历史到现代,更多地只讲事物外表的简,还有就是吃喝玩乐的简,仍然不是讲根本的简。现代极简主义虽然也涉及到了保障人的健康问题的极简、人的社交活动的极简,但对极简中的内容性质与简洁主义有所不同。极简主义对人的身体健康的极简提倡,只主张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饮食内容的极简,没有提出生活用品的生产质量和内容、自然环境破坏等对人身体健康可能带来的伤害性。在物质享受、饮食方式上,极简主义、简单主义一般只讲对生活物质的消费使用的极简、简单,这可称作是后期的极简、简单行为,而不讲前期的极简、简单行为,前比后更重要。车辆已经设计生产了,电脑设计、生产已经多数量、多功能了,如果不讲设计和生产前的极简、简单,只讲产品的后期尽量少使用、不使用,这等于是浪费自然资源,仍然是不简单,等于没有形成极简。极简主义对人的社交活动提出的极简,是主张剔除对自己没有用的人际交往,以此是想达到尽可能少交往人的目的。这种人际的社交活动与简洁主义的观点也有差别。简洁主义主张的人的社交简洁并不是说交往的人越少越好,交往的人少,不等于交往的对象就是简洁的人,就是对的交往。交往再少,但如果交往的对象是坏人、不干净的人,你的社交活动也是错误的。交往的人再多,如果交往的对象都是好人、干净的人,也是正确的社交活动。交往的人再多,都是好人成群,反而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简洁主义思想的社交活动。简洁的社交活动准则,不是以交往的人多少为准则,要以交往对象的人品为准则,交往行为、交往的对象要遵纪守法。

简洁主义与极简主义、新简单主义等内容还没有涵盖社会管理治理的极简、简单,这是其维度更重要的缺失,这些缺失,肯定是不利于民众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的。

三、简洁主义概念提出的背景

人的生活幸福体现在生理上,也体现在心理上。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最终都是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主线、为核心。人的身心健康是人本身内部生活行为决定的,也是人生活的外部环境影响的。人拥有健康身心,才有幸福生活。社会民众拥有幸福生活是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完美无暇的成果体现,也是人类的生命与生活存在的理想目标条件。人体现身健康,就是社会有存在利于人身体的生命要素供给,最后的体现就是身体健康;人体现心健康,就是社会环境让人精神愉快,万事如意,最后的体现就是生活幸福,幸福就是让人生活有要素,心理无忧虑,社会环境利健康,人生风险不存在,代代相传有保障,做成事情保顺畅。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健康幸福生活存在,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要有保障人生命与生活存在的物质要素;二是人的生产与生活文化要与人的本质生活保障相对应;三是人际与人际、人际与自然之间要有和谐共存的关系;四是社会管理机构的服务要让民众生命安全、生活便捷、办事方便,社会秩序井然;五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塑造人人都要具有的伦理道德素质。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艰辛的发展进化,经过人类以主观意志和行为对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千方百计的改变,经过现代化人类生存状态的形成,既体现造就出了人类生命与生活存在的健康幸福要素,也有丧失了人类生命与生活健康幸福要素存在的状况;既有保障人类生命与生活幸福的环境形成,也有危害人类生命与生活幸福的环境存在;既有健全人类做人做事要讲究伦理道德的制度规矩设计建立,也有不健全的让人类会丧失伦理道德的制度规矩存在;既有努力让自己做人做事要讲伦理道德思想意识的人存在,也有极力规避自己做人做事要讲伦理道德思想意识的人存在。这就是人间万事万物的复杂性现象表现。

有的人的观点是人间万事万物都很复杂,有的人的观点是人间万事万物也很简单。这两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其实有矛盾又没有矛盾,是具有统一性的矛盾。因为说人间万事万物复杂,并不是客观的,是人的主观意识造成的,万事万物的复杂是对现实的描述,是对现代化的定义性描述;说人间万事万物简单是对人间万事万物本质的原生态性的定义,是正确的。

从社会的生产行为讲,一些功利性机构为了获取财富利益,都是不以消费者的本质性生活需求为主体,而盲从地不顾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去大量生产、超量供给,由此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资源的大量损失浪费。社会的自然人大都是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本性需求,超域理性做事,不顾一切去做生意赚钱。作为行政的社会管理者,如果也不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那就会把发展弄偏了,弄复杂了。

从人的生活行为讲,有许多人超出了自己本质性生活需求进行消费,甚至进行不是自己本质性生活需要的消费。超量吃、超量喝,不顾身体健康地玩,超量购买物品,还购买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物品等,由此直接损害了自己的身体,也间接破坏了生态、生活环境,还间接浪费了自然资源。从人的自由行为讲,一些没有伦理道德意识,不讲做人做事守规矩的人,把一切事情都做得脏乱差,贪赃枉法、害人害己,最后害了人的生活;从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讲,有一些行政机构把服务民生的工作流程设计、操作得复杂多样,使得享受公共服务的民众办事极其不便、极其难办,由此影响了社会被服务者身心的安逸和健康;从人际间交往行为讲,人际间交往或者存在不求和谐、相互抗争,或者只求功利、行贿受贿,或者交往中抱团结队、拉帮结伙,排斥、攻击外部人际,如此人际间交往会伤害众人的身心健康。身心不健康,就是生活不幸福。

人简单生活不会出事,复杂会出事。一个人有吃有住、有衣服穿、有配偶一起生活就行了,不用多,更不能超,如果多了、超了,就放弃了简单,就会弄复杂了,会出事。

处于现代化年代,处于人类社会各种生活方式、各种生活要素内容转型时期的当下人类社会,要想形成社会健康幸福生活的环境,我们为此不仅要探究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还要探究如何管理治理社会的目标点和确立目标点实现的标准,重要的是还要澄清长期历史线路上不科学的思想意识,剔除不利于社会幸福发展与存在的经济要素,改变人们不讲健康生活消费的文化习惯,让从行政机构管理人员到社会细胞组成人员,以致到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要拥有人类与社会本质性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理念,具有简单、干净、有限度做人做事的思想与行为,最后把所有人、所有事,都变成实现民众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要素。

人类应当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早做准备,提前确定好的生产方式、生产内容,有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内容,有好的行为规则,这就要有简单、干净、有限度的生产、生活和行为。

为什么人类有不健康幸福的生活存在呢?就是人间万事万物复杂表现与存在的原因。对人间万事万物的评价,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间万事万物是错综复杂的,脏乱差问题现象都存在。其实人间万事万物并不是、不应当如现代化社会现象表现的那么复杂,本应是很简单、应当简单、可以简单的。人间万事万物的复杂与脏乱差的问题出现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本性造成的结果。

总结起来的结论就是,简洁主义理论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和保障社会健康发展与共存,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终极点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才主张生产要简洁,就是不能为了经济效益,存有危险生产及危险品生产,不能有污染性产业存在,不能有过度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主张做生意简洁,就是不能为了获取利润,进行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经营;主张人生活简洁,就是消费品购买和使用要“够了就好”,不能超量消费;主张官民交往简洁,不能行贿受贿;主张社会管理简洁,行政作为要简洁明快;主张人际交往简洁,不能相互对抗,也不能合伙干坏事。

为了保证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全面建成,我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思想意识,应当有简洁主义的理念。按照简洁主义的做法,人的生活健康幸福就会实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统计局) 

(责编:乐意、徐冬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