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探索以幸福为导向的小康建设发展之路--地方--人民网
人民网

拉萨市探索以幸福为导向的小康建设发展之路

2014年12月30日16:5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近日,“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举行,拉萨市以优异的成绩荣获“2014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杭州、珠海、无锡榜上有名。拉萨市以探索幸福为导向的全面建设小康实践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的支援下,拉萨市委市政府以全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为导向,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治稳市”战略,创造了“拉萨速度”“拉萨奇迹”和“拉萨现象”,特别是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空前提升。拉萨市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连续3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生典范城市等数十项殊荣。这对于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的拉萨来讲,不仅是一份荣耀、一种激励,更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藏传佛教“圣城”,历史文化“名城”,藏区稳定“要城”,青藏高原“净城”,改革开放“新城”。 在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青藏高原,拉萨犹如一颗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雪域明珠。这里离天空最近、阳光最暖,天蓝水碧、如梦如诗,自然风光雄奇壮观,旅游景点星罗棋布;这里荟萃了1300多年的藏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传承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与信仰的赞歌。拉萨是一座见证了西藏历史进程的千年古城,一座令世人沉醉向往的圣洁之城,一座展现了新西藏发展辉煌成就的魅力之城,一座洋溢着欢声笑语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

在拉萨,人民的幸福,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拉萨人民的幸福植根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生态保护向好,来源于中央的关心关爱、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党委的坚强领导、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探寻幸福拉萨征程中,拉萨市有五点体会与社会各界共享:

一、发展是幸福的源泉

发展是解决拉萨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拉萨市构建了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的共享式发展模式,聚焦旅游文化产业和净土健康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的提速跨越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9.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28.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67%,城镇居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5%、18.21%。全市各族群众在扎实推进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伟大实践中,拓宽了增收的渠道,开辟了致富的门路,生活更加富裕,日子更加红火,在对殷实生活的享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中感受前所未有的幸福。

二、民生是幸福的根本

一个城市幸福与否,最终要看主流民意,关键是群众说了算。拉萨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利民惠民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惠民举措。一是努力推进“学有优教”,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农牧区包吃、包住、包学费“三包”政策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全覆盖,成立拉萨市第一、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拉萨教育城及北京、江苏援建实验示范学校投入使用,引进北京、江苏优秀骨干教师参与管理和教学,实现了农牧民子女在拉萨市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二是努力推进“病有良医”, 在全区率先开展“先诊疗、后结算”和农牧区医疗制度家庭账户“一卡通”试点工作并实现全覆盖,为0--6岁儿童及45岁以上城乡居民全部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率达99.9%,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乡镇全覆盖,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三是努力推进“劳有丰酬”,不断加快全国创业型城市创建步伐,大力实施“四业工程”(以业育人、以业安人、以业管人、以业富人),面向全市免费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截止2013年底,共培训城乡居民70913人,实现转移就业29000余人、创收5.1亿元,保持“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多年控制在2.2%以内。四是努力推进“老有所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城乡医保、养老、低保全覆盖,100%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五是努力推进“住有宜居”, 大力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均达到33平方米,坚持每年解决一批涉及面广、普及性强的民生问题,全市各族群众在党和政府织就的一道道幸福网中,享受着舒心惬意的生活。

三、生态是幸福的保障

勤劳善良的拉萨各族人民,有着更加博大的山水情怀。拉萨市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生态拉萨、绿色拉萨”建设,着力保护好拉萨的碧水蓝天。一是让山更绿。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26个,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森林覆盖率达到18.4%,碧水蓝天得到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得以持续改善。二是让城市更美。老城区保护工程高标准完成,八廓街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柳梧新区、东城片区、东嘎片区迅速崛起,“两区四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城两岸三区”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快捷高效、功能日趋完善、风貌特色凸显、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2.34平方米,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目标。三是让水更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四是让空气更清新。拉萨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成为世界上空气最洁净的地方之一。

在城市,拉萨市以“六城同创”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市交通快捷高效,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风貌特色鲜明;在农牧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广大农牧民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用上了安全便捷的电,走上了宽阔平坦的路,烧上了环保清洁的气。全市各族群众在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迈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

四、文化是幸福的土壤

拉萨市努力通过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来提升幸福感,不断加大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文物古迹进行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传承,雪顿节、藏历年等传统节庆得到继承和创新。公益性文化服务不断完善,建成多个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农家书屋和电视户户通率先在全区实现全覆盖,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德吉罗布儿童乐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牦牛博物馆、根敦群培纪念馆、关帝格桑拉康等博物馆相继落成开放,幸福拉萨规范舞得到推广普及。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加快建设,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的成功推出,为拉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品牌。全市各族群众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拉萨市坚持以团结为要,全力营造包容、友好、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各族群众在推进民族大团结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进程中提升幸福感。作为一个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居、藏传佛教氛围浓厚的边疆少数民族城市,生活在拉萨的人们一直以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无论是藏族、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把拉萨当作共同的家园,共同建设着美好的生活。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寺庙门前、在转经路上,到处都有秩序井然、充满虔诚的朝拜人群。全市各族群众在这片雪域圣地,高山厚土上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心连着心、手挽着手,阔步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拉萨的康庄大道上。

五、稳定是幸福的基石

幸福之花只绽放在和谐稳定的沃土上,拉萨市始终把保稳定、促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持续开展干部驻村工作,建设爱国守法的和谐寺庙,构建服务与管理并重的便民警务站点,创建联户增收、联户平安的双联户模式,推行覆盖全面网格化管理,着力打造平安拉萨、和谐拉萨,2013年公众安全满意度保持在97.8%以上,为全市各族群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回首过去,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拉萨市播下了幸福的种子,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展望未来,在建设幸福的征程上,要让生活在拉萨的所有人都感受到更高质量的幸福,拉萨市将以更加扎实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多辛勤的汗水,精心呵护拉萨这座幸福之城,让幸福之花在雪域圣城永远怒放。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既存在于美好的过去和现在,更寄寓在不懈奋斗的漫漫征途中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拉萨市将继续以人民的幸福为努力方向,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谱写华彩的中国梦拉萨篇章。(作者: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

(责编:高丽、乐意)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