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区“发力·攻坚·突破”再结硕果
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完工
2014年09月22日14:36 手机看新闻
20万吨级巴拿马籍“春勇”号货轮成功靠泊黄骅港矿石码头。
9月19日,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及配套工程全部完工,这是渤海新区在“发力·攻坚·突破”工作总基调指引下收获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黄骅港向综合性、国际化、亿吨级大港迈出坚实的一步。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渤海新区在工程现场的挖泥船上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传递这一喜讯。
据悉,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总投资37.6亿元,是将原有10万吨级航道拓宽、浚深至20万吨级,等级预留至25万吨级,涉及净泥方量6292万方。经过620天的持续奋战,目前,这条全长56.8公里的航道底标高已达-18.3米,有效宽度达250米,具备了20万吨级货轮满载乘潮通行的条件。同时,与20万吨级航道工程配套的系列工程也已全部完工,其中,总投资5.2亿元的20万吨级航道北防波堤延伸工程施工总长8.8公里,已于去年年底完工;今年9月中旬,总投资3.43亿元的中海油海底输气管线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建设20万吨级航道是黄骅港打造世界级大港的必然要求。2010年8月,黄骅港综合港区一步建成10万吨级航道,迈出了通向“大港”的第一步。然而,综观世界级知名港口,无不拥有比10万吨级更高规格的深水航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航道的等级高低决定了码头等级的高低,从而决定了港口开发建设的规模。因此,航道是港口的生命线,航道建设是港口建设的根本。况且,当今市场上运输矿石、原油等大宗货物的轮船大多数都是20万吨级,而黄骅港腹地化工、冶金企业居多,因此,建设20万吨级航道势在必行。
同时,建设20万吨级航道也是几代黄骅港建设者翘首企盼的愿景。作为《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新区全区上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开放崛起总战略,全力构建“一港一城三组团九园区”开发建设格局,奋力打造河北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20万吨级航道及其配套工程顺利完工,得益于省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全力支持,是渤海新区“发力、攻坚、突破”的重要成果,必将进一步增强渤海新区加快发展、打造增长极的信心。
黄骅港是渤海新区及广大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经过30多年建设,目前已形成综合、煤炭、散货、河口四大港区,其中,综合港区和散货港区是以散杂货、集装箱和成品油、液体化工品、原油运输为主,是黄骅港综合性特征的重要支撑;煤炭港区建有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型煤炭装船码头,是我国“北煤南运”第二大通道的主要入海口;河口港区主要接卸小吨位船舶,以满足本地生产、生活物资需要,是其他港区的有力补充。黄骅港共规划泊位209个,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现在,黄骅港的运营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获知和认可,发展潜力正在被加速释放:吞吐量连续三年突破亿吨大关,去年吞吐量增速更是冠居全国。今年前八个月,黄骅港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共完成11737.59万吨。其中,综合港区集装箱业务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共完成205754标箱,同比增长48.2%。
与航道密切相关的是码头。当前,由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公司建设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试车作业。这座码头长736米,共包括2个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它的建成,不仅能够满足沧州及冀中南地区钢铁企业外贸进口铁矿石的运输需求,而且可有效缓解津冀鲁沿海港口铁矿石接卸码头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提升渤海新区经济实力,加速腹地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20万吨级矿石码头相连的是正在加快建设的邯黄铁路,目前,路轨已铺设到码头装车楼根部,即将全线投运。满载矿石的20万吨级货轮顺利进港,靠泊码头,货物通过皮带传送系统直达装车楼,列车鸣响汽笛满载驶向内陆腹地……在不久的将来,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会在黄骅港完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