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风景这边正好
据统计数据表明,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普洱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到普洱旅游的国内游客每年都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增幅在增长。普洱旅游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位置越显重要。如今,普洱已经成为云南新兴旅游目的地,在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云南旅游的新热点、新亮点、新重点。
天赐普洱 生态文明有基础
普洱的优势在于“绿”,“绿”是普洱市发展的基础因素。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道路,是普洱市的长期发展战略。
普洱海拔起点低,以中低山为主,形成了全球最好的山地养生养老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9℃,春秋季时间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普洱市林业用地32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3.9%,森林覆盖率达68.7%。普洱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广,山高、湿热、雾大,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繁衍,境内有5600多种高等植物、1500多种动物,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高达1万个以上,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回归线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片绿洲,被誉为“植物的宝库”“动物的天堂”“绿海明珠”“天然氧吧”和“茶林里长出的城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动普洱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牢牢把握住生态底线,致力于保护好普洱的环境。强化资源生态环境监管,加强污染防治,实施了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农村环境整治和坡耕地生态整治等工程,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累计建成 16个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 个国家森林公园和 1个省级森林公园,完成了140 万亩生态茶园改造,占现代茶园面积的 96%,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强化。同时,作为全国首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绿色产业的支撑。
目前,普洱市已初步形成特色生物产业、林产业、水电、旅游度假四大产业集群。其中,咖啡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茶叶、石斛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云南省第一,糯扎渡水电站是全国第七大水电站,林产业产值居云南省第二位。
筑巢引凤 旅游项目有重点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全力推动,“天赐普洱?世界茶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精品酒店纷纷落户,民居客栈也如雨后春笋。这些与当地生态文化融为一体的酒店客栈,已经成为普洱旅游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吸引点,保持着比较高的入住率。在节庆期间,有的酒店客栈提前一个月都订不到房间。
普洱市筑巢引凤,精准招商,引入了金洲集团、东软集团、柏联集团、华侨城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到普洱投资兴业,加快以康体休闲为主导的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涉及温泉、酒店、景区(点)建设、旅游地产等方面,相继建成运营了普洱国家公园犀牛坪景区、西盟勐梭龙潭景区、景迈芒景景区、国际双胞文化园、民族团结园、拉祜风情园、开元梅子湖温泉酒店、景迈柏联精品酒店、佤山秘境酒店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普洱国家公园、普洱茶马古道景区、狂欢佤部落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正加快建设。
最近,在云南省文产办所公布2017年度云南省30个重点文产项目,普洱市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入列其中。据了解,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有限公司根据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让世界亲近普洱、走进普洱”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立足普洱实际,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兴建投资额度达5.2亿元的茶马古道旅游景区。景区结合同步开发的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按照大茶马古道景区的概念,力争将项目打造成为集旅游度假、观光休闲、游客集散、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综合体,着力改善普洱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营销 文化元素成亮点
普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成就了如今普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财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民唱响的《快乐拉祜》,西盟佤族自治县独创的原生态歌舞《佤部落》,景东彝族自治县青云村巧夺天工的彝家刺绣……走进普洱大地,处处都是一颗颗璀璨耀目的民族文化“珍珠”。
近年来,为了将这些独具普洱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让文化与经济完美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普洱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心,作为事关普洱旅游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推进。通过《天赐普洱》《佤部落》等原生态歌舞的全国巡演,进一步对外彰显了普洱文化旅游的魅力。截至目前,普洱先后荣获“CCTV倾国倾城魅力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小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称号。
一直以来,普洱旅游系统注重在规划上注入民族文化灵魂、在项目建设中体现民族文化元素、在线路产品上以文化为主线串联景点、在宣传营销上借势民族文化、在旅游商品开发上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积极促进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市民宗部门突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积极推进普洱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工作;市文广系统积极推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打造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普洱旅游宣传工作,持续不断地在国内外客源地市场举办旅游推介会,并不断推动旅游同城化工作,不断在各大媒体刊发普洱旅游相关报道,陆续在昆明长水机场、丽江三义机场、西双版纳景洪机场投放了普洱旅游广告,逐步提升了普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普洱旅游度假。
华丽转身 普洱旅游正当时
普洱市是昆曼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交通条件便利,随着城市和景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自驾游、自助游、小团队等为主的散客自由行方式进入普洱市的游客已成为主流。据市旅发委统计,2017年春节期间,省内外自驾车游客主要来自昆明、大理、红河、保山、四川、重庆、贵州等为主,少量有湖南、浙江等地的车辆。同时,通过普洱中转版纳乃至东南亚国家的自驾车游客稳定增长,普洱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旅游集散地功能进一步凸显。
据介绍,以往普洱作为旅游过境地,游客接待量会出现在假期第一天及最后一天显著增多,中间几天显著减少的情况。今年春节期间,普洱的游客接待量出现前两日较少,后五日接待量增长且基本持平的情况。另外,酒店入住率在后四天均保持在平均80%以上,充分说明普洱已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普洱市游客接待量激增,各项旅游指标增长迅速。普洱思茅机场共保障航班154架次,同比增长140.6%;旅客吞吐量达15994人,同比增长133.9%;平均客座率达到74.8%。1月27日(大年三十),思茅机场单日起降航班达到10个往返航班,突破单日8班历史记录,大年初一至初六起降航班单日达到12班,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市旅发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调查,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普洱开元梅子湖酒店、小熊猫庄园酒店、景迈柏联精品酒店、西盟佤山秘境及宁洱、景东等部分酒店入住率均一度达到100%,充分反映了随着普洱旅游度假产品的不断开发,接待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结构已逐步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转变,游客消费趋向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方面发展。
正如市委书记卫星在“十三五”开局之初接受市外媒体采访时所说:“十三五”期间,普洱将坚持走民族化、生态化、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10%以上。
普洱旅游正在华丽转身,发展正如预期!
(普洱日报记者 梁荔 罗元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