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河南弯柳树村的扶贫故事

人民网信阳10月18日电 (戚艺芳 石国庆)秋收过后,走进河南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村道两侧铺陈着人们丰收的喜悦。吃罢早饭,村民歌舞团开始张罗着编排新节目。“手拿锄头心向党,要问我干劲为啥这么大呀?习主席带我们圆梦想,咱农民有希望!”贫困户邓学芳自创歌曲,唱得有模有样。
几年前,弯柳树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名的“穷乱村”。460多户人家,竟有146家贫困户。2012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宋瑞到弯柳树村任第一书记,她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走出一条文化扶心、产业扶贫,发展道德经济的致富路。
短短六年,弯柳树整村脱贫,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和“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信阳市美丽乡村,信阳市文明村、生态村。为此,宋瑞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文化引领,扶贫先扶心
初到弯柳树,宋瑞捏了一把汗。村里环境差,道路泥泞,垃圾围村。村民赌博成风,矛盾交织,乱象丛生。就连村班子,仅有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人。整个村子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4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申请下来一个月,竟无人来领。贫困户听说领钱还要自己经营种植、养殖项目,嫌麻烦。有人说:“不如直接给钱,好去喝酒、打牌”。
给钱都不要,这贫该咋扶?宋瑞陷入沉思: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心灵贫瘠、价值观扭曲。思想观念不变,再好的政策也扶不了根儿上的贫。
“身之主宰便是心,志向远大,内心净化,便力量无穷”。宋瑞决定探索一条扶贫新路子,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村民核心价值观。
她动员爱心企业捐资建房,开办息县首个村级道德讲堂。邀请省内外老师到弯柳树讲孝道、讲立志、讲党的好政策,讲诚信、讲谦让,讲核心价值观怎样变成百姓好活法。慢慢再讲弯柳树的发展规划,村民们像听故事一样,越听越有趣。
68岁的村民许兰珍,曾是村里的“赌博队长”。每天吃饭、睡觉、打牌“三部曲”,家里近百岁的老母亲无暇顾及。许兰珍恨自己,又管不住:“谁能破了我的牌瘾,算厉害!”自从走进道德讲堂,她慢慢远离了牌场,开始为老母亲做饭洗衣,还自告奋勇组织义工团,领着村民打扫公共卫生。
“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干活,干了才能活;干的好,才能活的好。”......一传十,十传百,来听课的人多了,许多人学习传统文化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连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德孝文化长廊建起来,广播站重新上岗表扬村里的好现象。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村里还要举办敬老饺子宴,组织65岁以上老人聚餐,成了全村的重大节日。
一时间,讲正气树新风的正能量,如一阵春风催绿了弯柳树。到了年底,评出“好媳妇”“好村民”“老人楷模”,村民的照片和事迹设计成大海报贴在文化墙上。从此,弯柳树人有了“精气神”。
大伙儿自编快板,赞美好生活:“如今的弯柳树,与往年不一般。绿树成荫水也蓝,日子比蜜甜,遍地是歌声,到处是笑颜……”
凝心聚力,产业助脱贫
“孝心村”火了,全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
人流不就是资源?宋瑞琢磨着培育德孝文化培训产业和乡村游产业。动员村民腾出家中空闲的房间,统一打造农家乐和“孝爱客房”,开办孝道培训班、夏令营。2015年以来,超过2万人到弯柳树学习,带动创收200多万元。
请进来,还要走出去。村民歌舞团应运而生,“传德孝 感党恩”宣传核心价值观,传递百姓生活新气象。《婆婆也是妈》《从赌博队长到义工团长》等一个个接地气的好节目,从弯柳树一路演到外省。
仅去年,村民歌舞团就演出40多场,增收十几万元。“俺们还被邀请到北京、重庆这些大城市演出哩!唱唱跳跳,鼓了腰包,脱了贫。”管凤兰参加村民歌舞团,凭借对外演出、开农家乐,顺利实现脱贫。
弯柳树的变化,带动了“返乡潮”。有人把服装加工产业从东莞迁到家乡,带动50位留守妇女就业;有人回乡创业带领贫困户种莲藕,建成200亩的“荷塘月色生态园”,增加了产值,美化了环境,还成了周边有名的乡村游景点。
王春玲原来在县城经营肉类批发,偶然机会来到弯柳树,听完宋瑞讲的传统文化课深受感染。她当机立断决定投资500多万元,一期流转土地360亩,种植有机水稻、有机蔬菜,养殖小龙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人,每年为村民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近200个。
“有德此有财。”一大批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来到弯柳树扶贫、建设。先后引进6家企业,建成3个扶贫工厂、3个生态农业种植基地。2015年,弯柳树村整体脱贫。
近年来,弯柳树争取各类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村文化广场、自来水厂、小学教学楼、标准化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村里村外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1900元,提高到2017年的 6700多元。
今年,投资800万元、占地6亩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计划国庆节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集培训、学习、演出等一体化活动场所,将开启村集体经济‘造血’新功能。”宋瑞说。
春风化雨,立志拔穷根
2012年接到驻村任务时,宋瑞的父亲患癌病重。病床上,身为老党员的父亲拉着她的手说:“我老了,干不动了,你去吧,家里有弟弟、弟媳。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不久老人过世,宋瑞带着老父亲的殷殷嘱托,与弯柳树结缘,一干三年。2015年第一轮驻村扶贫到期,那时德孝文化建设正值攻坚期,产业扶贫的框架没有建成。她主动请缨,继续驻村。
2017年底脱贫任务完成,弯柳树发展步入正轨,宋瑞动了走的念头。“两岁的小外孙女天天闹着要姥姥,要说不想家那是假的。”
谁知,去年10月19日的清晨,当她推开房门,村民们一把围上来。“宋书记,您别走,咱还没有亲够。”“宋书记,留下吧,还想听您讲讲《弟子规》《百孝篇》。”“宋书记,……”
几年的驻村岁月历历在目,甜酸苦辣涌上心头。贫困户家的粮食、农具放在哪里,她都清清楚楚。她爱吃蔬菜,村民偷偷把刚摘的青菜、黄瓜挂在她宿舍的门把手上。宋瑞深爱着弯柳树这片土地,村民们更把她当成最亲的人。
村民的信任,肩上的责任,让她再次选择留下。“再和乡亲们大干三年,把这里建成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村、文化自信的示范村、乡村振兴的试点村。”宋瑞眼泪一擦,立下宏志。
继续驻村,女儿的支持令她欣慰:“妈,你做的是大事,我们都支持!”那天宋瑞激动地写下驻村心得:脱贫攻坚守初心,驻村扶贫先扶心。扶起心志民自强,欢欢喜喜奔小康。
用“孝道”涵养德行,这只是扶贫的第一步。目前宋瑞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出弯柳树村“五位一体”的脱贫发展方案。到2020年,努力把弯柳树打造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小康村、文化村、幸福村。
“今后,乡亲们腰板更硬!”宋瑞说,三年内弯柳树将建立一套“可持续,能复制”的完善发展机制,“不会因为我的离开,让弯柳树再返贫”。
古柳逢春春意浓,德孝传家家业兴。息县县委书记金平说:“弯柳树村的变化,让群众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乡村巨变带来的幸福。”
近年来,宋瑞也先后荣获“河南省社会扶贫先进工作者”“2016年河南十大扶贫年度人物”。10月17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宋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荣誉称号。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