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俭堂

2014年02月26日13:42  
 
师俭堂

师俭堂位于宝塔街西段,坐北朝南,三面临水。南濒荻塘市河,西傍斜桥河,北枕藕河。可前门上桥,后门下桥,水陆称便,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大宅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师俭堂占地250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穿堂式高墙深宅,共有大小房屋147间。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亦动亦静,亦庄亦谐,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为近代江南民间建筑所罕见,堪称水乡大宅门。

师俭堂为震泽徐氏祖产。徐氏先祖为西周或春秋时徐(戎)族首领偃王之后,统辖今淮、泗一带。偃王之后徐旷于明季自淮渡江入江南,传至徐永昭,开始定居震泽镇。徐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成为富户望族,其房产遍布全镇,号称“徐半镇”。徐永昭之孙徐学健为震泽保赤局创始人,收养弃婴,急公好义,兴建义塾,修桥铺路,出粟助赈,善名远扬。

第一进沿河为大顺米行。进得门槛,巨石铺地,以起卸过称粮谷之用,余则为清水方砖。

第二进面北,临街为商铺,民国年间自东向西依次为陈天一帽庄、万昌祥烟纸店、沈裕隆铜锡作及谭记丝线店。

二进三进间山墙开有券门,券门砖刻题额上书“仁里坊”,以示宅院所处之街坊位置。粉墙黛瓦间将街道纳为宅内天井,而两侧券门则堂年洞开,容市民川流而过,静中见闹,在建筑上独具特色。

第四进,高大宽敞,面阔五间,爽朗通风。两侧经轩廊通厢房,敞厅中间三间作为正厅是此组建筑群体的中心。厅内有“师俭堂”堂匾,悬于屏门上方。

第五进、第六进都是楼房,上下环通。第五进副檐下及厅前建双重翻轩。明间为雕花落地长窗,两厢为格纹和合窗,天井东南西三向的八个柱头雕以《八仙过海》神话故事,情趣盎然。

师俭堂之中轴布局极为规整严谨,精心施工,前后六进总开间误差小于5厘米,显然是一次建成。若每进门户洞开,可以从河埠一直望到第六进厅堂上的屏门,庭院深深,体现了封建时代的门第观念。师俭堂的地势从第一进至第六进缓缓抬升,前后高差45厘米,六堵马头墙亦一堵高于一堵,以应“步步高升”之谚。

东轴布置为花园,名鉏经园,意取《汉书·儿宽传》“带经而鉏”句(鉏,锄的古文),面积420余平方米,呈不规则梯形,北宽南窄,依势巧加布局,结构紧凑。园内主体建筑为佛楼、四面厅等,地铺文石,细巧多变。西叠假山,上筑倚墙半亭。东则为沿壁回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其间山石花木,垒栽得当,藤蔓交缠,青苔屐痕,悠然古意。春风秋月,闲庭信步,别有情趣。

园之极南为黎光阁。跨窄梯折向而登,阁面呈梯形,南窄北宽,仅容一桌,可谓小景致。黎光阁与佛楼遥遥相对,推窗则全园美景尽入眼帘。黎光阁取意《晋书·山涛传》“以母老,拜赠黎杖一枚“,以示徐氏子弟之尽孝。黎光阁为近代震泽园林第一景,由太守杨岘山题额。

下一页
(责编:秦晶、乐意)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