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回报几何倍增 长虹开始布局“钱生钱”的生意
2014年11月27日17:01 来源:太湖明珠网 手机看新闻
近日,来自上海自贸区租赁产业官方微信的一条消息显示,远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手续落户上海自贸区,这个由四川长虹和香港长虹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将主要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而远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长虹正利用自己的制造业优势向炙手可热的金融服务拓展。
事实上,一个制造企业涉足金融服务,需要有足够的底气,而长虹这个底气就来源于供应链信息化多年的积累。
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长虹逐渐建立起集中管控的以ERP为核心,覆盖研发、采购、仓储、生产、物流、运营管理、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长虹核心和非核心的业务IT化率达到75%以上。近年来,长虹的信息化建设更是逐步向包括军工集团、美菱集团等大产业推进,实现信息化的覆盖率达100%。
与此同时,围绕在长虹周边、上下游有着数以万计的供应商,他们与长虹之间的供货情况、账款往来情况,相关行为全部记录在长虹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如果基于这些信息衡定企业的资信来为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不仅能够加速长虹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解决供应商的贷款难,还能够高效率地让长虹“钱生钱”。
信息化回报的几何倍增
如何让供应链更高效、各方利益价值最大化,这样的思路在长虹并不是今天才有,长虹和供应商、经销商与用户之间,在货物、资金、时间之间,长虹一直在不断寻找最短、最高效的道路,而信息化则是捷径。
众所周知,长虹在推行信息化的十几年里,中国家电业的经营和盈利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彩电的供不应求带来的“供应环节”利润空间大,逐步走向供过于求的“惨烈竞争”时代,家电业多次洗牌,生存下来的企业的盈利模式转向靠“生态链”上各个环节的利润累加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四川长虹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5亿元,但同时信息化带给长虹的回报也十分可观。
记者了解发现,五大系统的建成带来了几何级增长的效益。其自主开发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2005-2009年采购降本率在5%以上,仅此一项即节约成本4亿元。此外,长虹的库存物料从24亿元降到2.25亿元,原材料采购资金占用减少了70%,库存周转数从不足6次提升到35次,资金周转率从2次/年提高到20次以上/年。不仅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资金的巨额需求,更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10倍。
智能未来冲击1500亿
“增收+节支+增效”,长虹信息化的发展,使这家老牌家电巨头不断散发出青春的气息,而长虹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让想象发生”也已有稳健的落地方式。
长虹对自己的“智能制造”实施了“三步走”战略,即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目前信息化已基本打造完毕。
长虹旗下虹信公司支持服务部经理蒋思桥介绍,他所在的部门就是专门负责为长虹打造信息化的,拥有一个由业务专家、信息化管理团队和信息化支撑团队组成的信息化团队,“业务创新离不开各种条件,但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信息化。”蒋思桥说。
眼下长虹正在构建智能交易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和智能技术平台,由这三个平台串联起来,让企业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来协同产供销人财物的运转,这三个平台也正是打造“智能化”、“智慧化”企业的关键。
而“无人工厂”只是长虹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长虹智能制造的“代表作”。事实上,如今长虹旗下的许多公司,都已经开始进入智能制造时期,随着长虹智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未来长虹将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1年三年间,“智能制造”给长虹仅在节省成本方面就达到7700余万元。
但长虹并不会就此止住脚步。长虹的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新长虹,进而将长虹建成“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在当下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转移和消费升级面前,作为中国家电业领军品牌的长虹,在“智能基因”与“智能制造”的双轮驱动之下,将赢得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也必将进一步地引领和推动整个中国家电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