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地方--人民网
人民网

农业科技创新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14年09月26日16:06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9月26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民日报社共同主办、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协办的“农业科技创新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座谈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农业部原副部长、原党组书记、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尹成杰、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陈生斗、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长、硅谷肥业总经理宋利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等300多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技推广员及农资业界人士,就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环境友好、农产品生产安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应用与推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者认为,现代农业发展依赖于先进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当今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之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研发环保、高效农资投入品日益重要。上世纪60年代至今,全国粮食产量增产了10倍,但化肥增施了30多倍。

农业是世界第一战略领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提高化肥利用率问题又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日本、欧洲、以色列等发达国家都将研究重点转向于此,目前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已达到60%以上。2011年,中国化肥使用量(折纯)达到5700万吨,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递增,但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仅为30%--35%,化肥流失严重,污染了土地和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污染之一。长期使用化肥,还造成了土壤板结,破坏了营养元素的平衡,使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和中药材等农产品品质下降,农田的可持续性利用被严重破坏。提高化肥利用率,不仅是发展节约、高效农业的当务之急,更是关系生态环境、国家饮食安全和民族健康的大事。

2004年,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宋福如利用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创新能力,将自己多项有机硅新材料研发成果与化肥科技高位嫁接,经过将近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世界唯一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解决了长期困扰化肥领域的“水溶与缓释不能兼顾”的世界难题,大幅度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有机硅水溶缓释肥首次将有机硅新材料应用于水溶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团聚结构,有超强的分散性。该产品的主要优势是全水溶,并能把肥料养分缓存在土壤中,与土壤有密切的亲和性,浇地、下雨都不会流失。复合肥、水溶肥的主体是氮磷钾大量元素,磷利用率最低,只有10%-25%,是造成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又严重影响了氮钾和其它元素的吸收,而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特殊的强分散功能,解决了磷的固定,让磷肥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让磷由静态变成了动态的流动,使根部找磷变成磷流动到根部吸收,解决了土地的板结,使植物大大增强了对氮、钾和其他元素的吸收功能。有机硅水溶缓释肥解决了土地板结,创造了农作物生长的优质环境。

近年来,经过多省份、多农作物品种的试验应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的利用率已经达到80%以上,可有效抢救板结土壤,恢复农产品原生态味道,效果神奇。

2013年,在山西忻州市忻州区100亩玉米田,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后亩产达到2110斤。2014年,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后:陕西省白水县嘎拉苹果每亩增产900斤,果面光泽,个头均匀,糖分增加了1.78;张家口的土豆每亩增产1100斤;在中国大蒜之都山东省金乡县,大蒜亩产达到3500斤,每亩增收1000多斤,蒜瓣辣味增强,销售价提高20%;在潍坊大姜亩产24000斤,增产5000多斤,创山东大姜生产最高纪录。

2013年,永年刘汉村使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后,200亩小麦示范田实打实收测产每亩760.18公斤,创造了河北省小麦高产历史之最。袁隆平院士在杂交稻上施用过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后,效果显著,专程到硅谷公司考察工作,并欣然题辞:硅谷肥料,中国创造。2014年,该示范方小麦实打实收测产每亩达到818.67公斤,创中国小麦高产的最高水平,袁隆平院士兴奋地说:非常了不起,可喜可贺。

农业部原副部长、原党组书记、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尹成杰认为农业专家宋福研发成果——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有机肥料,是值得学习和弘扬的,中国农业发展需要肥料技术取得进步和成效,农业现代化明确要求保护土壤资源,通过肥料技术创新保护农业环境已变为可能,通过有效服务的形式,让农民认识、信赖、使用、传播,把新型有机肥料技术及产品推向市场。(陈洪波)

(责编:高丽、乐意)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