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详解财富来源--地方--人民网
人民网

陈光标详解财富来源

2014年01月20日13:3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陈光标当年居住的茅草房。(都市女报记者 朱军 摄)
陈光标当年居住的茅草房。(都市女报记者 朱军 摄)

陈光标这个名字,在刚刚过去的2013,一直与诸多报刊媒体的头条紧密相连。北京雾霾,他送空气;莫言获诺奖,他愿送千万豪宅;全国经济普查,他用16吨百元大钞堆成“演播室”;砸奔驰、赠挖掘机,送猪、送羊、送一沓又一沓人民币……事物的发展永远都具有两面性,很多人在给这个高调慈善的人拍手鼓掌时,也难免有人私下嘀咕,陈光标到底干嘛的?一个做建筑垃圾回收的,禁得住每年以亿为单位往外捐?他到底哪来这么多钱?带着许多的疑问,16日、17日,笔者跟随陈光标到他的公司和老家走了一遭,去见见传说中的金窝子,听他讲讲自己和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发家史。

“人生多桶金”得益改革开放———“我很聪明,30岁就成了亿万富翁”

几天来,在由一篇媒体报道而引发的关于陈光标“第一桶金”的大讨论中,公众对于“标哥”的发家史也空前关注。

对于有些质疑,他感到不解:高调慈善有何不对?自己的少年致富路怎成了“地雷”?1月14日21:50,陈光标在新浪发表了一篇名为《暗箭伤人意欲何为》的长微博:“这次收购《纽约时报》虽然遇阻,但我仍然不会放弃,我会再继续为此而努力”“我要郑重地告诉大家:陈光标发家致富靠的是自己诚实劳动,合理合法”……

“这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正义的时代,我坚信清者自清。”陈光标告诉笔者,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有创业头脑,“不是我自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小时候的确很聪明,而我的情商比智商还要高。”

陈光标说,1993年依靠自己学中医针灸与推拿的底子,他从一台耳穴测病仪器中找到商机,经专家技术改进后,向国家申请到专利,拿到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利用“全息胚医学原理”,他推出了自己的“光标牌CT型耳穴测病治疗仪”,让疾病预警更为直观地通过显示器上的人体图展示出来。这样一台成本价不足千元的仪器当年的批发价格约5000元、零售价格6800元,因此至2000年他就赚到几千万元,这也算是他的“第一桶金”。

“依照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当年这个仪器科技含量似乎并不太高,但在20年前,它的确是先进的,否则,也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市场交易双方自愿,国家也有法律规定做约束,我并没有违法。”在陈光标看来,这个仪器有医学依据且准确度比较高,对缓解病痛也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至今他还保留了两台放在公司中。2000年开始他把投资目标放在了“灵芝胶囊”上。“当年灵芝200元一公斤,我从泰安采购灵芝,然后通过在上海订购的生产线,进行深加工和技术处理,制成灵芝胶囊,价格自然就上去了。”陈光标对自己的“第二桶金”也颇感自豪。

他介绍,到2001年,靠卖耳穴测病治疗仪和灵芝胶囊净赚1.2亿元,“我32岁就通过白手创业成为亿万富翁,可以算是年轻人创业的榜样了”。此后两年中,他又在公益广告牌上做起生意,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合作,在南京推广公益广告牌,从中赚取了1000多万元的“广告费”,捞到“第三桶金”。直至2003年他创办了黄埔公司,开始转行进入建筑垃圾拆除领域,“目前我的资产达到60多亿元,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我至今没有向政府借过一分钱,也没向亲戚朋友借过一分钱。”陈光标说,尤其自2008年“高调慈善”后,他的生意反而越来越难做,这让他陷入深深的迷茫和困惑。“中国人讲究‘低调做人’,而我正好与此相悖,有些人甚至政府部门对我存有误解,也有意‘避而远之’。”他说,现在企业承接的项目多是二手、三手项目,一手项目很难拿到,而且环保拆解建筑垃圾的成本本身就高,所以企业利润率大幅降低。“除了黄埔公司外,我还以其他名义在全国各地注册成立了十几家环保公司,同样做拆迁业务。”陈光标说,仅仅这一项,利润加起来稳定在每年2亿元左右,这也是公司主要的、相对稳定的经营收入来源。另外,除了垃圾场回收,这两年,他还尝试过其他业务,如卖“好人”凉茶、“好人”暖茶,在黑龙江种有机大米、五谷杂粮,并投资光伏产业,做家庭屋顶分布式发电。

他还说,“我没有必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向社会公开,这无论是从维护股东利益的角度,还是从保护商业秘密的角度来看,都很正常。”

喜欢山东人性格愿意来济南发展———“把项目给我,50%净利润捐当地慈善”

与此前的“高调”不同,今年46岁的陈光标似乎想“低调”了。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喜欢荣誉,如同他小时候喜欢“小红花”一样,这是他坚持慈善、坚持环保的动力。而自己也正如有媒体评价的那样:“一直在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助推社会的文明进步传递着不容小觑的‘正能量’”、“无论如何,每一次的‘闹腾’,都没有脱离爱民、利民、为民的初衷”。

但“自己岁数大了,人生已过半,精力和体力不比从前,不能一直火下去,一年一两次上头条就够了”,陈光标幽默地说,他一直都想要给自己重新规划:“从今年起扎扎实实把企业做好,把时间和精力的90%用在企业上,5%用在家人身上,5%继续慈善事业”。此番话让陈光标的儿子陈环境感到高兴,他告诉记者,因为父亲经常出差,忙于做慈善,平时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以后能够多跟父亲相处当然是件好事。不过,目前研修“环境与环保”专业的他,仍然会支持父亲的慈善环保行动,“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陈光标说,回国三天来,已经接到媒体记者预约采访的电话、短信有七八十条,几乎都被他拒绝了。他还特意翻出几条手机短信给记者看。短信中,不仅有国内知名媒体,还有国外媒体。“对于质疑,我毫无畏惧,因为我坦坦荡荡,挣的每分钱都是血汗钱。”陈光标说,有些媒体没有当面采访,甚至连电话采访也没有就发表文章,一些所谓质疑的稿件“很不客观真实”,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污蔑”。他过去都曾认真回应澄清过,现在很多时候也懒得去理会。但如果再有质疑声,他还会计划在不忙的时候,一一给予回应,用事实来说话。“我的企业项目本身就属于环保领域,可以说,我今后95%的时间和精力还是用在环保、慈善方面。”陈光标说,从全国来看,建筑垃圾拆除领域中大部分垃圾是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当引起警戒重视并大力推广建筑垃圾等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喜欢山东人的性格。”陈光标说,目前,他在山东部分城市有项目,但在济南还没有项目,他希望能够来济南发展,同时坚守之前的承诺,“把50%的企业净利润捐给当地的慈善、环保机构,助推当地的慈善、生态环保事业”。

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我做企业,也是给地球环保做慈善”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黄埔公司办公楼,远离南京市区,分外宁静。6层高的办公楼内工作、吃饭、住宿各种配套一应俱全。乘电梯直达6楼,左拐第二间就是陈光标的办公室。在他位于6楼一间约60平方米的会议室内以及整层楼的走廊上,悬挂摆放着他的各种荣誉证书、奖杯、锦旗等。据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标哥”有包括“全国道德模范”等在内的4000多本荣誉证书、3000多面锦旗等,同时他还是30多个市、县的荣誉市民。

带领大家参观的陈光标,看上区很普通。浓眉、微胖、中等个子,说起话来温和平静,言语中带有明显的疲惫。“舆论关注更多的是我的慈善,但很少提及我的企业,这也是我很纳闷甚至是很苦恼的事情。”陈光标说,公司经营合法、光明正大,他希望媒体多报道自己的公司,也想有机会向公众解答“钱从哪儿来”的问题。“我做企业,也是给地球环保做慈善。”他介绍,黄埔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对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再利用。简单来说,就是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和施工人员4000多人,拥有包括德国进口设备“变形金刚”在内的600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公司承接了大型厂房、桥梁、高耸建筑物等复杂环境的控制爆破,以及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拆除项目。

为了眼见为实,他带笔者来到位于南京市区的一处钢铁厂拆除项目现场并介绍,这块占地500亩的场地,经过8个多月的拆除已经完成95%的任务量,所有建筑垃圾,包括钢筋、废旧混凝土等将100%被分解处理再利用,“连几厘米长的钢筋也不放过”。笔者看到,现场一处地方分类堆放着分解处理好的石子、石粉、钢筋、红砖等。“我们突破了传统拆迁公司将钢筋剥离后把建筑废渣外运到郊区填埋、大量占用土地、严重污染环境等弊端,在全国建筑拆除行业中率先对建筑垃圾进行环保再生处理,有效实现了拆除工程的环保化、无污染、零排放。”陈光标说,再生商品可以作为道路填辅料、混凝土骨料、三合土集料等,价格也比市场价格便宜很多,比如一吨细骨料不含运输费卖40元,而市场价格一般在80元左右,所以企业的订单并不愁。另外,拆除这个钢铁厂时,有3个废旧火车头让他不舍,担心被低价处理成废铁。他起初开价300万,“其中一个是抗日时期使用的,见证了南京大屠杀时日本鬼子的暴行,拆了太可惜,如果有人收藏我愿意再便宜些卖给他”。

在相隔不远的另一处处理场,记者见到了陈光标所说的“变形金刚”。“一套设备平均每天能产出再生集料三四百吨。”公司项目经理蒋勇介绍,一套“变形金刚”包括两台设备,一台履带式破碎机、一台筛分机,都是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公司大约有“变形金刚”机械230台,分布于全国10多个省、市的施工工地。一台挖掘机正把拆除的建筑垃圾倾倒到一台破碎机的漏斗中,进行破碎处理,再由传送带送到筛分机中,对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分,然后从不同的输出口中就能产出4种不同的再生商品:粗骨料、细骨料、鹅卵石大料、石粉。“根据客户不同需要,还可以调整再生商品的口径大小。”蒋勇说,为了方便处理钢铁厂现场难处理的建筑垃圾,这个处理场是就近租用的。

笔者亲随陈光标返乡,追问“千人联名信”———陈光标的老家,原来这个样儿!

在网上,有关陈光标在老家的情况,被不止一次提及:建农贸市场,被千人写联名信反对;占用土地,建设私家宅院……面对这些质疑声,陈光标并未回避。他说,这些传闻早在2011年就曾出现,他虽然通过媒体多次辟谣,但只要他“高调慈善”,这些旧闻就总会卷土重来。

17日上午,他直接笔者跟随他返乡采访。陈光标说,这是他头一回带着媒体回老家,“带你们去,就是想让你们亲耳听听家乡人怎么看我!”

沿南京三桥高速一路向北,经过两个小时车程,就到了陈光标的老家——— 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正值腊月十七,人来人往的王集农贸市场上,有村民已开始置办年货。偌大的市场,就位于陈光标捐建的阳光路上,到中午时分仍是人声鼎沸。

陈光标的出现,显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但有村民表示,陈光标每年都回老家来,见到他不算稀奇。“他是我侄子!”71岁的陈为友说,如今老人仍在农贸市场里摆摊。老人家笑呵呵说,他是陈光标的远房亲戚。

走进市场,陈光标边给笔者介绍市场的由来,边跟周围的乡亲们打招呼,与他相熟的男女老少都点头回应,有的还笑着说,“标哥来了?!”

在农贸市场卖猪肉的王乃卫,远远看到陈光标,笑着说道:名气大了,肯定有人说好,有人说差,这事儿挺平常。

当笔者向周围多位村民询问网上所说的千人反对建市场时,不少人都摇头,称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时,陈光标的弟弟陈景标,向笔者出示了一份“接收证明”,上面写着由陈光标2006年无偿捐资修建的泗洪县天岗湖乡农贸市场,自2008年12月1日起,由泗洪县天岗湖乡人民政府负责经营管理,上面还有乡政府的落款。

“以前的事对不起,现在感谢他!”

农贸市场前头,还有二三十间门头房。这些门头房,也在网上给陈光标惹来不少争议。对此陈光标解释,因为农贸市场不用交卫生费、管理费等费用,吸引了大批商贩前来,他租地建门面房就是为维持市场日常运作。现在仍有门头房在闲置,每年近10万元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市场的运作,还需要贴补费用。

今年28岁的王苗林,如今就租了一间门头房开饭店。他介绍,饭店刚开张的头两年,他的租金都是免交的,这对他的生意挺有帮助,“现在每年赚个两三万元,一家人糊口没问题。”“听说市场兴建时,有人联名反对,你了解情况吗?”笔者在一处门面房前询问一黑衣男子。“写联名信的人里,就有我!我还是带头的。”男子顿了顿,接着说,“当年,参与写信签名的只有两三个人,都是当时反对拆马路市场的。”

男子自称“王恒德”,今年48岁,是王集村人。他说,当年他在马路市场上有个摊位,所以一开始对建集贸市场挺抵触,这才想着写联名信反对。当时有三四个人跟他意见一致,因知道部分商贩的名字,他就直接把这些名字写在了信上,大概二三十户。现在,他就在新建的农贸市场里做生意,还有个12米长的摊位,专门卖鸡肉。“以前的事对不起,现在感谢他!”当笔者提出让他与陈光标直接见个面时,王恒德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说,陈光标不知道联名信是他写的,他也不知道这信后来给陈光标惹了不少麻烦,“替我向他说声对不起吧!”说完此话,他就急匆匆离开了。

父母仍住老家,母亲会去跳广场舞

农贸市场的斜对面,就是泗洪县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附近的一栋古香古色的建筑,是陈光标父母如今的住所。陈光标说,因在南京生活不习惯,两位老人还留在农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在泗洪县国土资源局天岗湖乡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方中新向笔者证实,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明,该地类为划拨型慈善用地,使用权面积为20000平方米。该土地,有专门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我父母平时负责老年活动中心的维护,捡个瓶子,打扫个卫生。”陈光标说,活动中心里现在还有了个光彩幼儿园,也方便周围孩子入托。其父母如今兼职老年活动中心的卫生维护,权当老人锻炼身体了。

西南交通大学大四学生胡溪,自主创业开办了“银幸”工作室,专给银发老人写回忆录。目前,她正在给陈光标的父母写回忆录,题目暂定为《且善且行》,回忆录初稿已经写完。她向笔者透露,2013年的暑假中,她有20天时间是和两位老人同吃同住的,“他们吃得特别简单,通常地里有点蔬菜,摘来做做就是一顿饭。”“俩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胡溪说,一次她看到衣橱里有件料子好点的衣服,可陈光标的母亲高献霞从来不穿,胡溪硬拽着老人试了试。第二天下地干活,高献霞又穿上了旧衣服。“她觉得干活穿好衣服,不方便。”胡溪微笑说,平时高献霞也和普通老人一样,甚至还会去跳广场舞,为的就是能跟周围乡亲多唠唠嗑,感觉邻里间关系很融洽。

保留农村的茅草房,只为不“忘本”

阳光路向乡村延展,再走5分钟车程,就到了陈光标当年居住的茅草房。周边都已是像模像样的乡村房屋,唯独这间草房还立在原处。茅草屋顶、土坯墙面的房子,仅有十平方米左右,已是破败不堪。“没有大门了,过去羊群总会进去。”陈光标指指茅草房周边的铁皮护栏,他说,14岁前他就住在这里,如今留着这间老屋,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别“忘本”。

临行前,陈光标指着在路边站着的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太太说,这就是他的母亲高献霞。听说有媒体来采访儿子,高献霞憨笑着连连摆手:“采访他做啥嘞?他做得不够好呢!”

查看以往媒体报道可以发现,陈光标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的财富得益于改革开放,所以他愿意通过慈善行动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回报国家。这在他2010年9月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中更有明确体现: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钱是身外之物,而荣誉是光耀后代的事。”在结束此次采访时,他还始终坚称自己说话算话,“一定‘裸捐’!”

这是让陈光标赚到“第一桶金”的“光标牌CT型耳穴测病治疗仪”。(都市女报 朱军 摄)
这是让陈光标赚到“第一桶金”的“光标牌CT型耳穴测病治疗仪”。(都市女报 朱军 摄)
通过“变形金刚”的分类筛选,建筑垃圾实现了100%再利用。(都市女报 朱军摄)
通过“变形金刚”的分类筛选,建筑垃圾实现了100%再利用。(都市女报 朱军摄)
(责编:乐意、秦晶)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