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呵护绿水青山 打造金山银山 共享幸福靠山

——武宁县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洪碧霞
2022年11月23日09:2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近年来,武宁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具有武宁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在“两山”转化中,绿水青山的颜值越来越靓丽

牢固树立和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大到一山一河、小到一草一木,都纳入保护范畴,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武宁县先后作出“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等战略部署。在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的总体战略。从“生态立县”到“生态强县”,充分彰显了武宁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治定力,选准了武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擅长的“赛道”。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主任”的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出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完善绿色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二是强化生态治理。全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52%,PM2.5年均浓度18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数高达15万个每立方厘米。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数量全省排名第一,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全省唯一。为加强对深山区、库区回水区、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力度,整合资金10.9亿元建成了武安锦城安置小区,成为武宁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生动实践。先后投入3亿元,建成水生态循环净化处理项目、固废填埋场等环保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环境治理能力。沿修河武宁段打造41.2公里最美岸线,实现水美、岸美、产业美,西海水质在全国56个重点湖泊中位居前三。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和林业检察室,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改革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争第一、创唯一,多项经验探索全省有特色,全国有影响。是全国林改“第一村”,是首创林长制“第一县”,首届全国林长制论坛即将在武宁举办。“多员合一”生态管护员制度,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在“两山”转化中,金山银山的价值越来越凸显

以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积极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两山”转化典型经验,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一是绿水青山在创新转化平台中变为金山银山。完成江西首批GEP核算试点,生态总值高达1142亿元,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绿水青山”可量化、可转化。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首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按照“县级总部、乡镇分部、村级网点”的架构模式,已覆盖到12个乡镇,将县域内优质生态产品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精细化评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运营,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全县各级网点已收储各类生态资源5.3万项,生态总价值172.2亿元,收储并交易生态资源总价值7亿多元。

二是绿水青山在“林长制”探索中变为金山银山。2017年,在全国首创“林长制”,走出一条由“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到“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子。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县601名“林长”实现了对418万亩林地的分级管理全覆盖,对345万亩林地实行封育保护,森林蓄积量达到177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湿地保护率达到85%。大力发展蜂蜜、茶叶、菌菇、药材等特色林下经济,荣获“中华蜜蜂之乡”。在江西省率先出台《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颁发了全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放活林地经营权,有力地推动了适度规模和集约经营,发展油茶22.5万亩、果木林14.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4.8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2个,入围江西省林业碳中和试点县。2020年12月,“林长制”正式在全国推广。

三是绿水青山在乡村振兴中变为金山银山。以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统揽,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以优质生态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市级以上“一乡一园”实现全覆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打造了罗坪长水生态价值转化产业园、鲁溪双新“一红一绿”(高山辣椒、高山茶叶)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典型。庐山西海鳙鱼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武宁棍子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武宁宁红”和“武宁蜂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申报评审。

四是绿水青山在全域旅游中变为金山银山。把全域作为一个5A级大景区来打造,开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网球示范县、江西旅游名县创建。整合资金1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多亿元投入旅游产业,统筹森林、湖泊、温泉、民宿等生态旅游资源,构建“昼夜”全天候、“海陆空”立体式旅游产品体系。深度推动“各行各业+旅游”。武宁国际网球中心项目被授予江西省网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承办了国内系列知名赛事,打响了“武宁网球”品牌。现有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8个,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947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6亿多元,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在“两山”转化中,幸福靠山的福祉越来越厚实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宁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一是绿水青山扮美城乡环境变为群众幸福靠山。累计投入52亿元实施城建项目363个,打造了武宁之窗、“环城——滨湖”景观链等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连续四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五次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成功入围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荣获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连续四年获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两年在全省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评估中排名第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武宁基础形态。

二是绿水青山激活金融活水变为群众幸福靠山。依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绿色生态贷”“惠农生态贷”等信贷产品,仅武宁农商银行一家就授信20亿元注入武宁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金融服务交易平台,为助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全县已发放生态产品价值专项贷款481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投入民宿、旅游等生态经济发展。农业银行在武宁县东山村推行“惠农E贷”,一个村就累计发放信用贷、产业贷2300多万元,帮助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从过去负债到现在收入超百万元。

三是绿水青山带动创业就业变为群众幸福靠山。优质生态资源带动了高端民宿、现代农业、休闲康养、全域旅游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老百姓不出家门便能创业就业,守住绿水青山就能换来金山银山。全县现有蜜蜂4万余箱,养蜂合作社36家,年均产蜂蜜350吨。全县发展高山茶叶种植4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多元,推动生态资源向富民资源转化。创新开发的“多员合一”生态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保护了生态环境,解决了群众就业,带动了群众增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武宁县将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呵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让武宁人民在“两山”转化中共享幸福靠山。(作者为中共武宁县委书记)

(责编:鄂智超、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