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一厅五室”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共建共治构筑平安建设新格局

2021年01月19日15:42  来源:人民网
 

一、背景与起因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西部,是酒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甘肃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商贸物流节点城市,辖15个乡镇、4个街道、21个社区、122个行政村,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部分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但当前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依然比较单一,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不够广泛,基层治理还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做法与经过

(一)集聚资源筑平台,推动综治中心运行实体化

一是群众接待大厅,打开服务“便民门”。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了“中心搭台、部门入驻,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是矛盾纠纷调解室,化解群众“烦心事”。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多渠道采集接收、一窗口受理分办、各条线归口处理、全过程跟踪督办运转模式,切实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

三是心理咨询室,解开群众“心疙瘩”。着力搭建集心理咨询、疏导、宣泄、危机干预于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有效疏导群众情绪,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和各类案件发生。

四是警民联络室,架起干群“连心桥”。创新“综治预警吹哨,部门响应报到”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是关爱工作室,编织和谐“同心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加大对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各类重点人员的帮教管控力度,严防重点人员失控漏管、危害社会的情况发生。

六是社会组织工作室,唱响共治“协奏曲”。积极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着力搭建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培育孵化平台,推动社会治理多元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二)集约管理建机制,推动综治中心管理规范化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联建机制。构建党政领导、政法统筹、部门协调、城乡联动、同频共振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治安形势联商机制。组织政法干警及相关部门按月分级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治安形势,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突出问题,逐一制定方案措施,靠实工作责任。

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调机制。采取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方式,做到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四是建立健全突出问题联治机制。推动解决社会治理滞后、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形成协调联动、携手共治的工作合力。

五是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联创机制。持续推进平安模范乡镇(街道)、平安标兵单位、平安星级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六是建立健全综合治理联抓机制。全面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刑释人员安置帮教、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管控、吸毒人员切实减少不稳定因素。

七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联办机制。明确便民服务事项依据、时限、程序等办理流程,细化公开窗口岗位职责、业务范围、办理时限等,推动便民服务高效化。

八是建立健全督查考核联评机制。定期对各窗口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事项办理等进行检查,对“一厅五室”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集中力量抓治理,推动综治中心工作系统化

一是抓好信息支撑点。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优化融合,构建起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网格)4级平台管理网络,建立了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高度集成的动态数据库。

二是抓好管理关键点。实行重点人员分级分类管控,大力推行“三定五清五落实”工作法,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教小组”要求,落实重点人员帮教政策,有效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三是抓好网格落脚点。不断优化调整网格设置,探索创新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楼栋、单元“五级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形成了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中心户“四位一体”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四)集群互联优服务,推动综治中心便民多元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整合部门资源,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着力打造集政务服务、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三、成效与反响

(一)打造了平安肃州新样板

有力促进了社会治理走向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实现了社会治理模式从“平面”走向“立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强了服务效能,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形成了肃州治理新格局

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法律咨询服务,积极调处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架起了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推动肃州社会治理逐步形成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有回应的新格局。

(三)构建了矛盾化解新模式

全面推行邻里调解、调委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五级联调法”,使各类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在一线、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基本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

(四)筑牢了社会治安新防线

创新推行武警巡点、交警巡线、民警巡面、综治员巡片、单位群众自防的“四巡一防”治安防控模式,大力实施“千人红袖标”工程,组建了单位保安员、社区综治员等群防群治队伍,有效挤压了犯罪空间,防范了黑恶势力犯罪、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为群众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四、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关键所在,必须坚持发挥组织优势凝聚民心

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作用,做到了上下联动、内外合力,确保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先,凝心聚力开创了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二)部门联动是力量所在,必须坚持多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凝聚起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共建共治的工作合力,构建起了“城乡一体、上下联动”的服务平台,在时间、空间上方便了群众办事,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三)公众参与是根本所在,必须坚持为民务实夯实工作基础

广泛探索运用积分制管理、三社联动、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等机制,充分调动和凝聚党政群、社会、市场的资源和力量,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基层活力不断激发,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有效促进了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

(责编:姜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