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汇聚法治之力 护航发展之路 奋力谱写成华法治政府建设时代新篇

2021年01月19日11:06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成华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成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贯彻“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线,聚焦“成于中优、华在文商”为主题,鲜明“法治为民”主旨,大力建设法治成华,深入推进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为民、社会依法治理,积极营造缘法而治、法盛人和的法治环境,为成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聚焦主体责任,完善三项机制,拧紧依法行政“牛鼻子”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规划制定“一张图”

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区委区政府工作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依法治区办在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中策划员、调度员、督导员、考评员、施工员的“五员”作用,建立健全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统、链、督”一体化工作体系,梳理形成“1234+N”总体思路,编制发布依法治区工作“十件大事”和“三项清单”,加快打造法治建设新高地、高端法律服务集聚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区。

(二)完善协同共治机制,齐抓共管“一盘棋”

认真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清单”,组织区级各行政单位签订《依法行政责任书》,完善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机制,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政策法规40余场次。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跟踪问效“一条链”

坚持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加强“节点式”“全链条”跟踪问效管理,实行刚性扣分。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区政府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做到每年第一季度向市政府、区委和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情况。

全区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会议

二、聚焦职能转变,突出三大重点,把好服务管理“权力关”

(一)突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实现权力运行“轨道化”

全力落实重大决策事项未经五个法定程序“绝不决策”原则,出台《政府工作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实施意见》等制度,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账图、合法性审查细则、重大决策实施后评估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措施。

(二)突出国际营商环境建设,实现行政审批“集成化”

加快建设成华区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本,制定营商环境“1+9”工作方案和配套行动计划,推进审批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建设,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告知承诺”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公开权责清单4651项,推行“一章管、一件事、一次办”至简审批模式,实施“多评合一”“区域评估”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精简整合企业开办3个必备环节“一窗受理”,加快打造“蓉易办”成华服务品牌,创新打造“周周菁蓉汇”双创品牌,设立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政务分中心,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获评“中国最佳国际化营商环境城区”。

(三)突出政务服务线上拓展,实现民生供给“智能化”

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高标准推进网络理政,高频率运用“智慧成华”平台,高质量整合“成华服务”平台服务账号以及手机APP等渠道,实行一号呼、一证通、一次办,受理各类民生诉求192453件,线上“云桌面”系统解决企业“办事难”。

三、聚焦规范执法,注重三大创新,扎紧执法权力“铁笼子”

(一)创新执法理念,补足执法“内动力”

坚持以规范执法权力锤炼执法主体“法治精神”,牢固树立服务社会的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严格落实执法人员资格认证,组织555名执法人员考试12场次,开展“行政法系列”专题讲座、行执法技能大练兵活动,专题培训67场1100余人次;严格落实以评促改、以审促建,评查执法案卷1200件,备案审查处罚、强制案件88件,清理规范执法主体30个。

(二)创新执法机制,杜绝执法“独角戏”

整合执法资源,开展自我“限权”“缩权”革命,构建“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出及时”的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协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推行法治政府建设特邀监督员制度,探索“3+N”执法新机制,创新“律师随队执法、群众随案监督、服务随件联动”的执法新模式,成华区执法部门建立722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开展执法检查9856次,经验做法获评全国文化市场十大案例。

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会

(三)创新执法方法,增添执法“新招数”

坚持办理“精品案”,杜绝权力“任性”,全面开启“非接触性执法”成华新模式,制定《成华区关于全面推广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的实施方案》,编制成华区行政执法部门从轻、减轻和不予处罚清单831项,编撰《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指导案例》,细化自由裁量标准9708条,有效提升执法社会效果,减少执法摩擦系数。

四、聚焦法治为民,打造三大品牌,搭建服务人民“新桥梁”

(一)打造社区治理品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在全国首创社区规划师三级体系、“美好社区”评价指数体系,迅速构建由“区级导师+社区设计师+社区众创组”组成的三级社区规划师队伍,圆满举办“社区规划与治理”全国高端论坛。

(二)打造纠纷调解品牌,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调处综合机制,持续深化“五调对接”机制,全面推行“律警民”协同调解模式向社区延伸,推广运用“律警民e点通2.0版”远程视频调解平台,探索创新“四诊四调”分层过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三)打造法律服务品牌,构建全域精准普法新格局

推进“法治宣传七进”向“法律服务七进”“依法治理七进”拓展延伸,全面开展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区创建活动,提升打造长天路宪法主题街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法治阵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迅速组建“百人法律服务团”,率先实施小区院落“五色卡”分类精准管理机制,率先制定《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防疫期间违法犯罪的通告》等,制作张贴法律提示5万份,高频推送“以案说法”“十问十答”,免费提供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体检”和农民工“合同体检”3000余次,24小时驻点开展境外来(返)蓉人员政策法规宣讲2000余人次,为疫情防控筑牢“法治堤坝”。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