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应用案例之四】

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政社互动机制建设”探索“家门口”创业就业服务工作模式

2019年12月12日16: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年来,成华区人社局会同相关街道深入实践部级委托课题“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政社互动机制建设”,利用“守望新鸿”“青龙街坊·家空间”等智慧社区系统平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一、背景与起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中央城市工作新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大部署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完善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根据《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意见〉》(成委发〔2017〕27号)文件精神,成华区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意见的通知》成华委发〔2017〕25号及智慧治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深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保障等三个方面。提出以促进社区居民充分就业为主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除“零就业家庭”。建立多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鼓励驻区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群团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职业资格、青年技能等多领域多层次培训,让每个有就业创业愿望的社区居民都能至少免费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深化“走社区、送岗位”等就业巡回服务活动。加快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示范点建设,大力开发社区公益岗位,让居民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二、做法与经过

成华区依托社区服务和区内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载体平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个“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各类就业创业讲座和实操体验等活动,让每个有就业愿望的辖区市民都能获得免费的技能培训并取得一项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让每个有创业意愿辖区市民都能获得免费的导师指导和问诊机会,并通过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成功率,力争全区90%以上的社区创建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一)2017年,在龙潭街道、跳蹬街道、双桥街道和龙潭总部新城,利用现有社区和孵化器(众创空间)平台,建成投用4个面向辖区居民的“东梦工厂”文化创意体验中心、“婚家众创空间”婚文化体验中心、“阿妹家”编制工作室居家手工体验中心、龙潭总部经济城大学生创业园创客中心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示范点。结合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开展各类体验活动,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学生群体提升就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当年12月20日,在“东梦工厂—成华区小微文化科技创意创业孵化器”举行首批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启动仪式,标志着首批4个点位正式投用。

(二)2018年6月前,利用辖区内社区、院校、企事业单位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建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培训教室。先后建成“汇梦成川”社区公共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幸福园”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云上田园”女性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菁英创享工坊”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四个点位。在青龙、双桥子、万年场等辖区通过“守望新鸿”“青龙街坊·家空间”等智慧社区系统平台,打造网上就业创业服务“对对碰”窗口,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培训、就业指导和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导师问诊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各类群体的就业途径、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素质就业,在全区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2018年12月15日,以“就业创业‘家门口’、服务企业‘零距离’”为主题,市区领导对全区已建成的8个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进行了授牌展示。“婚家众创空间”婚文化体验中心评为市级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示范点;“东梦工厂”、“阿妹家”、“菁英创享工坊”、“汇梦成川”社区公共就业创业培训中心、“云上田园”女性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幸福园”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创客中心等7个被评为区级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示范点;还向首批10位创业专家颁发了“创业导师”聘书。区人社局同期组织专场招聘会,22家企业参会,提供招聘岗位超过3300个,涉及建筑、财会、餐饮、服务、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领域。专门设立了就业创业政策、禁毒防艾、青年人才驿站、残疾人就业、法律咨询等服务台,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类就业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全天累计吸引各类求职者1000余人到场应聘,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0人。

(三)2019年,通过协调开放高校院所的培训资源、创新平台和配套设施等,面向各类群体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通过建立企业和高校专业人才、创业能手、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社区就业创业指导团队,为各类群体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指导,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区人社局联合四川一二三圆梦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致汇圆梦”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示范点。旨在致力汇集更多社会力量助力社会企业发展的社创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帮助有意就业创业的残疾人提高其就业创业技能,明确就业创业方向,解决残疾人就业创业问题。截止目前,先后组织201人参加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推荐就业45人次,成功就业13人,稳岗就业11人。

(四)2018年,争取区委政法委、区社科联等专业指导,在智慧社区“一中心、三平台+N”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创业就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构建社区大服务联盟,在街道服务“一窗式”、社区服务“一键式”基础上,打造文韵昭青家门口服务站,通过链接缝补、修理等“鸡毛蒜皮”生活服务事项30余项,完善了天府市民云等公共服务“根系”,同时增加了社区“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工作,实现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指导中心的总体目标。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就业创业咨询指导等服务,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依托促进各项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农民工及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协调培训机构在我区设立培训点和就业创业指导团队提供全方位服务,让更多的求职人员体面就业、素质就业,让广大创业人员能早日实现创业梦想。

三、成效与反响

2017年以来,成都市成华区围绕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依托社区和区内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智慧社区系统平台等载体,创新打造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完善构建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让广大社区群众真正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有力推进了“宜业成华”建设,不断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推了我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其经验做法被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内部刊物推广,受到《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中国就业网》《成都日报》国家、省、市媒体广泛关注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被人社部评为“2018中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一)强化资源整合,打通服务“中梗阻”。针对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成华区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工作思路,积极整合资源,扶持引进各类社会组织、专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等成立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搭建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各类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项目展示、创意体验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

为规范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按照“一社区一品牌”的原则择优选择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示范点位,各示范点位按照使用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建立社区就业创业台账,对辖区内就业人员、人力资源企业、用工单位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网格化管理服务。同时,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负责运营,加大经费保障和督查考核,开展平台星级评价等活动,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目前,已建成投用“东梦工厂”文化创意体验中心、“婚家众创空间”婚文化体验中心、“菁英创享工坊”就业创业体验中心、“文韵昭青”和“守望新鸿”等家门口创业就业服务示范点。

(二)助推能力提升,培训来到“家门口”。促进社区群众就业创业,提升能力是基础。成华区坚持从需求出发,大力推进全民免费技能技术培训,聚合辖区2所职业技术(技工)院校、11家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资源,通过开展“点菜式”“订单式”培训,专家现场帮教、导师辅导团在线答疑等做法,搭建培训导师与居民、居民与中心之间良性互动的线上线下培训平台,让居民们不出社区就能享受方便快捷实用的技能培训服务。

为提升培训实效和质量,成华区还结合“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区域品牌打造及新经济企业用工、产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施训,帮助社区居民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创业热情。特别是针对失地失业人员、居家大龄妇女、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个体私营业主等不同群体,联合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等培训机构,分别开设传统手工艺、婚庆体验、大自然教育、艺术培育、西式面点师等就业创业个性化培训班,深受社区居民欢迎。三年来,成华区依托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展糕点烘焙、手工制作等全民免费体验培训活动120场次,惠及辖区居民8000余人,带动就业15000多人。

(三)着力精准服务,贴心“顾问”在身边。为促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更多的向基层延伸,成华区不断深化“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政社互动机制建设”和智慧政府、智慧社区建设,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在全区推广使用“智慧人社-成华就业”微信服务号,进一步将“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延伸到户到人,实现信息共享“指尖办事”;量身打造多层次教学资源,满足各类群体自主学习需求,有效整合成都市“微就业”平台60个专业的培训课程资源,为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群体,提供就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技能扶贫、直播课堂、精品微课等1400余个课件,基本满足了全区110万城乡劳动者免费进行就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的需求。依托微就业平台与3000多家成都本地规模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工需求收集机制,通过智能关联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电子档案,向劳动者针对性地推荐相关专业工作岗位。针对手机端用户,根据手机定位信息,精准推送就近的工作岗位。通过联通职业培训电子档案和社保信息,精准跟踪劳动者培训后的上岗就业情况,从而评估培训效果,指导提升培训质量。

同时,线下聘请专家和导师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用工登记、培训登记和法律援助,为有创业意向的居民提供办公场地、项目资金信息等配套服务。截止目前,累计为社区居民提供20000余个岗位,免费提供“一对一”公共创业指导服务3253人次,7000余名创业者或有创业意愿的居民直接受益,1650余名社区居民实现创业梦想。

下一步,成华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稳就业”的总体部署,以开展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为契机,按照“1+14+N”的公共服务模式,精心打造1个区级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体和14个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示范点,聘请若干名就业指导师,着力实现多元化、全覆盖、零距离服务,让广大群众创业有平台、就业有岗位,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

四、探讨与评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劳动者择业观念的转变,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单靠人社部门和社区组织的力量已不能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需要,导致一些工作不能有效接地,甚至卡在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智慧社区建设为推进“家门口”创业就业零距离服务增加的新的通道。因此,建设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成为当前解决“家门口”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通过各类信息化服务载体打造,成华区就业工作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宣传实效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构建起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发展经济,稳定就业是充分就业的基础。当前,推动成华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坚持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并举的发展观;二是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前提;三是就业稳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基础;四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关键;五是不断“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政社互动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智慧社区、智慧民生等新机制、新举措。

(成华区社科联课题组、区人社局)

(责编:李洋、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