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河套有条“二黄河”(1999年“行走黄河”日记)

2019年10月22日09:5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

黄河宁则天下宁,黄河不靖则天下忧心。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1999年5月10日至6月13日,人民日报社“行走黄河”采访组,逆黄河而上,就黄河流域的防汛、断流、污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文化承续等课题进行采访活动,刊发了上百篇、十余万字的文字和约200幅图片。

20年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日报社重启“行走黄河”大型融媒体报道,在“2019行走黄河”活动启动之际,人民网将“行走黄河”系列报道重新整理发布,以帮助网友更好了解黄河以及黄河治理情况。

1999年6月3日 星期四 29-18摄氏度 包头-五原-磴口 行程430公里

从前看中国地图,总觉得很奇怪:黄河那个大几字形的左上角,有密如蛛网的细线紧紧地吸附在黄河干流之上:那是些什么?不至于是天然的河道吧?

今天,我们穿越辽阔的河套平原,事实上走过的就是地图上的“蛛网”所在。大路朝天,平原如砥,田里是漫无际涯的庄稼——河套的丰饶,果然名不虚传,与苦瘠的陕北不可同日而语。怪不得当年陕、晋黄土高原上的后生,实在熬不下去时,就要走西口,走到这里来,丢下在村头的黄土塬上痴痴等待的兰花花,任她们一天天凄凉地唱着:“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路口……”而信天游里的“哥哥”,却早已醉倒在河套姑娘的土坯房里,滋溜溜地喝着加了醋的面片儿汤。

下午采访黄河工程管理局(这是个直属自治区水利厅的机构,专门管理三盛公水利枢纽等工程)的副局长王继军,印证了我的猜测:那些“蛛网”正是人工引黄渠道,将黄河水重重迭迭地引入河套平原——所谓“河套”,正是河套河、河外河之意。

巴彦淖尔盟北接蒙古国,南与伊克昭盟隔河相望。其阴山南麓至黄河北岸为河套平原。这里的降雨极少,每年平均不足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西有乌兰布和沙漠,南有毛乌素沙漠。如果没有黄河水的滋润,这里的绿色生机将迅速消失,变作一片绝无人烟的荒漠。

又是一个完全仰仗黄河水活着的地方!

今天这一路上,我们三个都觉得渴得要命,早上打满的三个水杯,很快就喝完了。没有水,嗓子干得冒烟。到了三盛公,看见有卖酸奶的,每个人吸了两大瓶冰凉的酸奶进肚,真是如饮琼浆,痛快极了。只是喝完了还是渴。

怎么会这么渴?等看见漫漫沙丘骑上黄河大堤的情形,就恍然大悟了——我们已进入沙漠地带——那不断随风移动的沙丘,正是乌兰布和沙漠之一角。从大堤爬上沙丘,纵目望去,沙漠一望无际,但近处还是点缀着些许树木,在起伏的沙丘上,那一蓬蓬绿色显得十分奇异。这都是人工种的,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

那些让我们愉悦的庄稼地,是沙漠之中的绿洲。王继军说:把这沙丘挖开,下面都是很好的土,只要有水,什么都能长,就像这里的其他田地一样。

一直听下游的人指责三盛公水利枢纽:把黄河水都引走了,造成下游的断流。留心地看,这1959年建成的三盛公拦河闸及引水闸口,果然吮走了绝大部分的黄河之水。站在拦河闸往上游看,水量还称得上雍容丰沛,待经过取水口和拦河闸,立即显出枯焦疲态,河心的沙洲一处处裸露着,人们甚至捋捋裤脚管,就轻松地站在河中央钓鱼,小船也搁浅在河心再动弹不得。

今天黄河的流量不大,只有450立方米每秒,三盛公取走300个流量,沈乌渠等三个小引黄渠引走50个流量,黄河干流上还剩下100个流量——这是水利部规定三盛公必须放行的黄河干流流量低限,否则包钢的用水就得不到最起码的保证。为此,河套地区是做出牺牲的。

宽约100米的引黄渠中,浩荡水流听话地流向远处,经过几道分水口,散漫地灌进农田……怪道人称这里有一条“二黄河”,“二黄河”的过流早超过了大黄河。

巴彦淖尔盟和山东潍坊是友好地区,常常有潍坊人来这里——偏巧潍坊正是深受黄河断流之苦的地方。一位潍坊的干部望着滔滔的“二黄河”羡慕不已:天,你们有这么多黄河水,真幸福。他对王继军说笑话:“怎么样,咱们做个交易,你不要再引黄河水,你们每年打多少粮食?我们全给你们就是。”

王继军也承认,下游用水的效益要比这里高得多,那里工业发达,农业产量高,还可以一年两熟——

“但是,不能单用效益来判断谁更有资格使用黄河水。总还要考虑生态问题、人类生存问题嘛!”说的是,难道能坐视这里被沙漠吞噬?难道能坐视这里的人民背井离乡?

当地农民要更直截了当:“我们祖祖辈辈都用黄河水浇地(引黄灌溉,最早可以上溯到秦汉),凭什么到我们这一代就不行?”

据说,当地还在扩大水浇地面积,提出“再造一个新河套”、“一县变两县”的口号。可是,黄河已经枯瘦可怜到了极致了,当然还可以打井,然而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水不是取之不尽的……

我们在黄河流域缺乏一个统一规划──国家在上游投资引黄,新辟了几百亩、几千亩的稻田,与此同时,下游却因黄河断流,消失掉几万亩、几十万亩甚至更多的麦田。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同志说,新疆的塔里木河也有类似情况……

同样的资金,用于黄河上游的节水灌溉,怕是效益更好一些。

每年这里要引50亿方黄河水,而这些水的利用效率只有60%,也就是说,有20亿立方米的水是白白糟塌的。大水漫灌,水的浪费极可怕。能不能把土渠改成水泥渠,以防止水的无端渗漏呢?王继军手一摊:不是没想过,预算也出来了,那是个极大的数字,投不起。

三盛公其实也老了。当年它是继三门峡后黄河上第二个大型水利枢纽,然而如今它已经运转了35年,而它当年的设计运转年限只有25年,它已经变成了病险工程。也是因为没有钱。这里一旦出事,它灌溉的那860多万亩农田失去依靠不说,还有包兰铁路、110国道、连接北京到兰州的光缆、通往西北的电网……都将危乎殆哉。

忽然想,潍坊人的玩笑也不无道理,既然他们那么需要黄河水,又有经济实力,难道不可以让山东人投资河套平原的节水灌溉,使节省下来的水流到山东?

或许只是异想天开。(记者 李泓冰 吴焰 周寅杰)

(责编:于新怡、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