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地方专题>>2019行走黄河>>最新报道

“2019行走黄河”:拉加镇,黄河边上解难题

“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 季觉苏
2019年10月19日14:5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10月18日,依旧是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采访组从海拔4200多米的玛多县前往3700多米的玛沁县,采访团大部分人的高反有效缓解。看来,海拔4000米真是一道坎。

玛沁县拉加镇,有名寺拉加寺,就坐落在黄河岸边,是果洛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拉加镇位于阿尼群贡山脚下,黄河呈马蹄型环绕而过。

去往拉加,有潺潺的溪流奔流山谷,一路相伴,当地称为赛龙沟。众多这样的溪流,汇入黄河,山坡上,时有牦牛溯溪,牧马逐草。

路遇塌方。

进拉加只有这一条路,遂决定步行前往。

塌方在这条路并不鲜见。“行走黄河”采访组 季觉苏摄

9月,这里就发生过严重的塌方。抢修已是常态,公路的维护成本之高可以想见。

在塌方路段前方,两辆警车拦路示警,值守人员在路边搭了帐篷,已经驻守了一个月了。

驻守在这里的警察早上起床,草草刷个牙就开始工作。他的身后,是路遇塌方无法通过的车辆排起长队。“行走黄河”采访组 季觉苏摄

金色的拉加寺就在对岸,它的身后,是大鹏展翅般的山峰。

拉加镇地处山谷,小气候较好,湿润宜耕,依稀还能看到几棵在玛多完全看不到的树。路边的野生沙棘还结着金黄色的小果子。

黄河边的拉加镇。“行走黄河”采访组 李泓冰摄

塌方路段的下方,居民的房屋已搬空,有的人家只剩半块墙壁。庆幸的是,这里的20来户居民已及时转移,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路遇同样步行的才让卓玛,她背着沉重的一麻袋酥油、青稞面,要给妈妈送去。幸好,一个年轻藏族汉子开着摩托车来接她,载着她绝尘而去。

拉加寺,肃穆沉郁,乌鸦盘旋其上,宗喀巴大师的金身塑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下午才是进香时分,所以这里很是安静。

拉加寺一景。 “行走黄河”采访组 黄伟摄

拉加寺一景。“行走黄河”采访组 黄伟摄

那些搬迁的居民,不少住在周转帐篷里,天气越来越冷了,住的地方是否有了着落?

镇委书记南果才让告诉记者,沿河堤一带的山脚,一共有117户居民处在塌方危险区域,三个月前在政府有序组织下陆续搬离。2017年,拉加镇就开始组织实施移民搬迁项目,有些人借住在亲戚家,有些人住在镇委大院门口空地上的周转帐篷。在搬进新家之前,每户每月可以获得政府发放的500元的租金补贴。

来到镇委大院门口,这里只剩下几顶帐篷。趁着中午天气暖和,斗格一家正在搬家。上个月的塌方,几乎毁掉了他大部分的家什,一台正要被搬走的电视机,右下角还被磕掉一块,记录着那时的惊险。

斗格一家9口人,他有5个孩子,都在帮忙打包和搬运。他们在不远处租了四间房,一家9口住进去满满当当。租金一年6000元,正好是补贴的金额。马上要搬新家了,孩子们和母亲忙得热火朝天,有说有笑。

斗格一家在搬家。“行走黄河”采访组 季觉苏摄

拉加镇距离牛头碑四百多公里,黄河水从源头至此,已流经多个县镇,途经拉加镇,水质还算清澈。南果才让书记说,为了杜绝生活生产用水排污入河,拉加镇修了三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已经启用,两个在建。

从前山路崎岖,马是牧民常用的交通工具。随着公路越来越多,摩托车成了他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高原公路养护是个巨大难题。地质状况复杂,冻土层常常导致路面沉降,时常发生泥石流或者塌方事故,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更有安全隐患。

路,就是一个地方以及一方百姓的生命线。维护这些生命线的人们,让人肃然起敬。

采访结束时,塌方的路段已经修复,我们沿着这条唯一的“生命线”,离开了拉加镇。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责编:姚媛、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