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青岛:全域谋势,描绘和谐新画卷

2018年12月14日13:52 | 来源:青报网
小字号
原标题:全域谋势,描绘和谐新画卷

  下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青岛又如何得之全盘、谋之长远?

  东进、西扩、北上,再到全域统筹——改革开放40年,青岛走出这样的“布局”,而且,在空间腾挪之中,一座城“大”了,也愈发“鲜活”了:

  “海”的潜力得以释放,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三湾”竞秀,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里闪烁着夺目光彩。

  “水”的活力得以激发,大沽河如同一条生态绿轴纵贯城乡、串起大小支流,挺起蜿蜒红岛、胶州、即墨、平度、莱西等区域的“生态脊梁”。

  “山”的文章得以做美,小鱼山、崂山、浮山、百果山、毛公山、钱谷山等星罗棋布、串珠成链,繁华都市静享诗与远方,广袤乡村擂响振兴鼓点。

  这些事件亦是坐标。即墨服装批发市场近40年的生动实践,特色街由“表”及“里”的老城更新,铁路青岛北站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征迁探索,金家岭从“村”转型到“城”的路径探寻,青钢等大企业搬离城区的“二次创业”,李村河水体治理的“海绵尝试”,平度东刘庄农村宅基地资格证书的省内首发等,无不是一面面镜子,映照着青岛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

  协调——五大发展理念的方法论逻辑,青岛深刻领悟“学会辩证法,善于弹钢琴”的精妙所在,持续释放区域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乘数效应”。

  放大峰会效应,率先走在前列。一座“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以更高远的视野,跃立山东半岛,眺望全球风采。

  打通“梗阻”,缩小地区差——

  区域发展互联互通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隧道开通。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棋局中,这是一枚“要子”。

  因为,缩小、填平胶州湾东岸和西岸的区域差距,意味着“增长”一个青岛!

  而这个梦想从1984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设立时,就已萌芽滋长。但是,只有打通“梗阻”做到互联互通,才能抓住区域间“同频共振”的核心问题,交通阻隔导致的发展差距成为统筹的重点。

  认识和“开发”差距,就像水力发电站一样,涌动无可限量的势能——从海底通开一条隧道,让天堑变成通途!

  现如今,身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的西海岸新区日新月异,正以磅礴伟力,在灵山湾畔续写青岛的新精彩。

  走在滨海大道上——40年前,这里是玉米挺立的青纱帐;40年后,已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一城繁华。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居民张瑞明用“恍如隔世”形容自己的感受,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农民就地市民化,农村城市化。没有东西两岸的协同发展,这种巨大变化不可能发生!”一位普通百姓归结出这样的见地,足见其有着“心有戚戚焉”的深刻感悟。

  而这是青岛朝着“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成长的一个缩影。

  区域发展,就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因素和领域构成的“有机体”。从不平衡到平衡,这是“有机体”重构生命力的一个动态过程。

  这个过程,离不开顶层设计——

  在青岛,一次次区划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就像在棋局上落子谋势,决策者深谋远虑、权衡决断。

  市政府东迁,挺进西海岸,设立红岛经济区,打造青岛蓝谷,以及崂山撤县设区,新设城阳区、李沧区,成立西海岸新区,合并市北、四方成立新的市北区,即墨撤市设区……过去40年间,特别是近些年来,青岛不再束缚于带状城市的空间布局,以更开放的视域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腹地,谋篇布局也就更为自信与从容。

  “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腾挪施策,布局全盘,掌控平衡。

  胶州湾畔、灵山湾畔和鳌山湾畔起笔豪迈、落笔精彩,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国际院士港、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汽车产业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世界动车小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个过程,离不开交通架构——

  在青岛,交通设施落后,何谈“同城效应”、触发区域融合?又何谈解决要素分散、市场分割等深层次问题?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有本书叫《公路与城市》。过去40年,青岛就演绎着这种交通系统与产业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布局密不可分的“公路与城市的故事”:环湾路、滨海公路、滨海大道、海青铁路、青荣城际铁路、龙青高速、地铁等陆续通车,县域“一小时经济圈”形成;青岛胶东机场、青连铁路、济青高铁、第二条海底隧道等或开建或规划,又为青岛的未来撑起“产业骨架”。

  忆往昔,看今朝。

  经济轴带横纵交错,单中心转向多中心。随着交通的“抵达”,不同区域板块磁铁般吸附着优秀要素“向我靠拢”,“多中心”带动作业也日益凸显,而且彼此间协同联动、互相激活,各区市渐成捏指成拳之势。

  数字为证:2017年,青岛区市财政收入“百亿俱乐部”增至6席,其中,西海岸新区财政收入243.7亿元、崂山区141.8亿元、市北区106.9亿元、城阳区104.7亿元、即墨区104.3亿元、市南区100.08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青岛,各个区域板块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破解二元结构,收缩城乡差——

  振兴乡村拉长“短板”

  2018年9月,山东省首个农村宅基地资格证书在平度市的东刘庄首发。这是农村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青岛从发掘乡村“内生力”的角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举措之一。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这是全面小康必须解答、必须要答好的一道“命题作文”,需要动真碰硬,而且非是一日之功。

  在协调发展的指引下,在问题导向的引领下,青岛一直在思量和探索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在一系列改革布局中,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局面逐渐取得进步、谋得“厚势”。

  过去40年,青岛创新开拓:束缚思想的桎梏被改革打破,“莱西会议”经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做法、“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等创新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

  过去40年,青岛砥砺奋进:一个又一个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难关被攻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农业产业化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农村改革到乡村振兴,青岛历届决策者带领着广大农民群众用勤劳双手、无限智慧,一笔一笔描绘着乡村发展的宏大画卷。

  这组数字记录了青岛百万农民从物质短缺到比较殷实的轨迹: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90.1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296.9万吨,主要农产品实现均衡供给自给有余;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2.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93亿元,增长56倍;农村居民年收入由1978年的146元,增长到2017年的19364元,增长131倍。

  这是青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绩”:2016年已实现28535户、6388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7年提前实现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2018年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摘帽”。

  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青岛又在致力于“巩固提升”——村集体增收、贫困户增收,提升贫弱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人口生活质量。

  在当下的青岛,乡村振兴全面起势,正以更高站位作答“城”与“乡”的协调发展。

  如果说“三湾三城”发展战略侧重于统筹海滨资源,“三带一轴”“组团式”的实施,则是瞄准县域经济的薄弱环节,通过“链接”省内内陆地区资源,谋获突破口、发力点,统筹起滨海海洋特色发展带、烟威青协同发展带、济潍青协同发展带和大沽河生态中轴的资源要素,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以从中谋得动力源,探索北部崛起的有效路径。

  有目标就有方向。

  青岛陆续出台《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乡村经济的短板加速补齐。

  有政策就有动力。

  产业功能区县域崛起,工业园区或是“腾笼换鸟”或是“退二进三”,农业“新六产”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让田园生活渐行渐近。

  乡村振兴路在脚下,青岛一步一番新景象。

  产城融合,补齐“内轮差”——

  经济社会“齐头并进”

  2015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蓝谷正式启用。

  蓝谷位于即墨区鳌山卫街道。“这个项目不是孤零零地‘立’在那儿,而是产城融合地推进。它让我们街道从‘村’转向‘城’。”鳌山卫街道工作人员王志茂这样评价这个实验室的落户: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像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势必会跌跤——这个浅显比喻揭示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轮差”,也就是,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就容易出现“内轮差”。

  40年间,青岛的经济走向以更广阔的视角,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每一步的经济结构的转型中,社会结构的更新“并驾齐驱”,“产城融合”就是逐步探索出来的一条路径。

  棋理讲究“落一子而活全局”。青岛得其要领,每落一“子”——或是新建的功能区或是项目的建设地,皆是考虑产业发展与城区生活“共荣共生”。

  红岛是然,蓝谷是然,上合示范区、国际院士港、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区、动车小镇、汽车产业新城、陆港新城等,也是研究宜业与宜居的辩证关系而落子。这些区域在聚集众多十亿、百亿级产业项目的同时,优质的科教、医疗、商业、居住等设施也相继落地、开建、竣工。

  人民所盼,发展所向。从“住有所居” 迈向“住有宜居”,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青岛持续统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城市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等元素的协同发展,即便是在相对薄弱的农村板块,这种协同也成为“重点”,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无不聚焦协同叠加效应。

  50多个特色小镇遍布乡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无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支劲旅,在广袤农村展开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

  华盛太阳能农庄、山后人家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突出要素吸引力,其间蕴含的增长新动能引擎着社会资源的流动,初展出欣欣向荣之图景。

  产芝村、王家台后、西杻河头村等美丽乡村,在保护乡村传统肌理和田园风貌的同时,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迈入新时代,“山水互依,城绿相融,城乡统筹,产城合一”的和谐卷轴正在青岛舒展。

(责编:高丽、李璐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