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重庆市南岸区涂山镇:探索“四公”治理模式 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

2018年12月03日14:17 |
小字号

福民社区2018年迎春赠联活动——翰墨书吉庆·春联送千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商品房社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会空间。由城镇开发建设而形成的商品房小区,业主多因房屋产权而成为邻居,这个庞大的群体,人与人之间相对陌生,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相对缺乏,如何让这个群体住得进、融得下、生活得好,这给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庆市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着力探索“四公”工作模式,通过“四公”平台凝聚共治合力,有效把“陌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会,呈现出邻里知、邻里和、邻里帮的新气象,构建起了互信互助、共建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一、背景与起因

福民社区成立于2013年,所管辖范围是典型的商品房小区,共有6个组团,含住宅楼53栋、写字楼3栋,小区居民12100余户,常住居民30000余人。其中,75.8%的居民来自市内区外,5.5%的居民来自外省市。社区人口流动性强,居民需求多元,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度较低。

(一)居民对社区归属感缺乏。福民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典型的社区居民异质性高、个体差异性大、乡风乡俗交集小的新型城市社区,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对老年群体而言,由于邻里均为陌生人,传统意识中熟人社会的联结纽带如人情、面子以及礼俗不再适用,情感模式在新环境中无法连接,致使他们对社区很难认同;而对于年轻群体,多数人将小区功能限定为居住,由于工作等其他原因与社区脱节,少数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处是何社区,邻里几乎陌路,彼此缺乏信任,因此,这些群体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没有认同感、归属感。

(二)居民在社区自治中缺位。福民社区初建时,尝试多种传统方式组织居民自治,但居民参与热情不高,居民自我组织能力依然松散,缺乏凝聚力。其原因,一是没有归属感,业主失去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魂”。二是受一些主客观因素限制,业主在小区公共空间的管理及经营、物业公司的解聘以及小区公共服务的供给等方面发言权不大,业主失去参与自治的动力。三是社区居住的中青年数量较多,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使这部分人员失去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空间。

(三)社区多元化服务缺少。福民社区居民来源构成复杂,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年龄差距、性格差异等原因导致居民需求多样化。而居委会、物业公司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各行其事的现象严重,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不顺,导致当前社区服务项目不多、水平不高、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素质不高等现象还比较突出,仅靠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文体活动、救济救助等行政公共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居民需求。

如何将“陌生人社区”变为“熟人社区”,增强社区居民的融合度,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解决居民的多元化诉求,成为创新社区治理的关键议题。涂山镇福民社区以此为突破点,坚持公众协同共治共建,公共空间互联互通,公共精神凝心聚力,公共服务互惠共享的“四公”治理模式,让社区的“陌生人”成为“熟人”,成功构建起了居民满意、社会认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二、做法与经过

(一)立足公众协同,构建共治共建的治理体系

社区党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引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着力激发社区内在活力,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党建引领、协同参与、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是社区党委引领,推行“众人议事”。在社区党委引领下,建立“以社区党委为主导、以社区公益站(社区社会组织)为主体、以社工机构为助力”的“三位一体”联席会制度,健全居民代表大会、楼栋长会议等居民议事机制,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都依法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讨论解决,让居民在自治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会事务中来。近年来,共开展“众人议事”1265件,有效解决论语公园改建、市政设施改造、门禁系统安装等社区公共事务。

二是社会组织参与,调动“大家管事”。成立社区公益站、文化互助会,扶持培育“建华”调解工作室、霜叶艺术团等社会组织40余个,充分调动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围绕居民在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精神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如2017年6月,辖区巴蜀幼儿园因房东变更,可能导致200名幼儿无法按时就读,摸排到线索后,“建华”调解工作室积极开展工作,组织社区律师与双方见面,通过多方努力,双方达成协议,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三是专业社工助力,聚力“各方理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成立社区社工站,引进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专业社工助力社区治理。专业社工培育提升社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服务;推荐引进100余名专业志愿者和师资队伍,牵头构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与小区物业公司协同开展节气行、集体生日礼等活动,拓宽物业公司服务范围;引导居民采用众筹方式,开设茶艺、插花、书法等高品质的社区文化课程;针对社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专业社会服务。

(二)拓展公共空间,搭建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

精心打造“室内、室外、网络”三维空间,在社区建立起集宣传、教育、援助、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公共空间体系,畅通人与空间、人与人的友好互动,架起社区居民的“连心桥”。

一是优化室内空间,建设功能完备的“服务站”。整合社区资源,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精心打造以传习新时代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微型少年宫、小剧场、社区书屋),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书院(国学堂、翰墨轩、崇礼堂、食育坊、养生斋、茶艺轩),以传扬孝老爱亲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活动空间共计2300余平方米,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科普宣传、便民服务等提供免费公共场所,成为功能完备的“服务站”。

二是拓展室外空间,建设益智健体的“加油站”。投资200余万元资金,着力打造占地4万余平方米的论语公园。以“孔子圣迹”、“论语集锦”、“五常演习”、“六艺展示”、“经典章句”为主题元素,并在园中塑孔子像,题公园赋,建杏坛亭、聚贤阁,设漂书屋、茶水吧,提供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娱乐健身场地,使广大居民群众在运动休闲的同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为提升居民素养和社区品质加油助力。

三是开辟网络空间,建设互动交流的“联络站”。开通福民社区微信公众号,设置“社区风采、社区事务、互动参与”三大服务板块,展示社区动态与风采,提供各项便民服务资讯,居民可适时咨询政策、反馈意见、参与活动。同时,定期推送社区文化教育450余期,将“大课堂”融入“小平台”。设置电子阅览室,开设“网上书吧”,藏有1000余册电子书供居民阅览。

(三)培育公共精神,共建睦邻友好的幸福家园

通过三事分流、家风建设、志愿服务等途径,着力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家国意识、公益意识,积极融入社区大家庭,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一是深化“三事分流”,唤醒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三事分流”工作法,将居民诉求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分责处理,进一步厘清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权责边界。大事由社区解决,小事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召集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和相关居民共同解决,私事由社区引导居民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在多方参与下,已解决社区建设等“大事”46件,文体活动等“小事”180件,老人赡养等“私事”1200余件,唤醒了居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调动了广大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传承优良家风,培育家国意识。开展“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主题活动,通过设立“福民善行义举榜”、评选“福民感动人物”“五好文明家庭”,宣传身边的好居民300余个、培育最美家庭典型126个、征集优秀家风家训200余条,弘扬优良家风,传承家庭美德。开展“绵绵文明在?九九家风传”的家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小学生及其家庭为纽带,建立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力量的家风教育工作机制,开展家风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及其家长树立家国意识,将个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

三是拓展志愿服务,提升公益意识。招募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15支,共计600余人,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接受居民预约,提供“菜单式”文艺培训180余次、文化展示81次,带动居民参与文化活动10000余人次。带动居民走出封闭的单家独户,参与关爱老人、美化家园、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累计321场20000余人次,辐射到每个组团、每个楼栋。建立社区公益基金,采取居委会出一点、居民集一点、社会单位捐一点的办法,筹集公益资金近140万元,持续推进百家饺子宴、迎春联谊会等社区公益活动100余项。

(四)做优公共服务,创建互惠共享的品质社区

积极开展以“耕、读、居、养、礼、乐”为特色的“六艺”公共服务,通过“六艺”的熏陶和浸润,实现以文聚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惠人,增强社区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

一是耕—体验农耕文化,尊重自然规律。制作农耕文化专栏、设立传统农具展示区,唤醒居民农耕文化记忆,引导儿童了解传统农耕方式,感悟农耕文明。开辟21块“一平方米菜园”,开展农耕实作教育,300余个家庭先后开展亲子农耕活动,培养儿童珍惜粮食、崇尚劳动的习惯,促进一平米菜园向家庭阳台推广。开展节气餐、节气操、节气行等传统二十四节气体验活动126次,让城市居民领悟农耕文化顺天应时、尊重规律、和谐共生的精髓。

二是读—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粹经典。邀请孔子基金会梁钦元等社会知名人士,开展国学公益讲座100余次,吸引10000名居民参加。以口述历史、读书分享等形式,开展读书会125次,促进外来居民了解乡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在社区融合。开展“亲子诵读”112期,1000余家庭参与,在诵读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开设成人、儿童书画班,开展公益书法培训课180余次,培养书画爱好者1000余人,带动社区群众传承国粹,提升修养。

三是居—倡导环保文化,传播绿色理念。开展“6.5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组织“全民签名倡议”、“全民健步走”、“爱绿护绿行动”等系列活动;开展旧衣改造、手工编织、精油口红、酵素手工皂制作等活动400余次,近10000名居民参与;搭建居民以物易物、展示交流平台,开展社区赶场活动,交易家中闲置物品近1000余件;编写绿色人居社区环保教育课程,开展绿色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节俭、绿色低碳的理念和生活方式。

四是养—推崇养生文化,营造健康生活。推动运动养生,推广一分钟养生操、峨眉明目功、24节气导引术等经典功法,开设太极养生课290余次。推动食疗养生,邀请九龙坡区营养健康协会等专业机构开展健康讲座45次。推动中医养生,经授权设立“全国亚健康干预效果测评中心社区公益测评站”,引进高端亚健康测评和调理设备,参加体验的居民已超过20000人次。推动茶文化养生,聘请专业茶艺师开设亲子茶艺课程25期,开展茶文化体验活动48次,引导邻里以茶养身、以茶养心、以茶养德。

五是礼—传承礼仪文化,促进尚礼守法。培育社区礼仪师89名,开展儿童日常礼仪培训课程140余次,规范孩子日常行为礼仪。与辖区3所幼儿园、2所小学对接,推广儿童开笔礼,培养儿童知书明理的品质。为社区220余名年满18周岁的孩子策划成人礼活动,增强责任担当、尚礼守法意识。承办家庭传统生日礼,先后为社区500余位60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生日礼,引导生日聚会回归孝道。

六是乐—发展礼乐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积极倡议社区居民人人学会一项文艺技能,参加一项文体活动。充分利用公共活动空间,组织开展唱歌跳舞、吹拉弹奏、琴棋书画等各项文艺活动上百场,举办篮球、乒乓球、踢毽等趣味运动上百次。开设古典舞培训班,授课190余次,6000余人次居民参与培训。成立社区话剧社,邀请重庆戏剧沙龙专业指导,自编自导生活短剧10余个,演绎居民身边的人和事,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三、成效与反响

(一)实践成效

一是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在社区党委主导下,“三社联动”构建起了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用制度保障居民参与自治实践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三站”让居民走出“封闭”的家门,以新的面貌开始互动交流,“六艺”活动空间和国学经典让居民在尚礼守法的浸润中,强化了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党建工作扎根楼栋,深入居民,在促进事务解决、问题化解中,形成了居民依靠的核心。

二是居民参与度明显提高。依托“三个”空间、“六艺”活动、多元化主体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公共服务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服务,确保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表演、月月有比赛,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了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增进了邻里交流,原本陌生的邻里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疏到相助,让“陌生人”变成了“好邻居”,互助、互信、互爱的邻里关系逐渐形成。

三是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多样化的社区服务,让居民走出封闭的单家独户,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决策,极大地释放出基层动能,有效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了政府职能,专业化的服务、柔性化的管理、社会化的运作,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化解局部矛盾,增强了社区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各类居民的需求、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建华工作室”“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协调邻里纠纷232起,开展义务巡逻服务600余次,社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0%,居民归属感、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社区成为居民满意、社会认同的生活共同体。

(二)社会反响

一是媒体广泛关注。福民社区的一些做法受到市区媒体的广泛关注。重庆法制报报道南岸涂山镇福民社会用国学文化打造文明社区,“新六艺”让社区居民更幸福;重庆晨报报道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借国学丰富居民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南岸电视台报道福民社区打造“六艺”空间,社区共享共建;南岸报多次报道打造福民社区社会共同体,激活社会治理创新“一池春水”,提升居民幸福感。

二是社会充分肯定。先后接待中央文明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和人力资源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杭州民政局、黔南州委组织部等多个单位到社区参观、学习,仅2018年已接待来访团队65批次,获得广泛好评。借助搭建起的公共平台,承办国家文化部“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服务基层--中国交响乐团进社区活动、重庆市京剧团文化下乡活动等,获得群众好评。

三是领导高度认可。2017年6月,南岸区委副书记王茂春同志批示福民社区突出文化牌治理实践,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值得全区各村、社区学习借鉴。同年,南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魏小红同志批示涂山镇福民社区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和打造“五好志愿 幸福家园”示范社区的生动实践,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向上级推荐并在全区推广。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维同志批示涂山镇以幸福南岸建设为目标,以社区建设为单元,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把党建引领、文化传承、法律援助等工作项目化实施取得了很好效果,应该肯定和推广。

重要资料附录

1.《重庆日报》——社区管理有妙招 提升居民幸福感

2.《重庆法制报》——“新六艺”让社区居民更幸福

3.《重庆晨报》——“新六艺”走进社区 让国学成为生活

4.《重庆晨报》——社区开垦21块“一平方米菜园”居民认领耕种 陌生邻里熟络了

5.《重庆晚报》——南岸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新招多 福民社区办公楼院子居民种了21块小菜园

6.《南岸报》——国学走进社区 共建“礼乐福民”

7.《南岸报》——打造福民社区社会共同体,提升居民幸福感

8.《南岸报》——构建社区社会共同体 激活社会治理创新“一池春水”

9.《南岸报》——居民演自己的故事 我区首个社区小剧团诞生

10.《南岸报》——以国学为匙 打开居民幸福大门

11.《南岸报》——庆祝“七一” 献礼党的生日 

来源:地方供稿

(责编:赵亮、李璐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