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
共建·共融·共享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现场(慕卫波/摄)
“共建·共融·共享”,7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丛亮,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工,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桐利等先后致辞。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主持论坛开幕式。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会生等发表主题演讲。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相关负责同志,来自各地的企业家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主要媒体代表等参加会议。
论坛上,各界嘉宾一道回顾历程、交流经验、开阔思路、描绘愿景,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在致辞中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奋力开拓。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正迸发出蓬勃的活力”。他在会上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为把京津冀打造为新时代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奋力拼搏”。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协同创新是实现协同发展的核心所在。北京中关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应该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龙头。”
“新闻媒体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我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京津冀地区涵盖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超过1个亿,GDP占全国的1/10以上。
四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子,一张蓝图就此铺展。同年11月,人民日报社在北京首次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搭建政府、企业、学界的交流合作平台,受到各方普遍赞誉,产生较好社会反响。
四年来,顶层设计“四梁八柱”基本形成,“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骨架确立,交通、生态、产业等合作规划相继推出,雄安新区建设正在提质、提速。
在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庹震说:“这为新时代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工介绍说,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95万件,累计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企业2200多家,疏解提升市场1090家,物流中心115个,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效明显。他在致辞中承诺:“我们将严格执行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从更大的战略空间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深入治理大城市病,高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有序拉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框架,并做好与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对接。”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表示,滨海新区是天津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天津建设“一基地三区”的过程中,滨海新区是主战场。滨海新区要在服务北京、服务京津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京津冀重点领域协同等方面继续发力,努力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体现新作为。
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桐利认为,实践证明,协同发展有效推动了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达到了“1+2>3”的结果。河北将推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扎实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深入开展与京津新一轮务实合作,主动支持服务北京天津,协同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及有关合作平台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
论坛还同步举办“成就图片展”“多媒体专访”“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发布仪式”等特色活动,盘点发展成果,展望未来趋势。论坛后将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依托融媒体传播矩阵,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报道,实现多渠道、多平台、多产品落地。(杨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