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青岛:强基固本,满足农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2018年06月11日10:17 | 来源:青岛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强基固本,满足农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因茶而兴的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凸显江南特色。

■即墨区灵山镇依靠玫瑰种植,打造集种、采、制、游为一体的都市观光农业。

■在胶州市李哥庄镇一家制帽车间,一位女工正在查看机器工作情况。

■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即墨区昌盛日电的华盛太阳能农庄。
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产业兴旺——

  都市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玉米卖不上价,种植结构就得调。现在,青岛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的300多个农户种植地瓜,地瓜卖到了‘猪肉价’,成为农民致富的‘金瓜’。”即墨地瓜产业协会会长刘君华说到丰城地瓜颇为自豪。

在“产业兴旺”进程中,青岛重点实施农业产能提升工程、质量兴农工程、农业“双百千”工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推动农业产品质量更高、销路更好,产业素质更高、效益更好,发展协调性更高、生态保护更好。直接推动过千万元农业项目72个,总投资392亿元;培育农副食品加工业1个千亿级和种植业、畜牧业2个百亿级产业;农产品加工产值1300多亿元,出口额327.7亿元,占全国的7.4%,城市排名居全国第一;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在全国居第七位,“三品一标”产品达926个……这些数据凸显青岛发力现代高效农业的努力。

此外,青岛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913个,农业信息化水平达6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农村电商平台年交易额58亿元。

  生态宜居——

  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综合体”

“这几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环境变美了,更重要的是,村里实现了雨污分流、光纤入户,垃圾专门有人负责清运,卫生站、超市、水电气缴费点等多项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也投入使用,生活越来越便捷,村庄越来越宜居。”谈起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西海岸新区王家台后村村民王相臣深有感触。

瞄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青岛编制出台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提出每年创建10个市级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20年建成400个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50个3A级景点标准美丽乡村;每年规范提升1000个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到2020年实现85%的村庄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求。

由此,青岛启动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乡村综合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建设集聚类农村、集聚类社区460个,建成并实现回迁社区269个,12.7万户农户、35.4万农民搬进新居;培育国家级美丽乡村8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村88个,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杻杭村、平度市古岘镇二里村等首批100个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相继建成,全市美丽乡村达标覆盖率达57.2%。

  乡风文明——

  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胶州市里岔镇良乡一村,《白事管理章程》已是全村家喻户晓的“村规”。“目前,胶州81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起红白理事会,农民彼此间不再‘攀比’,村里乡风得到改善,厚养薄葬已成为村民的共识。”胶州市文明办副主任庄孟坤说。

在青岛,乡风文明建设已融入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以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融合发展为准绳,一个个乡村不仅道路和屋舍修葺一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的文化阵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也日趋完善,公共服务、组织制度、乡规民约等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元素逐渐配备齐全。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润物细无声。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有了文化阵地,有了文化队伍,也有了运营规章,村民们走出家门跳舞、唱歌、画画……与美相伴、向美而行,也就拢齐了民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基层一线不断推向纵深,有利于培育起乡村文明新风,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农村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一线普遍感受到了这种乡风文明建设带来的“心齐风正”。

  治理有效——

  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政治生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在青岛,市、区(市)、镇街积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为例,青岛在全国率先试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目前,全市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确权村庄、确权农户、确权面积分别占应确总数的97.2%、98%和97.7%,给9.6万亩农村土地颁发经营权证书,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达到275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万家、百亩以上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6400多家,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达到610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0%以上,初步构建起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青岛注重农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调整优化乡镇一级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政治生态。

在青岛的广袤乡村里,党组织作为核心力量、经济组织各司其责、村民自治的“微治理”组成了全市健康有序、可持续的乡村治理结构,勾勒出一幅“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涤荡文明乡风”的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乡村图景。

  生活富裕——

  探索多元化路径推动农民增收

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好了,干劲足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才会生机盎然。

2017年,青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64元,实施贫困人口、贫(弱)村脱贫成效“双提升”工程,200个省定贫困村和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已基本实现脱贫摘帽。这一成果得益于青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让农民收入渠道越来越多元。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加大对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特别注重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竭力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用地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不同模式,带动普通农民、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与此同时,青岛还大力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既有田间地头、牧场圈舍的现场示范培训,也有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技术进步。

(责编:高丽、吴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