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打造“太湖国学音乐小镇”

2017年04月25日16:47  来源:吴江日报
 
原标题:七都打造“太湖国学音乐小镇”

  4月29日,2017太湖迷笛音乐节将在位于七都镇的太湖迷笛营拉开帷幕,百余组中外乐队和音乐人将在美丽的太湖湖畔,在湖泊、河流、树林与青草遍布的800亩天然舞台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奉上一年一度的音乐盛宴。

  “音乐和国学,已经成为七都两张闪亮的新名片。”说起这些,七都镇党委书记査旭东颇为自豪。前不久,江苏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启动申报,七都镇申报在列,其定位正是“太湖国学音乐小镇”。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大家都只闻七都是光电缆之都,却不知这里的好水好风景。如今在七都,经典的国学研习、现代的音乐元素与太湖美景相得益彰,让这个太湖之滨的小镇走上了一条文商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资源嫁接做“加法”

  做足深度体验文章

  “特色小镇,绝对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必须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和自我成长性。”谈及七都特色小镇建设的定位,查旭东如是说。

  2014年,迷笛音乐节落户七都,七都成为太湖之滨第一个音乐节常驻地;南怀瑾先生致力办学,在七都太湖大学堂留下了珍贵的晚年岁月。除此之外,23公里的太湖岸线,更是七都最宝贵的资源——这些都是七都建设特色小镇的不可复制性所在。

  而“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建设的自我成长性,则来自于各种优势资源的嫁接,做足深度体验的文章。

  今年3月,全国首个如家小镇落户迷笛音乐营,从乡野度假开始,打造焕然一新的迷笛公园。苏州迷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健告诉记者,迷笛和如家的强强联合,将为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全新的休闲度假体验,让游客既能玩得好,也能住得下,深度体验七都旅游资源。

  “我们既要围绕‘太湖+’、‘国学+’、‘音乐+’,做好服务业特色发展的文章,也要主动运用‘+国学’、‘+音乐’的理念,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对接新元素,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国学音乐小镇建设中来。”查旭东解释道。

  政府主动做“减法”

  “价值招商”不请自来

  “对于优势资源,我们鼓励做大做强,但对于那些和‘太湖国学音乐小镇’定位不相符的,我们也在主动做‘减法’。”七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军说。

  “两张清单”、“三张榜单”——近年来,七都镇用好这两大制度抓手,在促进企业争先进位、杜绝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效果明显。几年来,七都环境变美了,百姓得益了,投资价值也在悄然增长。

  围绕“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定位,七都镇推崇“价值招商”。“所谓‘价值招商’,就是用‘价值观相同’的理念来招商,绝不削足适履,不靠优惠政策、土地价格来吸引客商。我们要用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借助特色小镇的发展前景,为投资者的发展增值。”查旭东说。

  “在选择七都之前,我们也曾考察过其他地方,但最后,七都的发展理念和环境吸引了我们,所以才把全国第一个如家小镇放在了七都。”首旅酒店集团总经理兼如家酒店集团董事长、CEO孙坚告诉记者。

  市场正在“用脚投票”——去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品牌房地产开发商来到七都踏勘,绿城、融创等房地产大佬相继落户七都,看中的正是七都的发展定位。

  市场参与做“乘法”

  居民成为小镇主体

  去年9月,南怀瑾学术研究会正式揭牌,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先生任首届理事会会长。这个研究会,虽由政府主导创办,但一开始即定位为非盈利社团法人组织,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南师学术研究机构。

  与此同时,作为七都镇已经连续多年举办的国学盛事——太湖国学讲坛,从去年第四届开始,已经从政府主办演变为市场主体主导。“政府搭完台,现在都交给市场主体来唱戏,形成了良性循环。”查旭东说。

  “衡量特色小镇是否成功,还体现在七都群众的参与程度。在‘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定位中,七都的普通百姓已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更应成为建设的主体。”査旭东举例说,在七都、庙港沿太湖的地区,越来越多的本地百姓正从相关文化旅游项目中受益。

  未来,随着“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深入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地群众参与到三产服务业中就业、创业,而随着未来太湖旅游产品的逐步推出和丰富,七都的太湖渔民等群体也将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让当地居民成为主体,这是特色小镇最大的生命力所在。”查旭东说,“我们有信心通过坚持和坚守,让‘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真正成为造福七都人民的特色小镇,并实现可持续、有生命力的发展。”

(责编:秦晶、乐意)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