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精简审批程序事项 创新融资机制模式

青岛夯实制造业“主支撑”

2017年04月07日09: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青岛夯实制造业“主支撑”

青岛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厂。

资料图片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历史上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青岛制造业形成重要的集群优势。2016年,青岛GDP跻身“万亿俱乐部”行列,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5%,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97%。制造业成为新常态下青岛经济稳中求进的“主支撑”。

做好为企业减负“加减法”

“以前办企业登记注册,要跑环保、消防、食品药品生产许可等部门办手续,一圈下来要两三个月。现在前置审批取消,最快只用两天就全办下来了。”青岛麦迪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金波介绍。

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青岛市实行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重点项目审批绿色快速通道等一系列措施,精简审批事项、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主动靠上服务,着力为企业减负。

“没想到政府融资担保服务这么好,又快又便宜。”李先生在青岛经营一家小型生产企业,进入生产旺季,资金紧张。通过转贷引导基金,青岛市企发投资有限公司和青岛农商行1天时间就为企业完成了垫资和放款,借款成本仅2000元。“过去这种情况我只能找民间融资,一天的借款成本至少6000元。”李先生表示,转贷引导基金帮助企业顺利渡过了续贷难关,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为帮助企业跨过融资难的“绊脚石”,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创新融资机制与模式,用好转贷基金、担保补助、风险补偿、低费过桥、优惠贷款等政策措施,联合多部门开辟银行重点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建立政银担(保)风险共担机制,扩大转贷资金服务规模,搭建产业链融资平台,拓宽股权、租赁等直接融资渠道,帮助7700多家(次)中小企业解决低成本融资263亿元。

同时,建立大企业直通车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等重大经营难题814件次。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用电实现全省“同网同价”,争取56户企业纳入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范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30亿元。

政府担保解决企业用钱难

2017年3月9日,青岛市召开了“青岛制造”推进大会,发出了加快发展全市制造业的总动员令,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实体经济是青岛的优势所在,也是青岛经济超越发展、走在前列的本钱,只有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使‘青岛制造’的竞争力持续增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青岛经济才能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青岛制造率先实践了“中国制造2025”。中车四方高铁检修中心等118个项目竣工投产,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等236个项目开工在建,恒瑞医药、空客直升机等产业链定向招商项目签约落地……2016年,青岛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贡献了规模以上工业75.7%的产值和78.2%的利润。

青岛凯州专用车有限公司所创品牌“青驰”在山东及东部沿海地区颇有盛名。随着厢式货车的热销,凯州公司计划建新厂房、投资生产线,专门生产厢式货车。扩大生产需要大笔的资金,而申请贷款贴息对时间的要求较紧,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作为青岛市企业技改贷款贴息的受益者,凯州公司通过“厂房抵押+企业担保”的组合授信模式,短短12天,2600万元的技改贷款顺利审批通过并发放到位,企业的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同时,青岛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通过吸收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共同成立参股子基金,投资青岛市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未上市企业。截至2016年底,共确定2批共11只参股子基金合作方案,资金规模达到23.5亿,已完成投资项目16个,投资金额1.59亿元,青岛地区项目9个,投资金额1.05亿元。

截至去年底,青岛市经信委为136个重点技改项目落实贷款贴息2.5亿元,撬动银行固定资产贷款58亿元;为165个小微技改项目安排设备投资补助5000万元,带动小微企业完成技改投资6亿元。去年全市技改投资中设备投资占比明显提高,达到55.5%。

推进102个“智慧青岛”项目

青岛市经济信息化委协调制定全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协调推进102个“智慧青岛”建设项目,推动浪潮云计算中心、联通IDC、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等大项目签约落地,移动“青云”项目开工、电信青岛基地封顶……

“互联网工业的核心是建设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发展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和打造平台支撑的产业生态,这是工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变革的关键。”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表示,青岛将围绕互联网工业进行智能制造试点,探索工业发展新模式,让互联网工业推动青岛制造全面升级。

为此,青岛市经济信息化委组建互联网工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服务商(国际)联盟,协调青岛市财政局设立5.2亿元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同时,选树“555”试点示范项目88个,有5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7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

搭好台、造好势,青岛将舞台让给企业,坚持企业“唱主角”。

2017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把实体冰箱互联工厂示范线搬到了现场。一位用户在海尔展区用iPad下单,3分钟后颜色自选、配置自选的电冰箱新鲜落地。

这稀奇的一幕在海尔互联工厂的总装线就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厂内同一个生产线上排队等待组装的空调,外壳形状、颜色不尽相同,每一台机器对应的是每个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海尔已经累计完成五大产业线28个工厂800多个工序的智能化改造,建成了8个智能互联工厂。互联工厂带来整体效率的大幅提升,海尔的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20%以上,交货周期也由21天缩短到7至15天,能源利用率提升了5%。

赛轮金宇集团、中集冷藏、中车青岛四方股份、青岛啤酒等向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特锐德股份、三利集团、橡胶谷、三迪时空等积极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推进制造、服务一体化,海尔集团、红领集团、软控股份等推进定制化、柔性化、服务化的生产模式,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青岛现象,不断推动青岛制造的车轮滚滚前行。(孙东辉)

(责编:徐婵、乐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