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感受柔情似水的古韵

2017年03月01日13:55  
 

深深巷弄,幽静,辗转低回不知几许,哪条才能穿越到渴望的梦想,把自己当成雨巷中丁香花般的姑娘?蓦然回头,才发现来时路已经很远很远——题记

闻名遐迩的水乡古镇同里,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隶属江苏省吴江市,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以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

同里是一个娟净安稳、恬然闲逸的小镇,一个“藏富于土”的鱼米之乡,千百年来不露声色的躺在水网如织的江南沃土上,在不声不响的平静中享受着富足与安乐。岁月如歌,转眼就是百年。

几度轮回之后的同里,一如既往地坚守着那份淡然和内敛,保持着“酣正水乡,旧时江南”的本色。青砖黛瓦粉墙下是青石铺就的老街古巷,穿行其间,恍若走在旧时江南。古园亭台楼阁贴水而置、精致淡雅、师法自然,看上去宛若一幅幅流动的织锦画卷。

同里虽小,但街回路转,曲径通幽,充满扑朔迷离的意味。它那种自然的、古朴的、富有人文厚度的美,那种历史沉淀而来的精致与浪漫,让你无法拒绝与它亲近。

难怪有人说,同里的美,是一种意境的美,一种超脱的美,一种比邻天国的歌韵之美。美的宛如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

一座气势恢宏的石街坊,上镌“明清遗风”四个苍劲古朴的大字,这就是同里的大门了。东方小威尼斯就在这个巨大的门洞里静静地躺着。踏入这个门洞,立感阵阵古风扑面。明清格局的店铺商肆鳞次栉比,浩浩的古风吹拂得酒旗斜斜,商幡漾漾。斜斜的酒旗上浸染着明代的醉意,漾漾的商幡里招摇出清时的风情。

青石铺就的街道,略显凹凸不平,那是满镌了岁月龄轮的缘故,行走其上,使人时不时有想要弯下腰来拭拂青石上的浮尘,辩认镶嵌其中的古人足印的冲动。

同里,我来了,为了你我那恍若千年的约定。也许这次的走近,心灵于冥冥中就有了触动和相通。

沿着深深浅浅的青石小巷前行,处处散发着久远的味道,让人面对时总有着历史的深厚,老酒一般让人迷恋。穿行狭长的巷道,古老便扑面而来。如翻飞飘浮的落叶,把淡淡的幽怨附着在齐整有序的青砖上,随着悠远变曲前去。如精致绝妙的雕刻,把凹凹凸凸的深刻着色在半开半掩的窗扉上。于风雨中进行饶有情趣的沟通。

在同里,时光是迟缓的,它在游客的指点中流走,它在沿街老人的言谈流走,它在纷繁枝叶的银杏树下流下……

无意抬头,有几只鸟雀从容飞过,不留一丝的痕迹。那只雪色的老猫在斜斜阳光照射下,慵懒地躺在散发着沧桑气息的屋脊上。一点白色映衬着灰色调的建筑,生命的灵魂便焕然而生。它是在等待还是在观望?它是在回忆还是向往?

那悠悠自在的状态,无不表达着同里人淳朴的生活状态。骑马墙上的青苔还在,挥之不去的却是吴越文化的精髓。携着风行过勾栏的优雅,把同里着色在这幅水墨丹青上。

同里有“三多”,分别是明清建筑多,小桥水乡多,名人志士多。正是由于这“三多”,使得同里小镇闻名于海内外。

在同里镇,随处可见古色建筑,而明清两代园宅就有38处,寺观祠宇47座,大大小小的士绅富豪住宅与名人故居百余处。古镇景色也是如酒后陶醉于古卷中,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观,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成了往昔,我们无法穿越,也无法复制。

值得欣慰的是“东溪望月”,“南市晓烟”,“水村渔笛”等诸景均尚存。这算是对前人的一种回恋,对后人的一种朝暮吧。

同里的建筑大多贴水而筑,临水而建。由于五湖环绕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就像是一个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里。比起西塘,同里的名门望族更多。楼宇稠密,40余座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

在徽派文化中,民居,牌坊,祠堂是其三绝;而其砖雕,石雕,木雕又为民居三绝。但在同里,其砖雕却是一大景观。一般分为绘画与书法两大类,其技法又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种。

现存的砖雕大部分在旧宅和园林的门楼,照墙,脊饰等处。其中以朱宅五鹤门楼最为壮观,五只雄鹤侍立盘旋,飘逸中显露出一股仙风道骨,若是立在其前,必定误以为自己是个仙人,而此门楼堪称江南砖雕艺术之精品,若是有妄不屑,必遭大罪,也是亵渎了这千年的古艺术,古文化。

“退思园”为清光绪年间罢官任兰和所筑。取名退思园,源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园占地不足十亩,一改江南园林纵向结构的常态,为横向建造,自西向东,依次为宅、庭、园。宅分内外,外宅为接客会客声所,内宅为居所,其东侧“畹芗楼”是主人与家眷居用,南北两幢,有双重走廊贯通,呈回形结构,具有雨天不湿脚,睛天又遮阳的功用,气派非凡。中庭古木掩映,环境清幽。中庭内园以高墙相隔。

穿过“月洞门”便是后花园了。后花园是退思园的精华所在,山、水、亭、馆、廊一应具有,紧贴水面,如在水中了。水中红鱼成群,悠悠游晃,将水中的云、树、亭、台弄皱,情趣盎然。

退思园虽然不大,但造景之密,构思之妙,令人惊叹。同里是造园鼻祖计成故里,在其百年之后,乡人袁龙又设计出如此巧妙周密的名园,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到同里,不可不走三桥。三桥是同里的骄傲,是同里的象征,是同里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三桥在镇中央的两河交汇处,立成品字型,分别为太平、吉利和长庆。一主吉祥,一主财源,一主婚姻。同里有谣云: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常驻永不老。同里人有走三桥的习俗,在这三座古桥上走一走,一生便会无灾无难吉祥如愿。

最缠绵不过的是长庆桥,这座桥主司着人间的姻缘。你从桥上走过,便会留下足印,这足印,只有与已往或未来的某位异性的足印相重叠时才能消失,而你也就同时为自己缔结了一段后世的姻缘。所以,年青的游客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走一走过一过。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逢娶亲过节,大家总要围桥绕行,沿街人也会喜气洋洋地前去围观,大家一并高喊“太平吉利长庆”祝贺,以示喜庆。

尽乎完美的故事中读出的全是沧桑。其实,那深浅不一的迹痕,那光滑油亮的扶栏,如同一行行厚重的史诗,传递的是厚重震撼。所以,这桥已不是简单的承载,而是人来人往中默然伫立的守候和指向,展示的不仅是砖木结构的契合,而是一种萦绕于心的神秘。

同里人才辈出,这是因为自宋至清四朝代,走出了1位状元、42位进士、93位文武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进士镇”。同里的桥上,走出了南宋诗人叶茵的《顺适堂吟稿》,走出了“造园鼻祖”计成的园艺学,走出了风云人物陈去病的南社诗篇,也走出了《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的著名报刊…

水乡同里,让你流连的地方很多,你不可能一一记下其中的特点。深深巷弄,幽静,辗转低回不知几许,哪条才能穿越到渴望的梦想?把自己当成雨巷中丁香花般的姑娘,蓦然回头,才发现来时路已经很远很远。

水是同里的灵魂,水是同里的依赖,水是同里的骄傲,水是同里千年的承载。水的律动,水的轻灵,造就了同里整体的美。不知从哪里淌来的水,也不知它流到哪里去,碧绿的河水交织成纵横交错的密网。

敞开的门可是你敞开的心扉?我诚惶诚恐在门边徘徊,不敢相信,千年的梦想近在咫尺,拂过了我的黑发,拂过了我的面庞。

姗姗跨过你的门槛,才发现你伟岸的外表里竟是一颗细腻的心,如温柔的水,精巧的廊,优雅的亭,庄严的堂。徜徉你的心里,有喜悦流淌,我细细思量,把千年梦境里的深情女子悄然装扮。

演绎自己心里的独角戏,即使孤芳自赏,也永世无憾。而你是否也曾感动?那跳跃的红色,可是你深藏不露的热血奔涌?

同里,如果可以,依然愿与你相约梦里……

来源:地方供稿

(责编:王小琛(实习生)、秦晶)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