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坚持“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建设幸福美丽绿色新村

四川省广安市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位于四川省东部,毗邻重庆市。自然资源富集,区域交通优越,城乡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近年来,该市创新模式,在全域范围内大力推进美丽新村建设,多点开花成效显著。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既有“桃源”般的田园美景,又有现代化的产业根基;既有传统耕作体系下鸡犬相闻的浓厚亲情,又有和谐安定的社区氛围——这是四川省广安市在全市美丽新村打造中所勾勒出的动人画卷。
岳池县石垭镇张口楼村新村集聚点只是该市美丽新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规划先行,产业优先,结合精准扶贫,配备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抓好带头人,整合一片资源,发展一片产业,推广一种模式。做到新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思路,让地域相连,产业相近的村抱团发展,形成产业带,在成立党总支集中管理,统一打包,打造乡村旅游区,形成产供销、吃住行与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经营链,同时拉动集体经济增长。
一座座小洋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种满了蔬菜水果,休闲广场,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站、垃圾收集房、幼儿园、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全民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所有的地里种满了葡萄等经济水果,村民们有的在公共书屋查看最新的书籍,有的在广场休闲活动,有的或在田间劳作,有的在小洋楼前后采摘小菜,生活悠然而闲适。
据该石垭镇党委书记卿琼华介绍,他们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等原则,采取政府统筹、农户自建方式完成新村建设。并不是单纯的把新村建设变成“赶农民上楼”的闹剧,若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强有力的基层班子,新村也只是“一次性盆景”。目前,该村土地流转达两万亩,打造成了全县的葡萄产业基地,他们用活政府扶贫开发资金,积极引进业主,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可以通过园区岗位上班获得劳动报酬,部分村民通过开发乡村农家乐,出售乡村旅游产品致富增收。
同时,该村还实施了党员学历提升计划培养后备干部,通过广安市岳池县委组织部委托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大直属学院开设大专班,中专班授课,提升基层干部整体能力和素质,努力帮助5个支部12名贫困党员脱贫解困。通过党总支计划通过流转土地,承包山平塘,收取业主服务费,建立村级劳务公司,组建文艺队伍,开发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基层党建保障,逐一落实村级活动阵地内外制度、功能多样化,全面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怀揣“让新村在田间自由生长”的秘诀,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不改变道路渠系机理,拔地而起的新村与山水风光充分融合,与自然相互映衬为风景。这正是积极响应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做到守护好绿水青山,让小平故里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在该市武胜县飞龙—白坪美丽新村示范区的高洞村看到,绿色的田野、蔚蓝的天空,枝繁叶茂的果园、波光粼粼的池塘,一望无际的产业园,名副其实的全国宜居村庄,全国十大美丽新村。
据了解,“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已经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形成了“三园一基地”和“一城一镇多新村”的发展格局。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体现田园风光和川东民居特色,在卢山村张家院子依托竹丝画帘打造为中国竹丝画帘之乡,甜橙新村依托甜橙产业打造为西部最甜美之村,红梅新村依托红岩小说的作者杨益言的故乡打造为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示范基地。
目前,该园区采取“村委会+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村集体经济+农户”的集体经营模式,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营运集体资本和建设村集体企业、协会、基地等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高洞村、卢山村分别组建村旅游发展公司等集体企业年创收10万元以上,白坪村、高洞村村集体领建甜橙合作组织各发展甜橙产业基地1000亩,观音桥村、练山坝村村集体各发展蔬菜产业基地1500亩。
从广安市岳池县石垭镇到该市武胜县飞龙—白坪美丽新村示范区,再到华蓥市、广安区、前锋区,美丽新村建设全面开花。
近年来,广安市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分步推进,以点成线,以线连片,全域整体推进美丽新村建设。建设中整合土地等资源、资产,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整村推进,培育支柱产业。同时,按照市场法则,通过公司化动作,招商引资开发经营性项目,带动村民兴办农家乐、农家客栈,自力更生,通过保持乡村自然、质朴、亲切、清新的内涵,走出了具有广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唐敏 易青海)
来源:地方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