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小人物大情怀!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播出

2016年08月01日13:25 | 来源:常州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小人物大情怀!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在央广等各大平台播出

清晨,钟楼区东头村社区中心广场一派忙碌和生活的气息。大学毕业的李清被分配到这里的居委会当社工,尽管她不太乐意每天处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决定先去社区了解情况,在此之前,关于东头村社区、关于社区许巧珍书记的那些故事让她非常好奇……

这是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的开头部分。这部剧以动人的情节、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的演播展现了“红衣奶奶”许巧珍温暖他人的一生。虽然斯人已逝,但在国内各大有声平台播出的这部剧,重新唤起了大家对她的怀念,让“红衣奶奶”活在了动人声音里。

该广播剧在央广等各大平台播出

7月30日起,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华之声、乡村之声三个主频率播出。7月29日上午,首播仪式在我市现代传媒中心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出席活动。

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是我市文艺精品生产中又一部扛鼎力作。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常州广播电视台、钟楼区委宣传部、市影视家协会联合创作生产,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基层干部、钟楼区东头村社区原党委书记许巧珍为原型。该剧从去年3月启动策划,8月启动剧本创作,今年年初完成剧本,5月下旬完成了录播,共4集,每集30分钟。

该剧在创作中,邀请到中国广播剧界顶级阵容,由著名导演蔡淑文任导演,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吕中扮演许巧珍,曾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形象配音的著名配音演员吴俊全扮演许巧珍丈夫,央广一级录音师王敏担任录音剪辑;同时,该剧也集聚本土优秀的创作人才,编剧张军创作过《三十而立》等多部优秀本土题材艺术作品,主题歌词作者沙滩曾5次获省以上“五个一”工程奖和其他奖项,作曲程健是江苏十大青年音乐人才。

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首播之外,常州广播电视台和武进、金坛、溧阳三家广播电台也将分别播出。点击率居全国之首的喜马拉雅有声平台,也将集中播出该剧。

徐缨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常州在精品生产尤其是在影视剧、广播剧的制作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数量上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广播剧以“红衣奶奶”作为标识,一重含义是许巧珍爱穿红衣,另一重含义是:她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面红旗。她虽然离开了,但那一抹亮丽的红色永远在我们心中。徐缨表示,许巧珍的身上,体现了常州人重情、重义,崇德向善的精神。她是常州的代表,常州的骄傲,我们应更好地继承发扬她的精神。同时希望常州的文艺工作者们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反映常州特色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品。

许巧珍(中)和社区居民包饺子。

虽是小人物,却有大情怀

7月29日上午,《红衣奶奶——许巧珍》的导演蔡淑文、主演吕中、吴俊全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高坦分别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所理解的“红衣奶奶”。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吕中说:“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很感人”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吕中,此次演绎了这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社区书记,她表示非常有共鸣,这个角色不需要像其他角色那样,要去找“感觉”。

拿到剧本,吕中就被许巧珍深深感动了:“故事非常鲜活,她为社区无私奉献的背后,是家庭和老伴对她深深的理解,他们平平淡淡地活着,有着共同的理想,相互支持,这难道不感人吗?”

“我和许巧珍是同辈人,我们都经历过解放前的战乱年代、解放后新中国的成长、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发展。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就是要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因此我懂她,理解她。”吕中说。

在录制的过程中,吕中非常注意发声的方法和情感的拿捏,采用很多“乐呵呵的、聊家常式”的语气表达,把许巧珍的喜怒哀乐层次分明地体现了出来。

吴俊全(左)、吕中(右)在首播仪式上演绎广播剧片段。

许巧珍平时处理的都是些社区琐事。在吕中眼里,这些平凡小事却孕育着伟大,深刻性也就在这里。她说,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寻找许巧珍,找的是一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亲人的身影,找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她的故事也许能让更多的党员去思考怎样“为人民服务”,也能让当下的人们去思考什么样的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吴俊全说:“我们含着泪完成了配音”

吴俊全扮演的是许巧珍的丈夫殷正明,戏份不多,台词也少,堪称本剧中最大的绿叶,但在他或浑厚、或沧桑的声音下,一个默默支持老伴的丈夫形象呼之欲出。

在吴俊全眼里,许巧珍更像是千千万普通人中的一个。她最可贵的就是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全部放到了街道,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在为街道操心着。

剧中,殷正明作为许巧珍的老伴,一直在身后默默地表达着爱和心疼。

“因为殷正明知道,她把这个街道当成家了。”最打动吴俊全的是剧情的结尾,许巧珍最后对老伴说,因为自己工作忙,没有好好照顾他,希望他原谅,老伴却说,许巧珍跟着自己吃了一辈子的苦,这辈子跟着自己委屈了她。“这段戏我是和吕中老师含着泪完成的。”吴俊全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知名导演蔡淑文说:“把她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就足以打动人”

“给我创作灵感的是人物本身的真。她做的事非常实在,非常真实。”蔡淑文说。

为了更加真实地塑造好主人公,今年1月7日,75岁的蔡淑文不顾腿疾的伤痛,从北京专程赶到常州,到许巧珍的家里、社区以及办公地点实地走访。

“东头村社区办公室里老旧的办公桌椅,墙面上满满的锦旗奖状,一如她在世时的样子。”蔡淑文说,一条普通的木质长椅引起了她的注意,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这是许巧珍每天中午休息的一张椅子。据说,在病重期间,每次病痛发作的时候,许巧珍就躺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想象着85岁高龄的老人因为病痛躺在这张椅子上休息,在场每个人都深受触动。

再比如,许巧珍每天要在社区里转两个来回,看到地上有东西就捡起来,邻里间打招呼像家人一样,尤其她过世后,东头村一帮老年人仍自发义务值守在社区门口,查看来往的车辆,保持着她生前的传统。“我们中国人的美好,不就是这样一代代向下传递的吗?”蔡淑文说,这部剧不需要额外广播技巧的强化,把许巧珍的生活、她的一点一滴实实在在表现出来就足以打动人。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原广播剧研究会秘书长高坦说:“虽是小人物,但有大情怀”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每年会接触到大量以英模人物为原型创造的广播剧,但高坦表示,许多剧有个通病,就是主人公被高大全,过分拔高。

然而,《红衣奶奶——许巧珍》塑造的社区基层干部形象很平实,很生活,在家长里短中把人物的内心表达得清晰透彻。

“我记得有一个细节,许巧珍生日这天冒雨去公园找一个丢失的孩子,找到孩子以后她说:我累了,我先回去了。”高坦说,这个细节让她印象深刻,这种人物的刻画让人觉得主人公有血有肉,有情有爱。

另外,在这部广播剧中,常州的元素非常丰富,有瞿秋白、锡剧、乱针绣、黄杨木梳、大麻糕等等,这也令高坦颇为赞赏,她认为做到了“地方故事,全国表达”,即一个城市的宣传通过这种文艺作品的无形宣传,润物细无声,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责编:秦晶、乐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