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大漠戈壁筑丰碑

——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三标建设纪实

2016年06月20日14:56 |
小字号
正在建设中的京新高速公路临(河)白(疙瘩)段三标(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现场
正在建设中的京新高速公路临(河)白(疙瘩)段三标(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现场

铺展是天路,矗立乃丰碑。

一条在建于亘古荒原、大漠深处的高速公路,执着地穿越近200公里的戈壁无人区,将北京与新疆的距离拉近了千余公里,成为飘扬在中国西部、联结古今丝绸之路的一条耀眼缎带。

一支万余人的筑路大军与五千余台(套)机械设备,在千里荒漠排兵布阵,似铁流滚滚,劈砂碎石,在无路、无水、无电、无信号、无人烟的区域挑战诸多“不可能”,在沉睡了几千年的戈壁中开凿出通往祖国北疆,走向亚欧大陆的新坦途。

这条路是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京新高速临白三标项目(即内蒙古自治区临河至蒙甘交界的白疙瘩)总承包管理部承建的阿拉善盟境内段全长357.84公里主线路。

这条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六条放射线中京新高速公路(北京至新疆乌鲁木齐)的一部分,是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最为便捷的公路通道,是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北部沿边最快捷的出海通道,途经敖伦布拉格、乌力吉、苏宏图、雅干、额济纳旗、白疙瘩,对于戍边维稳、发展经济、连接亚欧大陆桥等方面意义深远,

这支筑路铁军,沙海劲旅,是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京新高速临白项目总承包管理部(临白三标项目管理部)党工委书记兼总经理刘永明、常务副总经理张满华、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德钦、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黄西民、副总经理李林育等管理团队麾下的高速公路建设者。他们的足迹,曾跨越长江黄河、刻印京沪三峡、施援汶川舟曲,而今又在“一带一路”的历史节点上再创伟业,展示着央企筑路者的贡献与担当。

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这支由四面八方会聚而来的筑路大军怎样续写新的传奇?在同时期高速公路开工线路最长,建设等级最高,投资最大,穿越戈壁沙漠最广的情况下怎样取得建设速度最快的骄人业绩?在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的同路竞技中有着怎样的不同表现?记者一行经由嘉峪雄关,在沙漠戈壁驱车近5个小时,400多公里,走进额济纳旗,循着这条路和建设者的足迹一探究竟。

历史深处的“闯入者”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曾是汉、唐、西夏和元帝国军事重镇,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岁月的年轮在这块土地上刻下几多沧桑与厚重。当我们驻足这里的高天厚土,倾听历史的回声,品评撼人心魄的往事,无论古往今来,路的故事总会不期而至,引发无尽的遐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恢宏画卷正由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绘制,徐徐展开,在这里建成通畅便捷的道路又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此时,距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修建通疆大通道的宏愿已有一个多世纪,从2006年形成工程许可编制又过了十年。根据规划,2015年1月5日中标发布,到2017年6月30日建成通车目标,工期30个月。历史性的机遇,历史性的使命与任务,历史性的贡献,注定了这是一场历史性的筑路决战。创新变革的时代,需要肩负使命的中交建筑路人,就像荒漠里的红柳、梭梭、芨芨草一样植根大地,作出不同凡响的回答。

中交建设者的到来,开始打破这里的沉寂。临白三标项目管理部的建设者喊出“啥困难都不叫困难,啥问题都不叫问题”的豪迈之语。他们怀揣这些硬梆梆的誓言,率领一万两千余名筑路人闯入了这片未知的领地,也闯进了沉寂的历史深处。黄沙肆虐,朔风呼啸,四顾茫茫,他们就地挖“沙窝子”,撑起棉帐篷,算是安营扎寨,还能省去通勤往返的时间。况且,要找“房”也要到200公里外试试运气;在拟建道路全程沿线开出便道,使管理部与最远施工地的时间由8小时缩短为4小时;自备发电机,第一次为荒原送进文明之光;手机没信号,建设者借用古人的智慧实现了“大数据”:寻找一处有信号的山头,放置“值班手机”统一接受信息,之后分享;打井引水,保证自己生存也造福项目地牧民,演绎现实版的荒野求生;

有了这些“创造”,加上昼夜轮班奋战,终取得主体路面工程提前一年完工的业绩;项目成了考验智慧和毅力的战场,工地变成淬炼身心的熔炉:新分配的大学生在此完成了精神的成长;南方的妻子追随参建的丈夫驻守沙漠戈壁,偶尔到几百公里外的镇里“视频”两岁的儿子成了“最幸福的事儿”;来自广东水乡的李德钦是临白三标项目管理部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已在中国的筑路领域工作二十多年,曾参与长江、黄河、厦门大桥等重大道路工程建设,此次恰巧在转赴西南某项重要工程前交接工作、顺便接受采访、告别同事,算是一种休息。在人员少、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人担负多项职责,前面总会有新的任务在等待“李德钦们”。

临白三标项目也传递着民族团结的佳话。项目分部的筑路人为农牧民修路架桥、河道清淤、开挖池塘、景观营造,扶危助困,服务于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赢得一路称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中国交通建设是已跻身世界500强的央企,他们有强的专业团队,更有超强的民生情怀和精神特质。

开创大项目“互联网+集中管理”先河

临白三标线路位于茫茫戈壁滩,风积沙路段和大片无人区;全年干旱少雨,水源严重匮乏、沙尘暴频频光顾;夏季高温42.5℃,漫长冬季低温时逼近零下36.4℃,路面高温时70℃,久居都市的人们或许难以想象,邂逅一场久违的雨水会使这里的干部群众“互致贺电”,奔走狂欢。这里自然条件严酷,施工技术要求高,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还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要求无一不在考验着筑路大军。

在严酷的环境下,临白三标项目总承包管理部的建设者用行动回应使命和誓言。以开展“集中管理”试点为契机,把参建的中交一公局、二公局、三公局、四公局、路桥建设、一航局、二航局整合成5个管理部门、10个项目分部,管理部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跟进两个项目分部,带领大家进行蚂蚁啃骨头似的攻坚。三标段主线路上要架设桥梁63座、修建涵洞及通道382道,机电、交安、绿化工程357.84公里;房建工程14处,还有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治超站、检测站、动物通道等等。计划工期30个月。这些设施都要经过一步不可欠缺的路面水稳基层、油面下基层、中面层,上封层、防护工程等诸多流程来积累,每一个数字的实现都要付出超常的智慧、经验和汗水。

仲夏之晨,旭日初升。坐落于额济纳旗环城南路的临白三标项目总承包管理部迎来了新一天的忙碌,刘永明总经理打开办公电脑,方寸屏幕上显示出所辖10个项目分部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效益、廉政等信息,乃至某个桩的状态也是近在眼前,几百公里外的筑路大军正在电脑显示的进度中奋战。刘永明根据电脑的“汇报”很快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分析判断和新的安排。他的各个管理部门、项目分部经理的手机上也都会查询到各自的工作进度,这是管理部探路“集中管理”新模式中的一幕。当天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电脑中显示的二分部施工现场,花了将近四个小时,由此亲身体验到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这荒芜之地带来的神奇与便利。

“互联网+大型高速公路项目经营管理”创新为“集中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工作平台。“集中管理”方式加强了总承包管理部对项目部的各项掌控,当七个参建局项目部组合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优势集中联合体,之后集中发力,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对外,保证了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效益均衡运行。相应设立的七大“管理中心”包括合同管理、集中采购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税务管理、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综合协调管理,各管理中心由总部与分部派驻人员共同组成,通过管理中心协调各方面工作,化解矛盾、排除干扰,以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管理方法实现工程管理的整体推进,还有60多项管理办法为“集中管理”的平稳、持续实施保驾护航。随着道路施工的逐步深入,“集中管理”办法通过项目分部和部分环节先行先试,逐步达到“以点带面、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预期目标,最后聚合成优质合力。实践证明,“集中管理”在衔接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和项目管理部的合同规范、采购招标、成本管控、资金税费管理、安全质量控制、协调业主(投资方)、监理工作等方面效果愈加明显。尤其是在物资采购中的钢材、水泥、柴油招标中,集中管理采取的限价措施很好地解决了一些绕不开的老大难问题。仅钢材、水泥、柴油采购总价降低约7000万元,大宗材料集中招标采购成本控制成效明显。

信息化建设于项目进场之初就同步部署,引进科技服务公司开发了主业务平台,完成“进度、质量、安全、环保、计量”等11个管理模块,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的日形象进度和产值完成情况,监督现场协调管理。如合同管理模块能按流程严格审批、把关;成本管理模块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各项目的施工成本和效益情况;安全、质量、技术、材料设备等管理模块都已上线运行并取得良好成效。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统计、查询、流程办理等功能,为实现“集中管理”、项目综合管控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总结完善,临白三标项目管理部试行的“集中管理”模式,为道路建设行业贡献了统一思想,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执行力,统一对外协调,明确权限、倡导“管控为主,激励为辅”、“抓大放小”,成本管控等管理方式,成为保证“整体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大”目标的重要方法。

质量是项目的灵魂,进度是完成任务的保证。临白三标项目管理部常务副总经理兼纪工委书记、工会主席张满华是从北京奉调参与这项大会战,“提质增效”是他谈的最多的话题,张满华和团队管理成员为实践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命题付出艰辛的探索与努力。临白三标项目如今已是荣誉满身,“品牌”闪闪。先后有国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对进度领先,环境保护、路地共建等工作给予通报表彰;额济纳旗“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AA级“信用评价”;“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二级证书;“平安工地”建设示范单位;“中国交建效能监察优秀项目”;第二项目部获得阿拉善盟“工人先锋号”班组;第二项目部经理王腊获得阿拉善盟“五一”劳动奖章;副总经理黄西民获得集团“技术督导先进个人”,还有来自农牧民的良好口碑值得珍藏。中国交建具有“诚信服务、优质回报、不断超越”文化基因的这支队伍还为我国道路建设贡献了“风积沙路基施工技术”、“盐渍土地段结构物防腐技术应用”、“特殊地质地貌条件下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的应用”、“沙漠干旱地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节水养护技术”等科研课题成果。

中国交建人的话语平实而有力道,就像他们已建好的条条道路般踏实。“我们的目标是代表中交人把工程干好,争先创优,贡献模式,培养团队,展示能力,实施合同、财务、招标采购、成本、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环保、廉政的有效控制,做到谋划超前、准备超前、协调超前、实施超前、评估超前,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和采取成本异动干预措施,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保证各项进度计划的如期实现。”从刘永明总经理的寥寥数语,感到管理部团队已对千军万马的调度胸有成竹。

目前,临白三标项目正处在2016决战决胜年的关键阶段,项目管理部继续实践“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在整体推进以安全生产零事故为前提,以质量控制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工程形象进度为抓手,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建管办)的年度计划目标,组织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及“管理提升年”活动,完善“集中管理”,提升制度执行力,在宏观掌控的同时加强细节管理;针对各项目部的施工管理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和帮扶,缩短进度差距;以经济手段严管经营活动,严控成本支出,增大盈利空间。记者在三标项目管理部和项目分部道路现场采访,对悬挂不同省份的施工车辆印象颇深。正是这些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汇聚起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生态环保与高速路工程齐行并进

六月的大漠戈壁热浪灼人,飞金流火。正午阳光和高温似乎对来访者表现出更加的热情。在项目二分部所在的沙漠路段,“中国交建”几个大字在晴天骄阳下格外醒目。沿着连绵沙丘,棋盘似的“黑方格”绵延不断,这是临白三标项目实行的方格固沙法,方格由防腐塑料纤维制成的鳍形沙袋连成一片,等沙子自然将方格灌满,可以人工提升形成新的固沙方格,继续发挥作用。

目前,已在风积沙路段路基两侧设置沙袋框格1570万平米,这是临白三标项目管理部探寻筑路施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均衡的一个例证。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这样的定位在荒芜的戈壁筑路工程中显得弥足珍贵。由于筑路工作的特点,最酷热的时候是路面施工的好时机,于是,大漠的阳光在筑路人的脸上留下明显的印记,筑路人又像侍弄婴儿一样改变着这里。从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建管办)到三标项目管理部;从各个项目分部到万名施工者,真正实施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也有着切实的行动,工程伊始,管理部就确立了绿色环保工程、绿色工地的目标,成立负有环保计划实施和监督职责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织环保培训及义务劳动,因地制宜开展宣传,促进保护生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施工中坚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方针,在规划驻地和施工场地时,坚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占用土地和破坏当地植被,预防发生突发性重大污染;遵守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取土场、弃土场、废弃的施工便道按要求整型,依据牧区特点,选择取土场远离道路两侧,把荒秃的山包整理成平地,必要时覆土,这样即达到了取土的目的,又增加了牧场,造福了当地牧民,并撒种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草籽培植植被。对因施工造成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时快速的处理。施工便道定期洒水养生,尽量减少扬尘,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保护野生动物迁徙,共设过道桥涵450余座、环保隔离栅约300余公里,并在隔离护栏外设置了大量的野生动物饮水点;依据公路经过荒漠化农牧区的环境特点,提出荒漠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结合物种组合,种植胡杨、红柳、白腊、花棒、紫丁香、梭梭等防沙植物55万余株,有效的治理了路基的扬沙问题且美化了公路环境。第十项目分部把节能环保指标分解到各工区及各施工队伍,第四项目分部结合植被分布情况将地貌划戈壁绿洲段、戈壁荒漠草原段,施工设计时根据红柳、骆驼刺、白刺和胡杨等植被的生存特点进行了绕避。为解决高速公路两侧的过往交通,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及当地畜牧(骆驼、羊群)迁徙的需要,依据沿线牲畜分部数量动物迁徙路径,结合设计图纸和当地牧民要求,设置了通道、桥梁43座。并沿线设有环保隔离栅约50余公里,在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保持戈壁原生态,改善戈壁公路的自然景观,兼顾公路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公路两侧种植胡杨树3527棵,红柳、梭梭约1万株,目前成活率95%以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伴随道路建设的始终。

“主动环保,开门环保、共建共管共赢”的创举,赢得了品牌效应和速度效应。项目分部经常征求当地环保部门及群众对施工范围内环保工作意见并及时整改,严格执行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协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与牧民加强合作,聘请牧民为项目环保监督员,加强对项目段内的环境保护、取弃土场恢复进行监督管理,有力维护地方牧民群众的利益。新时代的筑路工兼负环境保护使者,保护环境,美化生态的基层力量被充分调动。“保护与植被并行,黄沙共新绿一色”的景观正在荒漠里再现。

圆梦胡杨林:想到自己修过的路上走一走

历史的长河昼夜奔腾,蜿蜒流淌。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空节点,徜徉额济纳绿洲,亲临居延海的碧波荡漾,飞鸟翔集,遥想亘古荒漠再现商贾汇集、车水马龙的繁华盛景,总会使人浮想联翩,回味一条路的故事里蕴涵着的人类精神力量。

“探访千年胡杨,体验大漠风情”已是不少中外旅游爱好者的选择,沙漠“胡杨节”“红柳节”等文化旅游品牌逐渐为世人熟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文化旅游热的逐渐升温,这条设计为双向四车道,时速120公里的沙漠戈壁景观路,对于加快内蒙古自治区融入“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完善阿拉善盟公路网布局,拉动阿拉善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价值将愈加显现。

按照国家路网规划,这条目前为止国内最高等级的沙漠高速公路将于了2017年6月30日竣工通车,临白三标项目管理部将2016年定位为关键决胜年,全路上下正按照年计划主线贯通、配套工程收尾的年度目标,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及“管理提升年”活动,着重工程质量管理和现场管控,提升管理实效。大力开展“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迎接着国优路、环保路、幸福路的诞生。

采访中,当记者向临白三标项目建设者聊起将来的愿望,有人说:“将来想到自己修过的路上走一走”。这就是共和国平凡又可敬的中国交建筑路人。

交融天下,建者无疆。(褚多锋)

来源:地方供稿

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大漠天池 居延海 摄影 褚多锋
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大漠天池 居延海 摄影 褚多锋
临白三标项目施工进场之初使用的“地窝子”和棉帐篷
临白三标项目施工进场之初使用的“地窝子”和棉帐篷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京新高速临白项目总承包管理部党工委书记兼总经理刘永明(左四)、常务副总经理张满华(左三)、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德钦(右三)等管理团队成员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京新高速临白项目总承包管理部党工委书记兼总经理刘永明(左四)、常务副总经理张满华(左三)、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德钦(右三)等管理团队成员
京新高速临白项目总承包管理部党工委书记兼总经理刘永明在筑路现场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
京新高速临白项目总承包管理部党工委书记兼总经理刘永明在筑路现场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
(责编:乐意、秦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