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地方

孝道,为铁岭凝魂固本

——铁岭市实施孝道文化建设述评

2016年05月06日16:31 |
小字号

孝道,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

孝是历来人们所认同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整个社会文化、社会政治的基石。

近年来,铁岭市大力弘扬以孝道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孝道文化建设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孝道文化观逐渐内化为全体市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的自觉行动。

站在高处,想在远处,落在实处

把孝道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在时代感中感时代,在大众化中化大众,进而引起最大共鸣、凝聚最大共识、汇集磅礴力量,这是铁岭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的探索。

铁岭,辽宁北部的一座地级城市,素有 “小品艺术之乡”、“体育冠军之乡”、“红楼文化之乡”、 “煤电能源之乡”美称。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书院文化、流人文化、辽河文化、家族文化、红学文化,并以小品小戏、二人转为代表的快乐文化扬名全国。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曾在这里读书,是指画鼻祖高其佩、“字震九州”魏燮均以及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端木蕻良的故乡。

灿烂的历史文化书写了铁岭的文明史,挺起了辽河两岸文化的脊梁。

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代在发展,铁岭在空间状态、人口格局、社会结构及利益关系等方面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铁岭落地生根?市委一班人在深深地思考。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梳理,他们把目光聚焦到了孝道。

提到孝道,首先联想到老年人,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新的发展课题。市老龄委资料显示:铁岭80年代人口老龄化刚刚开始,当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4%左右;90年代达到8%;2000年达到12.3%;截止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数301万人,老年人口数55.5万人,其中城镇老年人口数19万人,农村老年人口数36.5万人。截止2015年末,全市老年人数58.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9%。人口老龄化和应对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或即将加入流动人口大军,与父母不在一地者不占少数。“父母在,不远游”,“晨昏定省”的古训,对这些人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孝道。“忙碌疏亲”、“奋斗忘孝”的现象也一定程度的存在。

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不仅仅让老年人生活更幸福,还基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考虑:

——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而几千年来传承的、连绵不断的在民间的孝道,就是这座大厦的万丈深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资源,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价值认同。提倡孝道,由尊敬父母推广到尊老爱幼,进而推广到爱祖国、爱人民,转化为职业道德中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友爱精神和忠诚观念,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社会道德建设。

——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是一项让百姓普遍受益的最大民生工程。只要牢牢抓住孝道这个根本,就能促进家庭的和睦、团结,维持良好社会秩序。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是向善的起点,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通过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就能共同创造一个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诚信友善、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幸福美好新铁岭。

——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是各级党员干部为政以德、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先做人,后做官。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宗旨、执政为民的首要条件。党员干部把对父母的孝敬、对父母的爱,扩大到老百姓的爱,就必然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句话:小孝持家、中孝立业、大孝爱国。

2014年,正值辽北大地硕果飘香的季节,市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在聆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名家吕明晰所作的专题辅导讲座《凝魂聚气 共筑中国梦》之后,顺势发出了最响亮、最温情的号召:传承以孝道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孝道铁岭品牌。

那次会议上,市委首先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要带头传承、弘扬孝道文化,带头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带头孝敬父母,真正做到甘之如饴、一以贯之、慎终如初。

根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市委倡导全市党员干部在孝敬老人方面首先要做到“五个一”:一是每周带着妻儿看望一次老人,给老人做顿饭、陪老人聊聊天。二是每月给老人买一份小礼物,或者陪老人进行一次户外活动,让老人心情愉悦。三是每季度或每半年同老人照一次相、和老人一起锻炼身体、陪老人看一场电影。四是每年为老人体检一次,及时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五是记住老人的生日,亲手为老人煮一碗长寿面。

孔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道,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一种美德,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不论阶层、身份、贫富、长幼,它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份坚持和操守。

正是那次会议,触及了铁岭党员干部的灵魂,点燃了广大群众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愫,也悄然凝聚起304万铁岭儿女崇德向善、建设家国的正能量,从家风入手,通过家风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

这座城市,表面上散发着快乐休闲的生活气息,骨子里却富含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

把“孝道”这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来实施,这在建市31年的铁岭历史上尚属首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尝试、新举措,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和新的活力。

顶层设计,突出民生,共建共享

从战略高度做好孝道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并让战略沾上露珠,让政策带上温情,让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努力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顺民心、合民意、接地气。

全面小康的壮美蓝图,需要每个地区都来编织。

铁岭编织的孝道文化建设蓝图,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传承的是文化、创新的是形式,不变的宗旨是让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由于弘扬孝道文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市委顶层设计,精心谋划,以点带面,推动社会多层面广泛开展。

——建章立制,保证孝道文化传承可持续、全覆盖。“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市委常委会明确把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政德修养教育的基础。确定了9项孝道铁岭建设重点活动,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市孝道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委宣传部主抓、多部门密切协作和有序推进的大工作格局。此外,还把孝道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建立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各级纪检、组织部门对干部孝德方面进行监督和考核,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丰富载体,搭建传承“孝道”文化的平台。针对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儿童、企业职工、政法干警、医务工作者等7个方面重点人群,设计不同的载体。如,全市各级机关带头开展践行孝行“五个一”活动,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孝道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会组织开展孝道文化进企业活动,妇联组织实施“孝德家庭建设”工程,共青团组织开展“践行孝道青春‘岭’航”主题实践活动,政法系统把“五项教育”与孝德教育相融合,卫生系统开展“医者仁心、孝道为先”教育实践活动。街道、社区、乡村也都以群众喜闻乐见“小载体”阐明孝道文化“大道理”。

——突出民生,形成传承“孝道”文化的特色。市委、市政府在进一步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的供应量和质量的同时,把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同解决民生实事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养老惠老制度措施。如,把“孝道铁岭”建设列为2015年全市17件重点民生实事之首,确立具体目标任务;启动关爱老年人健康工程,设立敬老月;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领取150-600元长寿补贴;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120支青年志愿者团队与全市53家养老机构、7694名老人结成对子;免费为敬老院老人配备“孝心电话”500部;确立孝德工程示范基地141个,开办孝德学堂340所……通过这些措施切实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宣传,切实浓厚“孝”文化气息。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在各级媒体重点报道铁岭孝道文化。在城乡交通干道、公园广场等显著位置设置核心价值观和孝道文化公益广告牌,利用城区电子显示屏、公交车载电视等连续播放公益广告。共悬挂大型公益广告牌15198块,路灯杆棋广告7200余条,宣传条幅8845条,发放宣传手册15万册,发送孝道文化宣传手机短信30余万条。开展“铁岭好人”、百名“铁岭孝星”、50名“孝顺青年之星”、百名“最美孝心少年”、百岁老人家庭评选等表彰活动,通过弘扬先进典型引领孝道新风尚。成立各级文化宣讲团宣讲孝道文化,组织文艺工作者通过书画、戏曲、文学等艺术形式传播孝道文化。仅2015年,全市就组织孝道文化专题报告会2593余次,文化活动1572场次。通过这些活动研机析理,解疑释惑,画出孝道同心圆。

如果说孝道是一种“活着的文化”,蕴含着强大道德力量,带给人们最深切的感受,那么通过孝道文化建设可以唤起人们心中最朴素的情感,努力践行做人的根本、做事的根本。

传承这种以人的朴素情感为核心的城市价值观,必将弹奏出城市发展的美妙序曲。

仿孝崇孝,扬孝惠民,蔚然成风

厚植于党和政府心中的人民情怀,让“孝道”这一世代美誉的品格操守,具有了最为深沉的群众基础和强劲的传承脉动,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

春风化雨,万物生辉。

1.3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孝道之花正在竞相绽放。

走进铁岭,浓郁的孝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各大广场上,以“孝”为主题的大幅宣传画格外显眼。徜徉街头、社区、乡村以及商业网点等,“百善孝为先”、“行孝‘五个一’”、“兴孝裕民”等标语随处可见,就像久违的朋友,格外亲切。随意聊上几句,你都能被铁岭人流露出的孝文化深深感染,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小学生,都能唠几句“孝嗑儿”。“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阵阵悦耳的《弟子规》朗诵声在中小学校里悠扬回荡,这是思想品德课正式开讲前,老师专门为学生准备的一道“开胃菜”。由铁岭人创作的弘扬孝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歌曲也在校园里广为传唱。

“孝道”,成为了这座“较大城市”的最热词,也成为了“铁岭元素”和“铁岭符号”。

在市委的号召下,在孝道文化的熏陶下,社会各界纷纷融入爱的精神家园,用孝的心灯点亮铁岭城,架起凝心聚力的桥梁。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在完成好孝道文化建设“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拓展“自选动作”。人大、政协分别以议案、提案等形式关注孝道,进行多次深入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文学、书画、摄影、音乐、剪纸等各界纷纷把艺术的触角伸向了孝道,创作出一大批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广大党员、机关干部更是积极投身到传承孝道文化建设大潮中去。

全国文明村——调兵山市晓南镇锁龙沟村以“孝”治村,以“德”育人,该村凡是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都可以领到村里发放的100元生活补助金,目前全村共有62位老人享受到此项待遇。

在铁岭县凡河镇江河泡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村里发放的生活补助,村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五保户”家帮扶。该镇的幸福里小区以零利润运营模式开办“大食堂”,为小区内65岁以上老年业主提供免费早餐、特价午餐晚餐。

银州区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开通老年人服务热线,针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走失问题,还为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发放了5000部跟踪定位手机,全天候看护。

面对一位77岁的贫困老奶奶占道卖鞋垫,市交警支队民警“温情执法”,两天时间买光了她卖的900多双鞋垫,根据这一真实故事拍摄了公益微电影《鞋垫奶奶》在国际微电影节上两次斩获殊荣。他们还开展了“我陪父母聊聊天”、“我带父母去旅行”、“我给父母做做饭”等敬老活动,并以微电影获得的公益奖金为基础成立了“铁岭交警青年爱心孝道基金会”,两天时间就捐款6万余元,专门救助社会上的贫困老人。

市网管局组织拍摄的孝道微电影《100天的陪伴》在腾讯视频播出后,引发网友共鸣,除成千上万的网友留言点赞外,微信朋友圈也大范围转发。仅3天时间,该影片在各大视频网站累计播放量就超过70万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20万次,宣传了铁岭,传播了孝道。

民营企业华隆集团铁岭世纪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出台一项政策:员工入职满一年后,根据工龄长短及职务高低,公司给该员工的父母按月发放“亲情工资”,每月50至500元不等,父母均不在世的,发放给配偶的父母。银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举办“孝道铁岭·爱心捐助百岁老人”公益活动,分别看望全市71位百岁老人,向每位老人捐赠3000元现金及2万元爱心安居代金券。

铁岭县剧目创作中心创作的孝道小戏《嫁接》、《谁是妈》和孝道小品《爱父如子》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选中,作品通过幽默的语言、东北二人转独特的唱腔,生动地演绎了孝道美德,让观众们在笑的同时深受教育。

80岁的老党员王克智组织全家四代共21口人办起了以孝道为主题的家庭春节联欢会。联欢会以奏唱国歌开场,有耳熟能详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以歌颂嫂子孝敬父母、照顾兄弟姐妹为内容的原创诗朗诵《赞贤嫂》、老伴李淑英朗诵的诗歌《人民心中的总书记》、三岁的重孙背诵的《弟子规》、《百家姓》,一家人其乐融融,吸引了街坊四邻争相观看。

“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85岁的谢严森老人,15年来累计投入60余万元自办阅览室“素斋”。老人不仅为孝道铁岭建设叫好,还拿出绝大部分养老金,为社区群众订阅孝道方面的报刊杂志,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积极传播孝道文化。

第101个母亲节,一场感恩母亲、传承孝道的大型公益活动——《我们一起给母亲过节》在铁岭上演,全市101个优秀孝德家庭350人参加。子女们都为自己的母亲献上康乃馨和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并用感恩礼、感恩卡、祝福卡等不同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深爱,气氛热烈、感人至深。

众多有孝心的人用实际行动汇集了孝道之光,奏响了一部气势恢弘的孝道交响乐,诠释了“开放、务实、快乐、文明”的新时期铁岭精神。

孝道,正在深入铁岭大街小巷、田野山村,在整座城市中不断升华。

善作善成,成风化人,久久为功

把孝道作为一种文化基因编织进铁岭人的生命经纬里,融入浓浓的家国情怀,解开心中的情感密码,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社会更加和谐。

铁岭把民生工作放到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更加关注群众的“哭笑脸谱”,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每年都办一些群众所盼、所需并且受益较广的民生实事。到2015年底,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81%,超过辽宁省6个百分点,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让老百姓最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当属孝道文化建设,成为了铁岭发展的一大红利。

“暖房子工程”,是铁岭市民对老房子节能改造的亲切叫法,就是在房子外墙做了保温,穿上了“棉袄”,抵御北方冬天的严寒。而孝道建设则让人们的心灵上也穿上了“棉袄”,滋润了人们的情感神经,温暖到灵魂深处。

2015年春节,又是年复一年的轮回,却越来越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温暖。全市38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亲切走访了67位百岁以上老年人;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领导走访了5200位90—99岁的老年人,1000余万元慰问金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些老寿星的手里。各地有老人的角落,都能看到走访慰问的身影。这一年重阳节,市四大班子副职以上领导会同县(市)区领导,还走访慰问了全市43家养老机构,送去慰问金145万元,解决问题50余件。

“我一大把年纪,还没见过这样的好事,领导能够上门看望我这老婆子,真是有福气啊……”饱经沧桑的银州区105岁的张孙氏老人,虽然口齿不清,但还是坚持向前来慰问的市领导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2015年5月21日,全市68位见证了铁岭历史巨变、为铁岭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以上老人,参加了“孝道铁岭——百岁老人家庭”表彰会,受到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这是铁岭首次为百岁老人家庭授匾、为孝道家庭点赞。

全市广大窗口服务单位也纷纷加入尊老敬老行列中,共开设助老服务窗口399个。各县(市)区广泛开展贫困老年人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共结帮扶对子8604对;在村镇、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177个;成立敬老助老志愿服务队508支,开展活动2194次。

走访、座谈、表彰、帮扶,代表党和政府滚烫的心和热烈的情感,引导着源源不断的合力关爱老年人。

在此带动下,铁岭市民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为人方式、社会风气。

好儿女、好儿媳、好女婿、孝子贤孙等模范家庭典型事例辈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第六届辽宁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党洪义,在平凡的生活中与爱人共同照顾因病瘫痪在床的岳母近10年,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孝老爱亲、甘于奉献的道德风貌。荣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的铁岭市道德模范付荣,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默默地撑起一个破碎的家庭, 彰显女性的至孝至诚。76岁的刘树森老人编写《孝顺歌》,用孝道家训带动儿孙,朴素家风感染邻里。38岁的“好女婿”仲鹏飞,多年照料瘫痪在床的老岳父,用真情感染着整个家族。王春梅20年如一日,默默照顾着身患脑血栓等疾病的小学老师,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诠释着人间大爱。年仅11岁的孝心好少年许修瑜,坚持常年给姥姥喂药,帮妈妈持家,带弟弟上学,用孝顺表达感恩,用懂事阐释童年。

“孝道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了全市900余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全覆盖,孝道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过去的“小太阳”、“小霸王”现在学会了主动帮助父母拿包、换鞋,吃饭时主动帮助父母摆碗筷,给父母长辈加饭夹菜,在父母生日这天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第一次给妈妈洗脚,我看到妈妈脚上的伤疤都化脓了,还有很多皱纹”,11岁的李彦力一边给妈妈洗脚一边流着泪,说自己今后在家里一定要多替爸妈分忧,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从来没想过孩子会为我们洗脚。学校开展孝道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懂事多了。”孩子的妈妈一把搂住儿子,情到深处相拥而泣。这是流传于铁岭朋友圈的一件感人事,母亲们纷纷点赞、转载。如今,孝道成为铁岭“朋友圈”里的主流叙事。在福建打工的铁岭人杨琦业忍不住感慨:孝道让我记住乡愁。

当年因康熙帝曾经“下榻”过而得名的驻跸公园,由于2016年5月3日的一场暴风雨,里面满是积水。寒风冷雨中,一位过路的年轻人背着一位滑倒受伤的老人奋力前行的画面,被人拍下来发到了辽宁卫视上。

孝道,也成为了铁岭的时尚。

游人访莲花,入眼皆是画。生态铁岭建设,使得城市愈发美丽。位于铁岭新城的国家4A级景区、中国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莲花湖湿地公园, 碧幽绝尘,蒲苇葱葱,荷姿万种,蛙声鸟鸣,犹如人间仙境。“一台相机,一把轮椅,一年至少一个旅游景点”。67岁的李福贵推着88岁的老母亲旅游的孝举成为街坊四邻的佳谈。这次是他推着母亲第二次来莲花湖看荷花,老母亲满脸都是幸福,还高兴地表示要吃上一顿地道的铁岭火勺、羊汤,并争取冬天来这里看灯展。2016年“五一”期间,这里举办首届郁金香节。很多子女陪伴着老人游园赏花。置身美景之中,人们不停地按动相机或手机快门,定格下这一幅幅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

龙首山,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登的第一座山,被铁岭市民亲切地奉为“母亲山”。市政府对龙首山呵护有加,使其成为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山上,老人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孝”。“现在全铁岭都在讲孝道,我们老年人的日子越来越舒心了。”

每到傍晚,社区里、广场上、小区空地中热闹非凡,众多的老年人加入广场舞、健步走、大秧歌行列。在新建不久的体育公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着《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欢快的乐曲跳起了广场舞,抒发着内心的快乐,既养身又怡情。

在孝道文化建设上,铁岭坚持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并重,农村和城市并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真正做到可持续、全覆盖。

铁岭,作为农业大市,拥有辽宁省多个“农字号”的第一头衔,正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正在走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中心乡镇齐头并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孝道,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同样落地生根。

在农村采访偶遇一位九旬老人,看其精气神,便知日子舒心。老伴去世,他跟着侄儿一家生活,侄儿一家对他非常孝顺。老人布满皱纹的笑脸和村里文化墙上的一幅幅“孝字歌”“友爱歌”久久沉淀于笔者的记忆中。

如今,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孝敬父母的多了,婆媳矛盾少了;尊老敬老的多了,嫌老欺老的少了;敷衍塞责的少了,爱岗敬业的多了;诚实守信的多了,失信丧德的少了;慈善奉献的多了,索取回报的少了……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民心民气为之一振。

全国家庭教育常务理事长、母亲教育专家王东华在调研国内首创的系统培训教育母亲的机构——铁岭母亲教育中心时说:“铁岭实施孝道文化建设,特别是关注母亲的素质教育,关爱家庭的幸福和谐,这是从根源上解决人口质量的教育,这是在抓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最感动人的民心工程。”

一位途经102线国道铁岭段的外地司机说:“一进铁岭就被孝道文化所感染,感觉铁岭是一座很温馨的城市。”来铁岭投资的37岁温州客商廖臣惠说:“讲孝道的城市一定是讲信用、讲感情的城市,在这里投资,我的心里非常踏实。”他对自己在铁岭创业逐梦的前景充满信心。

90岁的抗日八路军老战士孙文兴虽然离不开药物的支撑,但她仍然坚持每天看新闻,了解家乡的动态。得知铁岭搞孝道,老人连连点头称赞。九三大阅兵那天,她语重心长地说:“家国、国家,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的小家,我们这些小家也惦念着国家,希望国家能够越来越富强。”心系祖国,这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一份情感归宿。

曾经有人形容:铁岭空气质量好,是一座可以用“力”呼吸的城市。如今,这句话又有了新的外延:铁岭的社会环境好,是一座可以用“心”感受的城市。

孝道文化建设打开了人们的情感密码,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度不断提高,自觉行孝践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带领广大群众把孝心变成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行动,齐心协力打赢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攻坚战,铁岭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变化。

不妨看看2015年的成绩单:新引进项目195个;粮食再夺大丰收,总产量达92.7亿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22%,增幅连续五年全省排名第一;实施暖房子工程460万平方米,改造弃管楼608栋;安置实名制就业3万人,7.9万农村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在全省率先开展困难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贴息贷款工作;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市称号,群众安全感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铁岭新城居住人口达到16.2万,新增个体工商户617户,总数达到5026户,人气明显提升;冠名沈阳至武汉、大连至哈尔滨2列高铁列车,开通引客入铁专列12列;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打造东北书画第一市,全年有21人次在国家级书画展赛中获奖;成功举办两岸“友谊之声”(铁岭)音乐节、“南辽北铁”文化交流会、中国荷花节、湿地灯会、央视书画频道走进铁岭等一系列活动,铁岭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上看待孝道文化,从铁岭发展战略的高度上传承孝道文化,铁岭人多姿的孝道文化建设,虽然实施的时间不长,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已经初步汇成了中国梦的一个多彩底色,受到了外界广泛关注和认可,其经验得到了辽宁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并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人民日报》相继刊播。

孝道文化建设成为铁岭最鲜活的一张“名片”,擦亮这张“名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16年,铁岭昂首迈进“十三五”,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快乐新铁岭的新征程。

孝道文化建设,无异于铁岭发展史上的一个“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这一根植于辽北沃土的瑰宝一定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快乐新铁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铁岭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局 高迅)

来源:地方供稿

(责编:乐意、秦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