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兰研中心”)在稻香湖景酒店举办成立大会。同时,首届“心中的纳兰”全球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启动仪式暨纳兰文化主题研讨会也于当日举行。
本次成立大会对于兰文化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兰文化丰富内涵,搭乘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列车”
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文化发展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做好文化协同发展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京津冀地缘相接,文脉相承,三地资源禀赋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相通性和差异性并存,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广泛合作空间。而纳兰文化循着纳兰的生活轨迹以及研究重点,将北京海淀、吉林四平以及河北承德三点链接起来,辐射一个纳兰文化生态圈,契合当下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
据了解,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生于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逝于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其为清代著名词人、学者,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所著“纳兰词”不仅在清代词坛享有盛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今存词一共348首。
百余年前,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今年是纳兰性德诞辰360周年,人们循着历史的足迹纪念这位伟大的词人。
据了解,纳兰性德在北京的活动十分广泛。除了紫禁城、国子监、明珠府(现宋庆龄故居及原卫生部)、上庄明珠花园(北京海淀区上庄翠湖水乡)几个他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从纳兰词中我们还可以知道,黄花城、古北口、宝珠洞、戒台寺、居庸关等等,也都有过纳兰性德的足迹。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基本很难找到有关纳兰性德的史迹了,但有一个地方是例外:上庄。
北京海淀上庄有纳兰性德家族的庄园、墓地和家庙,纳兰性德在此出生,也在此长眠。
三百余年时光变迁,纳兰家族的遗迹少之又少。为了保护、传承兰文化,2012年起,海淀区着手在上庄镇永泰庄村着力打造“纳兰文化村”,将村里保留的纳兰家庙——东岳庙、庙前大戏台、村内龙王圣母庙、关帝庙等多座古建筑遗迹进行进一步修缮、保护。修缮后的上庄东岳庙,将重张纳兰博物馆,展出纳兰家族史迹以及纳兰性德的生平、诗词作品。
而另一处在纳兰文化中占重要一环的即是他的祖地,今吉林省四平市。作为纳兰性德的祖地,四平市也为当下纳兰文化研究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成立了中国·叶赫纳兰性德研究会,标志着对他的研究从他的生活地方,发展到了他的故乡。
而1985年,河北省承德市召开了纪念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建国以后第一个“纳兰性德研究会”,掀起纳兰性德研究热潮。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兰文化,北京海淀、河北承德、吉林四平的兰文化研究机构和专家多次座谈,在时下关注的焦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前景下,将兰文化的脉络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扩充兰文化内涵,营造兰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刘子菲表示,未来将以海淀、承德、四平为三点一线,与兄弟省市及资深专家学者们一起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真正形成“四海一家”的良好局面。
二、推动区域文化创新,提升产业力量
今年5月,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向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发起成立民办非企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今年7月得到民政局准予成立的批复,并取得了执照。
作为民间文化传承研究机构,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海淀区兰文化的品牌形象树立起来了。作为区域文化发展的五大名片之一,兰文化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与其他成熟的文化名片相比,有很强的上升空间。对此,刘子菲表示,将进一步挖掘海淀区的本土文化,并有效保护和传承纳兰文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努力将纳兰文化打造成海淀区、北京市、全国、甚至国际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三、梳理纳兰文化研究中心前期工作成果
从2014年9月28日起,中共海淀区委常委、区宣传部委托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系统地梳理纳兰文化元素,扩大兰文化的影响力。在宣传部的支持下,前期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编辑完成《海淀区纳兰文化资源梳理与评估》白皮书
本书共分七章, 总计约18万5000余字,对我国现有的纳兰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纳兰文化的前景作出了评估,也为纳兰文化的未来画出了蓝图。
2、举办“纪念纳兰性德诞辰360周年——若只如初见刘子菲原创作品音乐会”暨“最美纳兰词”明信片邮票首发式。
2015年为纳兰容若诞辰360周年。1月17日,在人民大学如论讲堂,纳兰与发妻卢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用音乐讲述纳兰的故事,与纳兰进行穿越300余年的心灵对话,并于同日与海淀邮局合作,发行首套“最美纳兰词明信片”及“纳兰文化”系列邮票。
3、纪念纳兰性德诞辰360周年主题文化沙龙
从2015年3月起,纳兰研究中心每月举办一期文化主题沙龙暨文化路演,每期甄选一个与纳兰文化相关的主题,通过公益众筹的方式,组织兰迷开展活动,进一步扩充了喜爱纳兰的队伍。
目前在北京地区,通过沙龙活动汇集的核心兰迷逾300人,共建3个纳兰群,有效辐射兰迷约30000余人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期稳定增长,每期活动皆能吸纳约30%的新兰迷,并已逐渐形成品牌,口碑良好。
4、创建微信公众平台
今年5月,我们创建了“纳兰苑”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主要以“最美纳兰词赏析”、“纳兰沙龙活动日志”、“纳兰文化学术论文”及“兰迷心得”等几部分组成,4个月来公众账号订阅量已近千人,目前微信公号属于试运营状态,10月过后,我们将进行内容及功能细分,并将与纳兰文创衍生品进行捆绑运营,初步实现以文化带产业良性循环模式。
5、发起成立民办非企
2015年5月,纳兰研究中心向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发起成立民办非企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今年7月得到民政局准予成立的批复,并取得了执照。
本中心的成立,将有效保护和传承纳兰文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努力将纳兰文化打造成海淀区、北京市、全国、甚至国际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6、未来兰研中心还将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合作推出冯其庸主编的6卷本《纳兰性德全集》,其中包括诗两卷、词两卷、赋两卷,可谓迄今为止最全的纳兰文集。
其次,兰研中心还将与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共同推出昆曲版《纳兰》。用600年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形式将纳兰容若与发妻卢氏的爱情搬上舞台,这也是现今所有戏剧形式中首次以纳兰和卢氏为主角并尊重史实的创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剧现已完成编剧及谱曲工作,今年11月将完成排练。
明年,纳兰研究中心将建立APP新媒体平台、拍摄纳兰文化宣传片、推出昆曲《纳兰》及歌舞剧《纳兰》,举办纳兰文化主题沙龙及音乐巡演。
来源:地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