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地方
人民网>>地方>>正文

黔中新农村绽放美丽文明幸福花

——安顺市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15年08月26日13:34  来源:安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黔中新农村绽放美丽文明幸福花

在8月13日至14日举行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代表贵州省在大会上作了《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题的书面交流,在这次高规格的大会上,国家教育部、国家住建部、国家文化部等相关负责人及浙江省、黑龙江省等其他省、市负责人纷纷参会,这对于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而言,不仅是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对全市上下合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近年来,在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市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使其成为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载体。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即围绕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意愿开展新农村建设,结合全市实际,把“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抓手。通过在全市农村实施以屯堡民居、布依族民居、苗族民居为主的黔中民居建设;全面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治理房屋乱建、车辆乱停、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粪土乱堆、柴草乱放、畜禽乱跑、秸秆乱烧;实现村村由为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便民教育宣传中心(栏)、垃圾中转点、公共厕所;实现道路硬化、村寨绿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实现村民综合素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提高。

在找准工作抓手后,结合各村实际,实行分类指导,产生示范效应。

全市1007个行政村被分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普及版、提高版、升级版,结合实际分类推进。不仅全市42个市级示范村打造成精品,由点成线及面,形成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效应,还逐步形成了1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创建的“1+N”联动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

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21个、市级示范点42个、县级示范点806个,创建工作已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200万人。

为了有序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我市编制了可操作性强的全市创建活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细化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等设计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创建规模、创建时序以及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提高创建活动的科学性、前瞻性、协调性、整体性。为了避免“千村一面”,留住乡愁,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民族文化元素和特色,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纪念性建筑和民族村寨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力度,向农民提供一批创建规划样本和民居建设样本,以村为单位开展创建,让全市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4个中国传统村落、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得到悉心保护,修旧如旧、传神传形,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乡村传统文化不仅留存在了建筑中,更依靠着人们的精神和思想代代相传。

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编制“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美丽乡村之正能量”宣传图集、宣传牌发放、张贴;开展“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宣传部长上讲堂”、“乡贤进讲堂”、晒出好家风好家训、“身边人评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文明礼仪进万家等活动,传递美丽乡村正能量。实现了“道德讲堂”村村覆盖,先贤榜、乡贤榜、积德榜覆盖80%以上行政村,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环境的改善、文化的传承为实现农村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纳入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健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入户、群众自主”的帮扶机制和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近年来总投资达30亿元;同时还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金融支持创建的新路子,开创了全省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先河。

因地制宜、找准抓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如今走进黔中大地,一个个干净整洁又极富民族地方特色、美丽富饶又不失淳朴民风民俗的美丽乡村,就像朵朵鲜花,绽放在安顺的青山绿水中,散发出文明幸福、美丽安顺的味道。

(责编:赵淑霞、秦晶)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